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变成“透明人”
2019-09-10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19年39期
本刊编辑部
10月1日,國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正式实施,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发布、传播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信息,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转移、披露儿童个人信息的,应征得儿童监护人的同意。据悉,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网络保护的立法,标志着我国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正式进入轨道。
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儿童个人信息安全都不容侵害;保护儿童隐私,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然而,相较于成年人,幼儿的隐私问题往往容易被成年人所忽略。
在夜里尿床,某次比赛得了最后一名,某次受过体罚的皮肉之苦,太瘦、太胖,身上某处有一块疤……凡是这些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被别人提及的,都是幼儿的隐私。许多家长觉得年龄小的孩子没有隐私概念,往往以开玩笑、恶作剧等方式无意识地随便揭开孩子的隐私,使之变成处处可见的“透明人”。在隐私受到侵犯时,幼儿不像成人或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那样会“愤”起反抗,往往表现为无助的沉默,却在内心留下受伤的阴影。
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里提到,没有秘密就没有儿童时代。秘密伴随着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代表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苏醒。秘密的拥有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幼儿隐私泄露的表象下揭露出哪些深层问题?父母对待幼儿秘密的态度将如何作用于幼儿的心理世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来保护孩子的隐私?怎样培养孩子的隐私意识,以助健康人格的形成?本期“聚焦”,我们一起探寻小秘密背后的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