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养殖的水质调控
2019-09-10张宝龙,赵子续,曲木,齐锴,翟胜利
张宝龙,赵子续,曲木,齐锴,翟胜利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上人类的需求越来越大,锦鲤的养殖变得越来越集约化、工厂化,锦鲤养殖水体也更容易恶化,水体里边的污染物质浓度也更高,水体内的组成也更加复杂,污染治理也更加难以下手,通过对水体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的评价来判断水质的好坏,再根据情况从注入新水、培养水生植物、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培养藻类等方法中选择适合的方法去调控水质,建立水中的生态平衡、物质循环平衡。
关键词:锦鲤;水质调控;微生物制剂
中图分类号:S966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养殖锦鲤技术的发展,原来的粗放式的养殖模逐渐转变为大面积、工厂化、一体化发展。而大规模工厂化的锦鲤养殖中,由于是在混凝土池子中养殖,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比天然水域差很多,而且大规模养殖,投喂饲料,使用药物,会导致水质更容易恶化,而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密度大,一旦发现水质恶化,会造成锦鲤无法正常呼吸,严重的还会致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在工厂化养殖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一套有效且可行的水质调控技术。要进行水质调控,就得先知道锦鲤养殖水体水质好坏的评判标准。
1 锦鲤养殖的水质评价指标
1.1 生物因素
锦鲤的养殖水体中如果有优质藻类,藻类既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又能吸收水体中的N、P等元素,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藻类还能作为锦鲤的饵料;有益菌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对水质也能产生正面的影响,水体中的有机物质、有害物质和残体的分解都需要细菌的参与,由于人为的调控养殖水体水质必然会用到各种药品,这些药品也会导致水体水质的失衡,因此需要定期投放有益细菌来改善水质[1]。
1.2 化学因素
有资料表明,在养殖水体中最适合锦鲤的pH为6~9,当养殖水体的水质过酸或者过碱时,会导致锦鲤很快死亡,同时还要控制养殖水体的氨氮浓度,氨氮浓度过高会使锦鲤死亡。还要控制水体中的溶解氧,如果溶解氧过低,会导致锦鲤大规模翻塘。还要注意水体中的硫化氢含量,硫化氢是有毒物质,是硫酸盐经硫酸盐还原菌还原得到的产物,对锦鲤有毒害作用,硫化氢会将锦鲤的血红蛋白耦合,成为硫血红蛋白,严重影响锦鲤的正常生命活动,最终会造成锦鲤窒息[2]。锦鲤的养殖水体中磷大多来自人工投喂的饲料,把鱼粉当作蛋白源的饲料中大约只有20%的磷被锦鲤吸收,其余的部分全部通过粪便的方式释放到锦鲤养殖水体中[3]。
1.3 物理因素
水体中物理的指标大约有温度,水体的颜色和透明度。水温是最易测得但却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地下水刚从地下抽出必须要经过几天的曝晒,就是因为地下水水温低,温度突变会使锦鲤产生应激反应,生病。锦鲤是冷水鱼,最佳水温是20℃~25℃水体的透明度对水体中的藻类至关重要,藻类需要光,光合作用去吸收水体的氨氮,透明度不高会造成水体里的藻类生长不旺盛,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饵料减少,最终影响到锦鲤[4]。水体的颜色实际上是由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的种类以及数量决定的,水体的颜色是绿色,茶褐色的说明水体的水质较好,锦鲤的天然优质饵料较丰富,pH也较为适宜,这种颜色的水体,pH为弱碱性,溶解氧含量较高,水体内部生态系统平衡,水质稳定,是较为理想的养殖水体。但是如果水体颜色呈现蓝色,灰色,且水很浑浊,,说明这样的水氨氮浓度较高,溶解氧较低,很容易使锦鲤大规模死亡,这样的水是弱酸性的,蓝藻是优势种,蓝藻死后在水体表面漂浮一层蓝色颗粒,这些蓝色物质会缓慢释放有毒物质,污染水体[5]。
2 锦鲤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
2.1 注入新水
通过加新水这种方式来调控水质是最简单、最经济的一种方法,当放养密度达到一定的量之后,最难以处理的问题就是找到一个可靠的水源以及能够维持好养殖水体的水质。除了投放杀菌剂和药物这些水质调节剂以外,添加新水是最棒的选择,同样也是最普遍、最经济的一种手段。添加新水的原理就是选取新鲜的水进入水体,去调节盐度,降低水体中各种有机废物的浓度,维持水质平衡是的藻类生长旺盛,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调整需要的水体水温,以此来维持养殖水体水质。换水的时候不能一次加入过多的水,应该是逐渐的,少量频繁的,可以按照较低的一个流速一直往水体交换新水[6]。大量新鲜水如果在很短时间内就加入到养殖水体中可能会导致适应了原来的水体性质的锦鲤不适应,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甚至是死亡。因此,除非是水体的水质极其恶劣、溶解氧含量极低或者用了其他的方法没效果之外,不能大规模的换水。