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中精准帮扶数学“学困生”的方法探析

2019-09-10魏遵鑫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38期
关键词:小组长学案分层

魏遵鑫

《利用课堂教学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研究》是笔者参与的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省级课题。目前已经处于研究结题阶段,本文主要是阐述笔者近两年来利用课堂教学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做法和体会。笔者在面对所教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特别弱,数学“学困生”近八成而数学“学优生”又几乎没有的学生现状,经过深入研究,探索出了在课堂中精准帮扶数学“学困生”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利用“精准扶困”模式转化数学“学困生”效果良好,故撰此文,以供同行探讨。“精准扶困”主要体现在帮扶对象精准、帮扶内容精准、帮扶方式精准。

一、“精准扶困”模式的构成与活动形式

“精准扶困”模式就是先培养、组建一个“优秀联盟”,让“优秀联盟”的同学与几个“学困生”组成帮扶小组,借助老师设计“分层学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精准扶困”的一种学习活动。

1.组建“优秀联盟”

没有“优秀生”,老师就缺乏“扶困”的助手,于是老师结合学生平时听课、作业完成、单元测试成绩等方面选拔了九名相对较好的学生,组建数学“优秀生”微信群,称之为“数学优秀联盟”。老师专门为他(她)们精心设置问题和习题,并进行精心的指导。要求“优秀联盟”的成员必须提前完成老师指定的学习任务,并及时通过微信群发给老师检查或直接交给老师检查、批改、指导。

2.设计“分层学案”

老师根据学生实际编制一套系统的数学“分层学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导学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循环训练七部分。分层学案的设计注重如下几个方面:(1)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究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2)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3)课堂練习、课后作业需要分层设计,让学困生容易吸收消化,也让学优生多吸收“营养”,提高综合能力;(4)“滚动训练题”主要是为了知识的查漏补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漏洞和能力缺陷设计、调整。例如:

3.开展“精准扶困”

①“小组”的组建

为了有效开展帮扶活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优生”与“学困生”两类人群的基本情况,采用自由选择与教师指派相结合进行合理分组,按数学基础和学习态度分为4人小组,由一名“优秀联盟”的“学优生”担任组长,结成“帮扶”对子。被重点帮扶的学生与小组长邻桌,其他的坐在小组长前面或后面,达到精准帮扶的目的。一段时间后,被重点帮扶的同学数学成绩及格并稳定后,主动加人“优秀联盟”,成为后备小组长(或组长助手),与小组长同等要求,此时再选定新重点帮扶对象。

②“帮扶”的内容

帮扶活动主要应用在课堂讨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滚动训练四个环节。帮扶活动的内容主要由老师设计,即教师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分层学案”。“优秀联盟”的学生必须提前完成“分层学案”的A组题(基础题)、B组题(中等题和少数难题),提前交给老师批改、指导,同时鼓励学优生之间交流互助,而“学困生”只需完成A组题(基础题)。

③“帮扶”的方式

“帮扶”的方式主要是学优生对“学困生”的帮扶,教师对学生的帮扶为辅,教师承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主要方式有:(1)课堂讨论。采取小组讨论学习,各小组按照老师设置的问题,展开讨论,组长可能会很快想出解题思路,但也不必急于告诉大家,可先让其他组员发表自己看法,不管对错,组长先不要急于反驳,而是待其他组员讲完后再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每个组员在小组里都会受到尊重,“学困生”在讨论中得到了启发,学优生也充分展现了自己,推动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设计课堂讨论的内容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量的恰当,问题要简短明了;二是难度要适中,让“学困生”有言可发;三是问题有弹性,让学优生与“学困生”在讨论中都不有自由拓展的空间;

(2)课堂练习。为让学优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习题采用分层推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分层练习要既能训练学优生,也能对“学困生”进行“精准训练”和“精准帮扶”,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3)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同样设置分层作业(A组为基础题、B组为中层题和个别难题),要求小组长必须完成A、B组,其他学生完成必须A组题或选择性完成B组题。“学困生”的作业上交之前需经组长检查,指出作业存在问题(书写的格式、错误等),“学困生”在指导下进行修改但原有的过程要保留(用红色笔纠正),以利于今后避免同类错误出现;

(4)循环训练。由于学“学困生”普遍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老师每天设计了几道“温故”的题目,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解题技能。

二、“精准扶困”模式的实施效应与成果

“精准扶困”模式的实施,可以让帮教者在帮扶活动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通过帮助别人获得喜悦,在被学习中成长。被帮扶的同学能享有受个别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避免了听课中“一步不懂,后面步步不懂”的恶性循环,也避免练习和作业不会做就抄袭的坏习惯。从这一点来说两者是“双赢”的。

教师的前期工作量虽然很大,但实施过程中会越来越轻松,大大减轻了辅导“学困生”的时间负担。因为“优秀联盟”的学生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后,帮扶“学困生”的力量增大,帮扶面更广,帮扶更及时,帮扶内容更具体,帮扶的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通过“精准扶困”模式的实施,笔者所带的班级数学科成绩进步明显,下表是(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级数学成绩的变化及对比情况:

“精准扶困”模式是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合作互助、内化知识、克服解题障碍的学习过程,是“小组合作探究”“分层教学”“对分课堂”的巧妙结合。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互助,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解决了课堂上老师对数学“学困生”难以因材施教、全面顾及的问题,达到“精准扶困”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小组长学案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分餐小组长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