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因尼龙短缺引发暴乱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9期
1935年,一个杰出的化学研究者沃尔特·卡罗瑟斯在杜邦公司的实验室里随意捣弄一些超聚合物。就在这时,他发现,如果他将这些超聚合物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就能制造出结实且富有弹性的纤维。卡罗瑟斯制造出的新布料被称为“尼龙丝袜”,它的出现很快就引起了轰动。尼龙丝袜相较于传统丝绸袜子更结实也更有张力,很快就成为各地女人的必备品。同时,尼龙的诞生击溃了当时横行一时的日本真丝出口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尼龙被列为军需品,美国的尼龙产品都被征用,以制造降落伞及其他军事装备,丝袜生产也陷入瘫痪。尼龙丝袜的黑市价格也随之暴涨到20美元一双。
战争结束后,杜邦公司宣布将再继续生产民用尼龙,这一决定却成为了灾难之源。杜邦公司过高地估计了他们生产尼龙丝袜的速度,当一小部分丝袜销售告罄时,一场全国性的动乱爆发了。在匹兹堡,40000名女性排着接近2公里的長队购买库存里仅有的13000双丝袜。
在其他地方,一群狂热的时尚分子在愤怒之下打碎窗子,冲进百货商店,为几双珍贵的尼龙袜子斗得你死我活。癫狂的市民指责杜邦公司有意限制供应,以此牟利,因此公司不得不延长加班时间,以使尼龙供应达到战前水平。
(摘自《老年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