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阅读:“欣阅”才能“诚服”

2019-09-10桫椤

新阅读 2019年4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网络文学文学

桫椤

2019年2月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的用户数量已达4.32亿。可以说,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阅读资源。如果从2017年年末“榕树下”网站建立为起点,中国原创网络文学已届满“20岁”,但遭遇的争议从未停止。赞赏者认为网络文学读起来方便快捷,轻松愉悦,能让人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批评者认为,网络文学粗制滥造,格调不高,是“垃圾文学”。究竟孰是孰非,似乎难以定论,但是持续增长的读者数量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现在看来,否定者的理由并不充分:几亿人都在看“垃圾文学”这种说法是解释不通的,我们无法理解也不能认同。网络文学的平台多、写作者多、创作生产速度快,由此导致网络文学的作品规模极为庞大,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他总结说:“文学网站日更新量突破1.5亿字,这意味着现在一年发表的原创网络作品数量,将远远超过传统文学过去60年纸介印刷作品的总和。”

网络文学无疑为大众阅读开辟了新路。它能在短时间内征服令传统文学望尘莫及的读者群体,这既是文学的传播、阅读和接受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问题。认清其背后的机理,才能廓清笼罩在驳杂现象上的迷雾,从而解决阅读实践中的问题。

阅读也有“历史包袱”

广义的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训练思维和启迪自我的必备过程。个体通过阅读传承人类的智慧,也体悟前人的心境和情感。人类的文明智慧成果不断增加,而伴随对知识的创造,也同时进行着对自我和社会经验的意义确认,因此可资阅读的资源库不断扩充,没有任何人能够在有生之年将其穷尽。

根据目的的不同,阅读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实用性阅读,比如对知识和技能读物的阅读,这种阅读活动带有强烈的实用目的,以了解或学会某种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另一种是审美性阅读,不带有实用目的,通过阅读获得的审美体验唤起审美情感,使人以情感为中心的一切心理机制被全面地、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达到生命的高度和谐,例如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或对一幅画、一张照片和一部电影的欣赏。乔治·桑塔亚说:“审美的欣赏和美在艺术上的体验,是属于我们暇时生活的活动,那时我们暂时解脱了灾难的愁云和犹恐的奴役,随着我们性之所好,任它引向何方。”审美性阅读能使人体会到生命的自由,确认自我存在的重要方式。实用性阅读不在我们的观察之列,这里主要讨论审美性阅读。在传统结构主义思维的主导下,人需要从历史和传统中寻找当下和未来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为重视文化的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未曾中断,传统形成了强大的力量。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和产物,文学是表达文化最好的载体,正缘于此,《白鹿原》的第一页上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话:“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所以,长期以来,宏阔反映历史或深度切入现实且具有重要思想性和价值感的“宏大叙事”作品经久不衰,“史诗”式的作品一直被作为文学的标高。

在追求崇高的“意义”和“价值”的引导下,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选择天然背负着“历史包袱”,即试图在其中找到符合价值期待的意义,以此来确认我们是否和怎样符合历史或当下的要求。读一部文学作品,首先要看它是否弘扬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否传导了正确的生活态度,是否具有文学性,是否具有经典意义等。一个人读一部严肃小说,代表着他的审美是高雅的,是有高级趣味的,表明这个人是有理想有追求的;而那些喜欢读武侠、言情、公案小说的人,被认为是肤浅的,是格调不高的人。网络时代之前的文学,教化作用取代了其他一切功能,使得读者的大脑在闲暇时也得不到休息,读小说也是庄重严肃的仪式,也要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反思人生的意义,阅读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网络文学吸引读者的秘诀

网络文学满足着人在信息时代的“虚拟世界”里生发出的写作和阅读需求。它的面貌和特征受到两个背景的深刻影响,一是大众流行文化潮流的影响,受惠于科技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提升,尤其是“二战”以后,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精神世界对物质世界的依赖加重,对传统、经典和永恒意义的追寻被感官化的、狂欢式的、刺激性的快感取代,“心为物役”,人的本能和欲望得到张扬;精英文化变得更加小众,大众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街头迪斯科、广场舞代替古典芭蕾,流行歌曲代替高雅音乐,网络文学与传统写作的背离与此一脉相承。二是技术和网络文化生态的影响,互联网文化从本质上是去中心化的,没有边界、隐匿了身份、自由发言的互联网是由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一台台终端设备及其操纵这些设备的独立的人构成的,网络上众声喧哗,没有权威,甚至也难觅主流,全体成员被扁平化在一个平面上。在这个背景下,传统文学中的价值取向被解构,娱乐化、消遣性成为大众对文学的新期望,网络文学则迎合了读者的愿望。

网络文学是网络时代的通俗文学,与纯文学重视语言和形式不同,网络文学重视的是故事,是通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吸引读者。无论是文本阅读,还是后期的IP开发,看重的都是作品中的动人故事。传统民间故事中饱含着人类古老的智慧,早期口传故事中的创世母题更蕴含着人类的诞生之谜;故事的复杂程度与人类思维的发展有关,更表征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因此故事也是历史的反映。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类的天性,人对故事有着天然的渴求,每个人都是在故事的陪伴中长大的,这也使故事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发生影响。网络文学正是抓住了人对故事的热爱,并通过日渐丰富的叙事类型将故事讲得越来越好看。