同时在换新水时应该让加入的水充分运动起来,不然会引起同一個池塘不同区域不同深度的水质存在较大的差别,尤其是在夏季,更是要勤换水,夏天的时候水温会比其他季节高,水中的溶解氧减少。在春天的时候,养殖水体最好保持80 cm到1.2 m之间,这样的深度恰好使池塘能够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在夏天的时候,水体的深度最好到达1.5~2.0 m之间,特别是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日子,更要勤换水,来降低水温,提升水位还能防止底层的水缺氧。同时要根据水体的肥瘦状况适当调整加水的量和次数,根据实际情况去合理的调节水体的水位能够有效的提升锦鲤养殖的效率,锦鲤得通过水位来完成呼吸作用和其他的生理作用,因此水位的高低还会对锦鲤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7]。
2.2 培养水生植物
可以在锦鲤养殖池里栽培一些水生植物(水花生、水浮莲等)来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氮的浓度,同时这些水生植物还可作为鱼类的饵料,一举两得;或者在水面上用泡沫板搭建浮岛,在浮岛上可以种植一些亲水的植物,比如空心菜、生菜等,在闲置的水面上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既可以调控水质,又能让闲置的水面创造收益[8]。
浮床是利用泡沫板等一些有浮力的材料为载体,在水面上栽种水生植物(无土),并且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长过程吸收氨氮的特性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一种新兴技术。根据植物和水是否直接接触将浮岛分为干式和湿式浮床两种,在水质净化中使用的浮床为湿式浮床,我国使用较多的是泡沫板,泡沫板的优点是可根据植物根部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孔径和间距进行打孔,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能够合理安排空间,避免了植物之间相互竞争太阳和营养物质导致生长不旺盛,合理最大程度上利用植物的净化水质能力,还能对植物起支撑作用。养殖水体从成份上来看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含量相当高,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大量的总N、总P等营养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创造了良好条件。选择花卉植物或生长茂盛的植物种类应用于生态浮床,不仅对水体中的N、P等营养物质和重金属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同时在养殖环境的绿化方面也能发挥良好效果[9]。通过人为地对植物进行编排组合,可拼接成各种美丽的植物图案,尤其是在植物花季更是可以达到"鱼、花共赏"的美丽风景,組合生态浮床技术的美学价值得充分发挥。养殖水体由于饲料的不断投入易造成N、P等营养物质的积累,这些营养物质对于锦鲤养殖来说属于废物,锦鲤无法吸收反而会坏水,会对水体产生污染,某些含N物质还会对养殖对象产生不利影响,而P元素的积累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10]。使用联合浮床手段对锦鲤养殖废水进行净化,既可以利用浮床内部的填充物是的微生物能给有效的去发挥作用,还能通过栽种的水生植物江水中大量的氨氮吸收,净化水质,把氨氮吸收到植物体内,这样的浮岛一经搭建完成后,不需要人工再去过多干预,一次到位,省去后续的人力投入和其他方面资源的投入,完全是植物和微生物自己调控的结果,在植物到达他自己的寿命周期前这个浮岛可以一直使用,并持续发挥作用,如果在这样的同时选取有经济优势的植物在浮岛上栽种,那样就可以在净化水质的同时浮岛在产生新的价值,创造收益,不仅不需要后期投入人工,投入资源,反而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生态浮床技术不对土地资源占用,浮床植物利用太阳能源和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不需要人为添加额外资源,管理得当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也能在生态浮床上进行应用来创造收益[11]。
2.3 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
微生物制剂是将一些有益于水产养殖的某些细菌经大规模增殖后制成的粉状或液态的试剂,将其投放到养殖水体中可以明显改善水质。市场上常见的产品有很多种,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12]。水产微生物制剂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锦鲤和养殖环境,分解锦鲤粪便、残饵及浮游植物残留物等有机物,还能吸收利用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氨N、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能有效避免固体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积累,净化水体环境。