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豌豆潜叶蝇危害症状与防治措施

2019-09-10陈亮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防治对策

陈亮

摘要 介绍了豌豆潜叶蝇的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论述了怀远县豌豆潜叶蝇发生情况,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豌豆潜叶蝇;形态特征;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4-007-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4.003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rmful symptoms of  Chromatomyia horticola(Goureau),and discussed occurrence of Chromatomyia horticola(Goureau) in Huaiyuan County, then, suggested some prevention measures of  Chromatomyia horticola(Goureau).

Key words   Chromatomyia horticola(Goureau);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 measures

豌豆潛叶蝇又名豌豆彩潜蝇、豌豆植潜蝇、油菜潜叶蝇等,对蔬菜的危害广泛,可以为害甜菜、苜蓿、豌豆、蚕豆、豇豆、野菜、萝卜、白菜、胡麻、黄瓜、甜瓜等蔬菜,涉及豆科、十字花科、菊科、茄科、葫芦科、唇形科、百合科、亚麻科等21科130余种蔬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怀远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农业是怀远县的主要产业,蔬菜种植是怀远县的经济支柱之一。因豌豆潜叶蝇为害蔬菜种类较多,寄主丰富,对怀远县的蔬菜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豌豆潜叶蝇的危害症状进行鉴别,并探讨其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豌豆潜叶蝇形态特征

豌豆潜叶蝇蛹为长椭圆形,略扁,长约2.5 mm,黄褐色至黑褐色。幼虫体表光滑透明,前气门成叉状前伸,后气门在腹部末端背面,为1对明显的小突起,低龄时乳白色,高龄时黄白色、淡黄色;卵约0.3 mm,长卵圆形,灰白色,略透明。成虫体长2.0~2.5 mm,灰黑色,头部黄色,复眼红色,足黑色,胸腹部灰色;触角3节,第3节近方形;翅1对,透明,紫色闪光,翅展5~7 mm,前翅前缘脉有1处折断,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全身密被长鬃毛,背中鬃4对,粗大。

2 豌豆潜叶蝇危害症状

豌豆潜叶蝇主要为害豌豆、菜豆、甘蓝、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蔬菜。成虫、幼虫均可为害寄主,以幼虫为害为主。成虫吸食汁液和刺伤产卵,在叶片留下许多白色枯死点。幼虫在叶片表皮下的柔软组织中取食,食去叶肉,仅留上下表皮,形成灰白色的蛇形潜道,内有黑色虫粪,影响生长,为害严重时叶片组织几乎全部受害,叶上布满潜道,引起整个叶片枯死(图1)。幼虫还能潜食嫩荚及花梗,造成落花,影响结荚。

3 怀远县豌豆潜叶蝇发生情况

3.1 发生规律

豌豆潜叶蝇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华北每年发生4~5代,在怀远县每年发生10~12代。淮河秦岭以南至长江流域,以蛹越冬为主,少数以幼虫和成虫越冬;南岭以南无越冬现象。

怀远县各地均从早春起,虫口数量逐渐上升,危害逐渐加重,春末夏初达到危害高峰期;入夏后数量骤减,迁飞到瓜类、苜蓿和杂草上生活;秋季数量又有增加,逐渐转移到白菜、萝卜上继续繁殖为害,但危害症状远较春季为轻。

豌豆潜叶蝇生存最适宜温度为22℃左右,耐低温,幼虫和蛹发育的适合温度较低。高温是抑制豌豆潜叶蝇在夏季为害的主要因素,7月份气温高于35℃时难以存活。

3.2 生活习性

豌豆潜叶蝇幼虫共3龄,幼虫期5~14 d,孵化后即潜食叶肉,出现曲折的隧道,老熟后即在潜道末端化蛹,蛹期5~6 d。成虫很活跃,白天活动,出没于寄主间,进行摄食、交配和产卵。成虫吸食花蜜,或靠雌虫以产卵器刺破叶片,从刺孔中吸取汁液。每个雌虫产卵量45~98粒,在同一叶片上产卵1~2粒,常在嫩叶叶背边缘,尤以叶尖处为多,有选择健壮植株产卵的习性。在夏季卵期为4~5 d,春、秋季为9 d。

4 豌豆潜叶蝇防治措施

4.1 清除田间寄主

要防治豌豆潜叶蝇,首先要清除田间寄主。可以采取低温冷冻的方法消灭越冬虫源:在冬季寒冷时将棚室敞开暴露在低温环境中,自然冷冻;在夏季高温时,在上茬作物收获后,先不清除遗留残株,将棚室全部封闭7~10 d,可以起到高温闷棚、杀灭虫源的效果。并且需要适时灌水和深耕,如深耕20 cm以上能使掉在土壤表层的蛹不能羽化。

4.2 物理防治

在成虫始盛期,采用灭蝇纸或诱杀板诱杀成虫,把豌豆潜叶蝇成虫防治在产卵以前。在春、秋季保护地的通风口处设置防虫网。利用姬小蜂、反颚茧蜂、潜蝇茧蜂等寄生蜂对其进行生物防治。

4.3 化学防治

防治豌豆潜叶蝇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药剂防治。防治时期是影响防治效果的关键,当田间成虫大量飞翔,豌豆新叶背面有灰白色小点或初见危害症状时用药。喷雾要均匀,以叶片湿润而不流水为宜,重点对叶背喷药,喷药宜在无风晴天的上午和下午进行。间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由于豌豆潜叶蝇主要以幼虫潜入叶片或叶柄为害蔬菜,所以应选用渗透力强、药效持久的药剂。常用药剂有1.8%阿维菌素乳油、20%斑潜净微乳剂、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及1.8%阿维·啶虫微乳剂等。其中,1.8%阿维·啶虫微乳剂以高纯阿维为增效助剂,对豌豆潜叶蝇有强烈的触杀、胃毒和超强渗透作用,并内吸传导至其全身破坏神经系统,使其迅速中毒,停止为害,第2 d就可达到死亡高峰期,且不产生抗性。在产卵盛期至孵化初期,喷施1.8%阿维·啶虫微乳剂防效较好,且杀虫谱广。可依据使用时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防治过程中最好几种药剂交换使用,防止豌豆潜叶蝇产生抗药性。

参考文献

[1] 李瑜,买买提·玉山.豌豆潜叶蝇药剂防效试验[J].农村科技,2012(12):31-32.

[2] 史浩良,吴雪芬,陈素娟,等.豌豆潜叶蝇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147-149.

[3] 孙文松,李玲,赵秋,等.粒用型豌豆潜叶蝇发生危害及安全防治对策[J].杂粮作物,2007(3):233-234.

[4] 吴雪芬,陈军,陈素娟,等.豌豆潜叶蝇发生危害及其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5(4):98-99.

[5] 徐暄. 豌豆潜叶蝇的发生和防治[J].农村科技开发,2003(8):18.

责任编辑:李杨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防治对策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