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平凉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2019-09-10杨波

种子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玉米

杨波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4-0059-02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主要介绍了平凉市自然条件及玉米生产现状、限制因素和增产途径,简述了在现有产量基础上,短期内实现由中产变高产、产量达到700 kg/667 m2以上的关键技术措施,以期为同类地区玉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   基本状况

1.1   自然条件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经105°20′~107°51′、北纬34°54′~35°46′,海拔890~2 857 m。年平均气温8.5℃,≥10℃的有效积温2 450~3 000℃,无霜期160~180 d,日照时数2 135~2 445 h;年降水量500~700 mm,6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十年九旱,季节性干旱突出,春旱和伏旱最频繁,并且有连续干旱的规律,干旱指数1.1~2.0。全市大部分耕地为黄绵土和黑垆土,土层深厚,但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瘠薄,多为中低产田,土壤含有机质0.3%~2.85%、全氮0.03%~0.17%、全磷0.06%~0.1%。

1.2   生产现状

平凉市属北方春玉米种植区,种植面积是仅次于冬小麦的第二大粮、经、饲多元作物。按照全市不同生态类型,将玉米种植区域划分为川台河谷晚熟玉米区、高原沟壑中晚熟玉米区和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区及高寒阴湿山区中早熟玉米区3个区域。2018年平凉市玉米种植总面积达123万hm2,全膜双垄沟播产量为600~800 kg/667 m2。

1.3   限制因素

旱区干旱问题突出,降水少且分布不均,常形成伏旱和春旱,对正常播种和玉米抽雄开花影响较大。灌区水利效果发挥不好,易出现灌水不及时或过多、过少现象,高寒阴湿山区由于阴雨低温,霜冻冰雹、病虫灾害较多,土壤耕作層浅,结构不良,保水、保肥性差;土壤普遍瘠薄、肥少、质差,不能满足玉米增产需要;种植品种不符,品种选择单一或过多、过杂;群体结构不合理,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稀稠不均;耕作粗放,技术落后,影响玉米产量。

1.4   增产途径

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和秋播覆膜为主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最大限度地保蓄和利用天然降水;扩大豆科作物面积,实行轮作,合理倒茬,培肥地力;抓好蓄水保墒旱农耕作措施,推广机械化耕作和播种技术;增施农肥、磷肥,氮、磷配施;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旱优良品种,合理密植;推广化学药剂除草,防治病虫,精细管理,促进玉米由中产变高产。

2   目标产量

在现有产量基础上,短期内实现由中产变高产的目标,产量达到700 kg/667 m2以上。

3   关键技术措施

3.1   地块选择

优化品种结构,科学合理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各地农业生态区域优势,发掘不同气候、生态类型和地理环境下玉米的生产潜力,推动优质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结合各地的试验示范、良种繁育及大田推广的具体表现及生态特点,选择集中连片种植,为确保增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审定和省级审定(登记)适宜各地推广的品种;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做到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示范品种明确,突出稳产、高产、抗病、优良品种的主导地位,加大新、优品种推广力度,根据市场需要种植专用品种,结合平凉市牛业发展,推广粮饲兼用品种。

3.3   种子处理

原则上要求统一使用包衣种子。对于少数未经包衣处理的种子,一定要用拌种剂处理,以防病虫害的发生。

3.4   施足基肥

一般每667 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 000~5 000 kg,最好在秋茬收后、深耕前施入,如肥料不足,也可于旱春顶凌覆膜前施入。化肥混合后,均匀地撒在地表,结合浅耕翻入土中,或在做垄时施于垄底。氮肥不能满足一次施入时,可先在覆膜前施入总氮肥量的2/3,于拔节期在株间的孔中追施1/3,并用土封口。锌肥还可于苗期(3叶期)作根外追肥喷施。

3.5   地膜覆盖

3.5.1   覆膜时间及方法

秋季覆膜最好选择在前一年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壤封冻前(一般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进行,才能将前一年秋季至第二年春季的降雨、降雪几乎全部保留在土壤中。顶凌覆膜于3月中上旬土壤昼消夜冻时进行。在不具备秋季覆膜条件的地方,覆膜时间必须选择在早春土壤的解冻深度为15 cm时(一般3月上中旬)进行,顶凌抢墒覆膜,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使土壤保持较高的水分。起垄时要求每个垄之间的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既可使用机器联合作业机具,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起垄、整形、铺膜及膜边覆土作业,也可选用人畜力作业机具,完成施肥、起垄、铺膜等不同环节作业,明显提高作业效率。

3.5.2   覆膜后管理

覆膜后立即打渗水孔,并打在垄沟最低处。只要有降水,水都会通过渗水孔渗到地膜下得以保存。

3.6   播种

3.6.1   适期播种

适宜播种期为气温稳定通过10 ℃时,一般为4月中旬。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区及高寒阴湿山区中的早熟玉米区,在4月下旬播种。为做到苗齐、苗匀,每穴下籽2粒,深度3~5 cm,不管用点播器播种还是其他方式播种,一定要用细沙土封住播种口,并按压使土壤与种子紧密结合。

3.6.2   合理密植

川台河谷地留苗4 500~5 000株/667 m2,株距24~27 cm;塬地留苗4 000~4 500株/667 m2,株距27~30 cm;

山地梯田及高寒阴湿山区留苗3 500~4 000株/667 m2,株距30~35 cm。玉米种后可在宽垄中间点种白芸豆或早熟黄豆1~2行,豆类株行距30 cm左右。

3.7   田间管理

3.7.1   前期管理

①破土引苗。在春旱时期遇雨覆土容易形成板结,导致幼苗破土困难,使出苗参差不齐或缺苗,所以在播后出苗期要注意破土引苗,不提倡沟内覆土。②查苗补苗。在苗期要随时到田查看,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移栽,在缺苗处补苗后,浇少量水,然后用细土封住孔眼。

3.7.2   中期管理

因基肥不足、未施夠所需肥量的地块,可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结合灌水或降雨进行追肥,根据地力情况,一般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左右,如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

3.7.3   后期管理(抽雄—成熟)

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在玉米抽雄、灌浆期灌溉,灌水量视土壤墒情而定。灌浆期间若出现缺肥症状时,应及时追肥。

3.8   病虫害综合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在选用抗病虫品种、进行合理轮作倒茬的基础上,人工消除病株、杂草,并运到田外处理。

3.8.1   化学杂草

用50%的乙草胺EC为100~120 mL/667 m2播前土壤处理防治。

3.8.2   玉米黑穗病

发病初期用12.5%的烯唑醇WP 2 000倍液或15%的粉锈宁WP 1 000倍液喷雾防治。

3.8.3   玉米蚜虫

用10%吡虫啉WP 2 000倍液在玉米蚜虫适防期喷雾防治。

3.9   收获

推迟收获,通过后熟作用,可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玉米雌穗苞叶变黄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并变硬发亮、基部变黑时为最佳收获期。采用人工掰取棒子(雌穗)或机械带秆收割。收获后及时剥皮晾晒,籽粒含水量在20%以下脱粒,并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3%,精选包装入库。

(收稿日期:2019-03-15)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