另一方面,微生物制剂在养殖水体中能迅速扶植优势种浮游生物,大量增殖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快速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和物质循环,提升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提升水体中的溶解氧,并且给锦鲤提供丰富优质的饵料资源。但是,当养殖水体以及锦鲤病情已经恶化的相当严重的时候,再运用微生物制剂效果不大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投放大量的类似活菌酶或者以黄豆粉为载体的微生物制剂进入养殖水体后,因为投放的制剂分解作用,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体负担,加速水质恶化。相对于常规的水质调控手段,新兴的微生物制剂常常被认为是高科技的、優质的、高效的水质调控技术,往往被赋予很高的期望值。但是由于使用方式的不正确不到位,效果总是差强人意[13]。
微生物制剂在养殖锦鲤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并且微生物制剂还进一步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节约了饲料成本;当水质可以调控的很好时,就能进一步加大养殖密度,提升经济效益。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是很有性价比的,相对收益来说,成本是比较小的。微生物制剂净化水质的内在机制是微生物制剂中的微生物在养殖水体中大量增殖,形成优势种,让微生物去处理水体中的粪便,饲料残渣等有机物,从根源上杜绝水体富营养化,达到净化水质,促进锦鲤健康快速生长。在微生物制剂的有益菌群增殖时会分泌各种酶、维生素、辅酶、叶绿素、生长促进因子、维生素等,能促进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长,建立适合锦鲤的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微生物在微生物制剂中的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大量的抗生素,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与有害细菌一起竞争,最终压制有害细菌,最终形成有益菌群为优势种的生态环境。微生物制剂要起到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生长、去繁殖、去建立优势,如果等到病情已经发生再去使用微生物制剂,那么效果的体现可能时间上赶不及。使用微生物制剂是预防为主,要定期投放微生物制剂把疾病控制在爆发之前[14]。这些年,微生物制剂在我国已经逐渐被养殖场接受,他能有效的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转化水体中的氨氮的优点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并且不对环境做成二次污染,投入少,依托微生物生长生活来净化水质,形成了微生物修复养殖水体的新技术,对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5]。
2.4 培养藻类
养殖水体中藻类如果培养得当的话可以供给80%的溶解氧,藻类又能作为锦鲤的饵料。通过采用物理法、生物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均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以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但是物理法操作复杂,设备昂贵,消耗大量能源,水质净化效果较弱。在温度较低时,很难处理氨氮,水体中的游离态的氨容易造成水体二次污染[16]。化学法操作简便,处理迅速、效果佳,受温度影响较小,去除氮、磷的同时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但是该处理方式处理的水体,水中残留大量难以降解的化学试剂,对环境危害较大。生物法环保,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相较于物理、化学处理方式的花费偏低,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微藻是光能自养型生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操作简便,污染物去除效率高等优点。在降低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同时,还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护生态平衡。近年来,利用微藻净化各种有机废水[17]。研究表明,微藻可以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物质,并且净化水质[18]。研究表明,如果废水里面的各种污染物质含量不同,那么微藻处理废水的处理结果也会有差异。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多少,会对藻的生长产生正面或者负面影响。废水中低浓度的有机物对藻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一部分有机物可被藻直接吸收,还有部分有机物通过微藻降解,其产物可作为藻细胞正常生长代谢的营养来源。