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策划浅析
2019-09-10李悦彤
摘要:近些年来,公众对于公益广告的关注程度日渐加深。公益广告的策划要遵从公益广告的本身具有的文化性、公益性、教育性的特点,并巧妙结合灵活运用讲究品位性、讲究主题化、注意写实化、注意热点化、注意艺术化这五种方法,做好公益广告策划和创作。
关键词:公益广告;策划
广告传播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并以其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公益广告由于借助了广告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能够有效地宣传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于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受人们重视。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的植根于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变革中,在传统的社会经济体制影响下,社会的主要传播形式是组织传播,媒体只是组织传播的辅助形式。而处于目前这样一个充分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的主要传播形式已经转换为大众传播,政治传播与公共传播要产生效果,也需要依赖大众传播,因而,公益广告就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工具。
一、公益广告的特点
传统的公益广告没有企业广告的商业色彩,也没有政府广告的强制性气息。其主要特点包括:文化性、公益性、教育性。
1.文化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优良的传统文化的古国,有着大量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文化宝藏。央视2014年春晚的公益广告《筷子篇》,以筷子为情感載体,串起广东西关老屋、上海长宁现代家庭、福建永定客家土楼、黑龙家佳木斯东胜农家、四川宣汉乡村等场景,描述中国人过春节的生活情感与情节,承载着中国特有的传统与美德,呼吁大家珍惜与家人、亲友的每一次团聚,弘扬分享、感恩、明礼、孝敬等中华几千年传承的文化。该广告正是因为巧妙地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触动中国人内心柔软而又敏感的神经,才能够引起受众的认同,进而产生广泛的影响。
2.公益性
公益广告讲究公益性,没有自利性,选择的宣传主题往往是社会性内容,如资源能源、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治安法律、人文道德、廉洁奉公、文化教育、生活观念等,针对的是人类社会问题,旨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可见,公益广告之所以叫公益广告,是因为公益性是它的本质特征,它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大家都很熟悉早年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的公益广告,这则捐助希望工程的公益广告虽然制作并不精细,但是它对于其主张的可行性进行了明确阐释。资助教育、参与希望工程是一个宏大的主题,而这幅广告将其落实在“两分钱”上,为受众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导。
3.教育性
就实质而言,公益广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以大众传播方式向公众灌输科学的价值观念、生活观念,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在很多公益广告中,对不文明行为的拷问往往直指受众的内心,但这种责问必须是善意的,如果这种揭露称为一种指责,乃至嘲讽、羞辱,那么会适得其反。比如奥运会前夕,央视发布的由濮存昕主演的关于“公益”话题的公益广告,是一则非常优秀的公益广告,它通过一系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表现出文明与我们近在咫尺,多一点关注多点用心,就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从而拉近了观众对实现“奥运公民”这一理想的距离。
二、公益广告策划方法
1.讲究品位性。
在公益广告策划中,要讲究意境的艺术化和表现内容的情节化,以艺术品位强化广告作品的影响力,达到启发思维、推广观念的目的。一些比较讲求品位的公益广告,在广告中可能并未倡导具体的做法,只是简单提出某一个利于社会发展,反映人性真善美的主题,对受众进行道德疏导。而一些不太讲求品味的公益广告,则是沦为了某种喉舌,只顾着粗暴的宣传“精神文明建设”,背离了“广告”的实质。通过深入挖掘事件内涵,引发受众思考,进而产生受众自身的领悟和具体的行动。
2.讲究主题化。
公益广告的策划,在内容选择方面应该注意统一性,选择某个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主题,创造出宣传上的规模效应,以强化公益广告的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全民动员”的一次盛会。在中国公益广告历史上,也是不平凡的一年,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创作了大量深入人心的公益广告,我们常见的“微笑迎奥运”图组就是其中一部分。通过集中深刻对一个主题的创作,牢牢抓住受众关注点,吸引大众眼球。
3.注意写实化
在策划中,应该重视写实化手法的运用,选择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生活背景和情节,营造实体化的气氛,强化广告宣传作品的感性成分,提高广告作品的感染力。比如这则公益广告:“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可欣赏到本市的美丽景色;超过60英里,请到法庭做客;超过80英里,请光顾本市设备最新的医院;上了100英里,祝您安息吧!”这则公益广告把抽象的交通宣传内容,转化为写实化的条款,形象具体地表现了超速驾车的后果,颇具教育警示作用。写实化手法创作的广告作品,更加接地气,不高高在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受众更容易也更乐于接受。
4.注意热点化
在具体策划中,应该选择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宣传主题,这有利于引起公众的注意,提高广告宣传的教育效用。近日,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推出“讲文明树新风”,“中国范儿”公益广告系列作品。这个被称为“梦系列”的作品,通过年画、漫画、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貌,生动地诠释了“中国梦”。“梦系列”作品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与公益广告题材相结合的创作典范,结合当前“中国梦”这一热点话题,形成了一批独具中国特色的公益广告精品。策划公益广告要结合热点话题,在全社会范围,政府、媒体、受众相协调,制造热点。
5.注意艺术化
注重表现,如色彩、文案、画面和音乐音响等,有品位重内涵。有一则挪威的公益广告:伴随着《帕赫贝尔的卡农》的音乐缓缓响起,这则公益广告从婴儿时期的彩色颜料入手,进入青年时期的黑色涂鸦,以绘画为主线叙述和表现了家庭破裂给孩子们带来的痛苦。临近结尾处,情节逆转,借助一块橡皮擦重新改写了人生,从而让广告主题跃于画面之上。这是一支很安静的广告,却有很深远的力量。优秀的公益广告往往不是简单直白的,而是创作者匠心独运,在传播中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来顺,闫江.论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J].中国广告.2013,(11).
[2]黄升民.“中国公益广告”问题之辨析[J].广告大观.2017,(5).
作者简介:
李悦彤,女(1986. 2--),辽宁丹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现代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