网络文学自有抓取读者眼球的“秘诀”,我们选择几种进行分析。一是迎合读者的审美需求,传统文学被称作“作者的文学”,表达的是作者自我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世界的看法,作者心目中的“理想读者”是和自己有着相似审美能力和趣味、能够与自己的感受形成共鸣的人;网络文学被称作“读者的文学”,是从受众的需求出发,讲述不同层次的读者都可能爱看的故事,这与传统说评书的方法有一致性,也是通俗文学的基本出发点,王德威将其总结为“讲述性”。二是反映大众的情感愿望,使读者体验到“白日梦”的快乐。科幻、玄幻、魔幻、仙侠、穿越等网络类型小说中创造的世界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可以在读者的头脑中被赋形,读者也可以以超自然的身份和能力在时空隧道中穿梭,在遥远星系里的异界大陆中徜徉;可以征服力大无穷的魔兽,也可以修炼到长生不老。婚恋、商战、言情等作品书写大众熟悉的日常生活,更通过“屌丝逆袭”式的励志故事激发读者的人生激情,通过“灰姑娘与白马王子”式的甜宠情节填补生活中的情感空白,或以“打怪升级”的桥段通过征服困难实现个人目标。三是以“主角光环定律”将读者代入故事,网络文学作品能够令人无法自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读者对符合自己理想期待的人物形象产生了代入感,将自我代入人物身上,使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命运经历与人物的情感黏合在一起,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仿佛发生在读者自己身上一样。所以每一部网络小说都要着力打造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

由于网络小说将读者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读者很难不被其处心积虑的手段“套牢”,这也就使得网络小说可以从不同年龄、学历水平和阶层中“吸粉”,传统文学只期待“理想读者”的方式与此不可同日而语。

“欣阅”才能令人“诚服”

为读者创造希望看到的故事情节和可供寓寄自我的人物,这是网络小说中的金科玉律。读者被遍布“爽点”的故事吸引,伴随作者对人物命运的调动,情绪时而平静,时而高亢,时而有畅快的宣泄,时而有低落的回旋。而无论是兴奋、高亢还是忧伤、悲愤,对于人的身体和精神而言,都表现为一种快感。由于网络文学的语言通俗,表达直白,这种快感是不需要经过沉思就能直接从故事中轻松获得的。“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在繁忙、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之余,网络小说自然就成为消遣、娱乐、休闲阅读的首选。

由此可见,网络文学是重视“在场”意义的文学,它重视读者此时此刻的阅读感受。虽然不张扬价值责任和永恒承载,不以教化社会为主要目标,但网络小说仍然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只不过与严肃文学的表现方式不同罢了。古代思想家王充曾说:“天文人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所以文學不可能是“客观”的,必然会带有情感和思想的倾向。文学具有教化、审美、娱乐等多重功能,哪一种功能被倚重,并不取决与文学自然,而取决于社会的召唤,传统文学被赋予“启蒙”和“救亡”的使命,就是它诞生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任务造成的。21世纪以来,居民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消遣、娱乐功能上升为文学的重要功能就毫不奇怪了。网络文学的题材多样,既有被说成是“装神弄鬼”的玄幻作品,也有因描写娱乐生活而被诬为“声色犬马”的现实类作品,有人据题材否认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事实上,“题材决定论”是错误的,恩格斯早就说过:“情节大致相同的同样的题材,在海涅的笔下会变成对德国人的极辛辣的讽刺;而在倍克那里仅仅成了对于把自己和无力地沉湎于幻想的青年人看作同一个人的诗人本身的讽刺。”

文学功能的发挥要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来进行,网络文学在这一点上更胜一筹。网络小说将作者主张和主题价值消弭在故事中,蕴含在人物的言行和命运发展中,使读者在阅读故事时不由自主地受到思想、道德和情感的影响。这个过程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相比于通过溢出故事之外的“说教式”或“梦呓式”的表达,更容易使人理解和接受。因此,一些优秀的网络小说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方面并不亚于严肃文学,至少在大众层面上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所谓“因为热爱,所以信奉”,“欣阅”才能“诚服”,网络文学对大众的影响正在于此。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网络文学存在问题,的确有一些作品语言不美,格调不高,故事不好看,甚至“三观不正”,这也说明网络文学需要长期引导。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作品库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也需要一些技巧的。阅读网络小说本身就是为了调剂生活,因此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和题材是首先要考虑的;其次,原新闻出版总署、中国作家协会等管理部门的排行榜、优秀作品推荐上榜作品,以及地方、行业等部门举办的网络文学奖项中的获奖作品是首选,因为它们经过了专业人员的严格审读和评选,必然是精品佳作;再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大神”由于有着成熟的创作经验和艺术积累,作品相对而言是有质量保证的。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河北保定市作协副主席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网络文学文学
调查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文学小说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文学
聊天室:我和网络小说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