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

2019-09-10陈曦

速读·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教师心理健康

陈曦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仅仅在于其身体方面更在于心理方面,只有身体和心理同样健康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当前我国的高中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而体育活动不仅仅有利于提高身体健康,更能够调节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高中体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对于心理的积极促进作用推动高中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心理上处于幼稚和成熟交替的时期,此时逐步向着独立性迈进,不过在心理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幼稚和依赖性。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比较强的自尊心,内心渴望独立,但往往不能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容易丧失信心。尤其是这个时代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溺爱让一些高中生以自我为中心,独立能力弱且不能很好的明辨是非,容易沾染一些不良的风气,容易导致自我意识过强、自私、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弱等等,因此容易做出一些相对来说较为极端的事情。

二、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在不同的文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往往是通过教授、读书指导等方式完成,而体育活动则不同,体育活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体育课中的品德教育可以通过身体教育来完成,适当的组织体育活动对于高考重压下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和途径。体育课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够有助于教师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帮助教育者抓住时机及时采取措施来做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体育教学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促进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活动中,有很多的集体活动或者竞争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人素养的高低、个人能力的强弱等等都能够得到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学生对自身有一个认知的过程。

(二)有利于调节高中生的情绪

一个人在情绪处于低谷的时候,往往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来进行调节和发泄,因此体育活动对于不良情绪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体育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也能够满足不同的人们去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高中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学生摆脱消极情绪干扰,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是通过科学设计得来的,要想完成体育活动,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从事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积极勇敢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体育活动往往是集体性活动,在体育活动中通常需要团队合作,团队成员间公平友好的相处,大家一起进行比赛和联系,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深厚的感情。在体育活动中,成员可能不需要多余的言语,只需要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就能够心灵相通,在活动中获得安全感和信赖感。因此在增强学生体魄的同时,体育活动也创造了和谐友爱互助团结的氛围,有利于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修养

如今高中生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对于信息感到困惑或者难以判断,每天大量的信息铺面而来,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爆炸中,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习。体育活动可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圍,学生能够通过外在的活动来释放内在的感情,从而有助于陶冶情操、建设健康人格,还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收获成功感和信念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高中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分析

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体育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多种体育运动技能,同时要通过设计,借助多样技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提升体育教师心理教育的素养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是主体,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体育教师要促进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向着培养目标迈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本身就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通过使用专业的教育心理学内容来教育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应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教学在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体育课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中,环境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只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课程中,师生联系密切且交流众多,教学环境开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教学环境的优化。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要精心布置优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互动、参与体育活动,并且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体育教学活动。

(三)增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不同的学生自身性格特点不同,在教学时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体育运动水平等,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天生体质差,无法完成某项体育活动,这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开导学生,避免学生因为无法完成任务而内心受到挫败,要积极挖掘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进行鼓励和赞扬,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创新,让学生能够时刻感知到体育活动带来的自信,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不轻易放弃的坚强意志。

(四)采用多样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任务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不同的学生其擅长的或者合适的体育活动不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为他们搭建平台,让学生们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所在,并且体会到在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愉悦,帮助释放学习压力,调节消极情绪,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体育教师务必抓住关键时期,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活动教学之中,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促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不仅仅满足身体健康,更要满足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徐晨.浅析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心理健康教育,2014(10):52-53

[2]张进柏.浅析高中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教育科学,2015(10):201

猜你喜欢

高中生体育教师心理健康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