某些有机物可使藻内酶的活性升高,同时低浓度的有机物还会促进细胞内一些D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进而使得藻大量繁殖。废水中高浓度的有机物不利于微藻的生长,微藻在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微藻比较容易受到损伤,并且会抑制光合作用,最终造成细胞死亡。但随着抗性的提升,微藻吸收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因此降低,经过一定时间的藻种驯化藻细胞对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抗性增加,可逐渐恢复正常生长代谢。藻类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N、P以及微量元素,在培养藻类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难以肥水或者水体中的藻类大批量死亡,导致水体颜色突然变清甚至会使水体变红,也就是俗称的倒藻[19]。倒藻这种现象发生之后会导致水体的溶解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碳酸含量增加,pH下降,死亡的藻类还会坏水,藻类分解后产生氨N,危害锦鲤的健康。为了避免以上的情况发生,我们就要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避免水体发生剧烈变化,其实培养藻类在养殖水体中就是我们人为的去搭建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通过人工的一些调控,使水体能拥有一定程度的自净能力。只有养殖水体的各方面因素保持稳定,水质才能得到改善。水体中生态环境的稳定依赖于水中细菌和物质循环的稳定,维持水体内藻类主导的生态环境稳定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施肥使藻类得到充足的营养生长;二是定期适当的补充藻液进入水体[20]。
参考文献
[1] 唐秀玉. 鱼类池塘养殖水质管理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2006,(08):16-17.
[2]白利丹,杨阳,李晓伟,等. 微生态制剂对锦鲤生长及水质的影响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42(26):9051-9053.
[3] 金上. 锦鲤养殖杂谈水质对锦鲤养殖的影响[J]. 水族世界, 2015(01):126-129.
[4] 黄文, 陈燕, 李森, 等. 光合细菌在锦鲤养殖中的节水应用试验[J]. 水产养殖,2018,39(08):8-9.
[5] 辛支明. 锦鲤工厂化养殖水体水质净化技术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 2014.
[6]王文彬. 鱼塘换水加水实用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 2019,(17):36-38.
[7]田启文,郭振,嵇乐乐,等. 水产养殖中益生菌研究进展[J]. 工业微生物, 2019,49(04):50-55.
[8]张宗强. 水产养殖中水质调控技术研究[J]. 乡村科技,2019(21):100-101.
[9]王义东. 水资源水质调控水产养殖技术[J]. 乡村科技,2019(19):107-108.
[10]邓茹,陈春光,孟顺龙,等. EM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EM菌作用及其影响因素[J]. 科学养鱼,2019 (07):86.
[11]宋秀臣.浅谈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技术[J].现代畜牧科技,2019 (07):145-146.
[12]胡小弘.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方法[J]. 农民致富之友,2019(13):184.
[13]李海润. 关于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与其控制策略探析[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 (15):187.
[14]柳云华. 试分析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9(14):175.
[15]赵伟,高保燕,黄罗冬,等. 微藻及其生物活性成分在水产养殖中的营养价值、生理功能和抗病活性[J]. 饲料工业,2019,40(08):9-16.
[16]李成军. 微生态水质调控剂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作用[J]. 现代农业,2019(04): 78-79.
[17]宋华文,王金才. 乳酸菌与酵母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江西水产科技,2018 (05):12-15.
[18]楊秀. 水产养殖常用微生态制剂及使用注意事项[J]. 黑龙江水产,2018(05):11-12.
[19]刘洋. 微藻净化养殖废水中碳N磷等污染物的特性研究[D]. 山西大学,2018.
[20]彭聪聪,李卓佳,曹煜成,等. 虾池浮游微藻与养殖水环境调控的研究概况[J]. 南方水产,2010,6(05):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