科学活动中记录表的设计与运用
2019-09-10李志瑛
李志瑛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多方面支持与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通过画图等方式保留与积累幼儿的探索与发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表可以记录幼儿在观察和调查中的发现、在实驗活动中的猜想和验证、在讨论学习中的分类和梳理;可以帮助幼儿细致地观察现象,引导幼儿学会主动学习和进行学习的自我构建;更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发现与获取的经验,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当前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使用科学记录表时出现设计不合理、使用率低、使用效果不显著、指导幼儿记录不规范、分享交流不到位等现象严重。因此,对当前幼儿园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科学记录表的设计与运用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科学活动;记录表;设计与运用]
由于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科学活动的目标不同,所使用记录表的内容、侧重点、记录方式及记录表的作用也不同。为了幼儿科学又方便地记录探索的足迹,提供交流的依据,结合具体的科学活动设计一张适宜实用的记录表十分必要。
一、科学设计记录单
不同的记录单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价值。因此,设计一张合理的、适合孩子、适合具体活动的记录单是十分重要的。
(1)设计符合活动内容及幼儿年龄特征的记录单。3~6岁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状态,因此,教师在设计记录单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尽量做到简单、形象、直观,记录单中的材料图象应尽量和提供的实物相近,使幼儿一看就懂,尽量少出现文字符号。如猜想可用“?”符号,动手操作可用小手符号,“ ”表示幼儿的发现等。对于小班幼儿的科学活动,设计的记录单越简单越便于幼儿记录,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可根据需要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表格式记录单,尤其是大班幼儿,适宜的简单的表格式记录单不但有利于清楚、明了表现记录结果,还便于幼儿比较探索结果,便于幼儿交流和展示。当然,教师在设计记录单时还要根据具体的科学活动而定,有时一张空白的纸就是一份很好的记录单。
(2)化烦为简,方便记录。有时碰到一些幼儿较难表现的物体,或较烦琐的记录,教师在设计记录单时要尽量将复杂、烦琐的记录简单化,便于幼儿有效记录。代号记录就是一种适合幼儿的简单而有效地记录方法。如在《沉浮》这一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分别记录沉在水底或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铁块、木块等材料幼儿很难清楚地表现,为了便于记录,教师在记录纸上分别给各种材料图像标上相应的代号,代号可以是图形符号、也可以是数字符号。幼儿只要按照观察的结果记录物体的代号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幼儿记录时非常轻松、方便。再如:大班科学活动《不用手也能行》,为实现目标——能充分利用材料,探索不直接用手运乒乓球的多种方法。教师提供了乒乓球、纸杯、铅丝、绳子、小剪刀、笔、吸管、泥工、牙膏盒、勺子、乒乓板等材料,设计了一张画有各种材料图像的表格式记录单,第一次让幼儿探索不直接用手而使用一种材料运乒乓球时,记录时孩子只要在表格的相应位置上打“√”或“×”就能清楚地表现出哪些材料能运球,哪些材料不能运球。第二次让幼儿探索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运球时,采用第一次的记录方法很难清楚表现探索的结果,让幼儿自己画出材料图像记录结果也显得非常地难而繁琐,教师在设计记录单时只要在设计单上每个材料图像的边上标出数字,孩子只要在第二次操作的相应表格中用数字代号就能准确记录探索结果,简单易行。
二、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运用记录单
当记录已成为幼儿探索和学习需要的时候,教师的指导策略直接关系到记录单能否在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关系到幼儿能否主动学习科学。
(1)看懂记录单是有效开展记录的前提。为保证记录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师在指导幼儿记录之前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幼儿读懂记录单,指导幼儿读懂记录单时尽量做到形象、具体。结合实物认识记录单是常用的指导方法,即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单和具体实物,作出对比,认识记录单中各图象分别表示什么?对于记录单上的一些常用符号,教师应和幼儿一起商量确定,尽量采用形象、有趣、幼儿又能理解和记忆的符号。如“小手”表示动手实验;“眼睛”表示仔细看;“?”表示猜测等等。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运用不同的指导策略。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记录特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小班幼儿年龄小,认识能力和动作发展较差,不能很好的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想,所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的结果显得比较困难,但是能用语言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结果,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把一些的抽象的现象和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可有效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到了小班下学期,随着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的不断发展,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进行一些简单的直观的记录。如:小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师把各种材料的物体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并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情况,大部分幼儿都能用老师提供的表示下沉的“↓”符号准确的记录(粘贴)出结果,可见,在小班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可适当运用记录单,并应以教师记录为主,幼儿人人参与记录为辅。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大班幼儿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他们能用简单的图案、线条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尤其是大班的幼儿,他们不但表现能力增强了,还具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充分发展了幼儿的自主性,促进了观察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因此,在中大班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科学活动,设计科学有效的记录单,指导幼儿在探索、操作中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帮助幼儿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促进了幼儿科学素质的提高。
总之,科学活动中科学设计、有效运用记录单,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思维更清晰,表达更有条理,其探究科学的经验和能力也逐步提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逐渐成长为细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善于表达的人!
参考文献
[1]王凤琴.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6).
[2]赵红霞.幼儿游戏开展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3).
[3]万迪人,王风野.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深入开展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6(06).
[4]于冬青.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