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分析

2019-09-10叶会凯

体育风尚 2019年4期
关键词:田径训练强度初中体育

叶会凯

摘要:体育是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体育教学工作的推进,必须考虑一下学生的身体情况。田径训练属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动水平,改善健康状况,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并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继而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针对田径训练强度、训练量的把握,教师应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身体素质,进行训练方案的优化、授课形式的更换、有效策略的实施是极为关键的,本文对此做出了具体的研究,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田径训练;强度;训练量分析

田径运动是田赛、径赛、全能比赛的统称。现代田径运动的分类有所不同,包括了竞走、跑、跳、投掷等四十多个项目。田径运动的历史十分悠久,将它纳入了初中课程体系,给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中学生喜欢参与有趣的学习活动,想要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体育教师组织课堂的教学工作,在加强田径训练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从新的角度出发,引用趣味元素或者新颖材料,为训练内容作出补充,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指引学生们突破自我,最终成为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材。

一、田径训练的内涵分析

田径运动通过负荷强度的训练,会使我们的身体得到协调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1]。田径训练过程中,运动人员的各个器官机体不会受到损伤,加速了血液的循环,促进了细胞的生成,肌肉组织功能也将更好的发挥出来。田径训练的效果短时间内无法判断出来,长时间的配合练习,才是提高体能素质和训练质量的关键所在。田径运动讲究方式方法,训练强度、训练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运动伤害,是田径训练的核心要务。训练者必须带着良好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底,过硬的心理素质等条件,才可以进行田径训练强度的持续增加,训练量的不断调整。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影响因素

田径训练强度的设定与训练量的安排,影响因素有很多。首先,社会原因影响到田径训练。人们对田径运动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田径训练长期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一部分人对田径训练的内容、方式、过程知之甚少,运动普及度不高,训练效果不尽人意。田径训练无法体现科学化、合理化、循环性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田径运动整体水平的提升,田径文化普及范围的扩大。其次,家庭原因影响到田径训练。应试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很少了解体育课程教学和田径训练内容[2]。部分家长还认为,体育课上的田径训练缺乏安全保障,因此,学生参与不参与都无关紧要,将全部精力放在文化课知识的学习上才是关键。这就导致了田径训练难度大、训练强度不够高、训练量少等情况的发生。最后,教师原因影响到田径训练。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偏低,实践经验不足,他们自己对田径训练的了解都不够,根本没有办法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课堂上一直沿用灌输指导办法,要求学生被动思考,盲目训练,整体协调的效果不够理想,田径训练的问题就越来越多。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之间的关系

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具体而言是田径训练效率、速度决定着田径训练的强度,田径训练距离、时间决定着田径训练量。强度与训练量是相互制约的、相互影响的,合理的增减或者整体的协调,能够大大提升田径训练的实效性,优化田径训练的最终效果。初中体育课上展开田径训练,不论是强度的忽视还是训练量的忽视,都不利于学生体能的发展,身心健康成长。过分强调训练强度,会给学生身体带来很大负担,盲目增加训练量,会让学生无法保持着平稳的体能状态[3]。预期目标的实现变得异常艰难,体育教学工作无法走向更大的成功。我们教师必须明确了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再去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做出有效指导,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言才更有益。

四、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合理安排

(一)突出训练的适中性

初中体育教师组织田径训练前,应该了解一下学生的身体特点,并且把握著强度,安排好训练量,一步步的经营教学氛围,突出田径训练的适中性。比如,先确定田径训练的强度,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多练一些项目,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选择几个项目完成。再如,控制田径训练的训练量,男生们完成多项训练任务,女生们完成标准训练任务。过程中给予他们动作的指导、语言的鼓励,然后分析训练结果,及时找出不足之处。具体实践过程中,田径训练可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划分。比如,第一周一般强度的训练,安排较大训练量;第二周中等强度的训练,适当增加一些训练量;第三周高强度的训练,但训练量不断减小,训练难度随之下降。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还使他们的身体素质、运动成绩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适中性训练,有助于教学的进步,要引起体育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二)体现训练的适度性

为了保持田径训练的效果,体育教师可在训练强度、训练量的调整上下功夫。合理的增加或者减少训练内容,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并且保障后续活动计划的顺利落实[4]。比如,在“80米加速跑”的训练教学中,一般强度的训练应该设定为2-3组,高强度的训练可以设定为5-8组。接下来,可以安排训练有素的学生完成高强度的训练任务,而耐力不足的学生则要完成一般强度的训练任务。很好的改善学生的运动负荷,顺便提高了他们的身体机能。初中生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特殊思维方式,他们的智力水平决定着他们的主体地位。初中体育教师不能过多的干扰学生参与田径训练,有的时候放手一搏,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比如,设计一部分专项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速度、意志力、力量,鼓励运动耐力较强的学生尝试着突破自我,朝着体育专业方向发展,从训练中看出自己的真正实力,不放过任何一个成才的机会。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初中体育教师必须发挥引导的作用,通过田径训练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耐力,诱导他们挑战高强度的训练项目,不断释放文化课的学习压力,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实际乐趣,未来,就有机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三)提高训练的科学性

初中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提升田径训练的科学性,坚持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安排训练的强度,调整训练量[5]。比如,结合一段时期内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田径训练结构的优化。确认学生可以接受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发现部分学生负荷不了的时候,必须控制训练量。要特别指导学生正确训练,亲自示范标准动作,能够避免学生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大多数的运动员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都会注重力量的训练,不断提升强度,同时控制速度。鉴于此,初中体育教师也要依据这样的规则,进行训练强度的设定、训练量的安排,巧妙渗透了科学的健康理念,将会真正地提升田径训练和体育教育的水平。

五、结束语

总之,在时代教育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体育课程的开设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田径训练属于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安排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充分体现适中性、适度性、科学性等特征,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必须立足于现实,考虑学生的情况,用心制定田径训练计划,引导着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训练、突破自我,以便为初中教育事业长远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培育出大批全能型的栋梁之材,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程兵.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 (06):181-182.

[2]卜建华.赛前减量训练的应用研究进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 (12):49-50.

[3]张海兵,董萌.浅谈专科学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其训练量[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01):117-118.

[4]柳路.浅析运动训练强度[J].安徽体育科技,2017 (26):303-303.

[5]王光美.浅谈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当代体育科技,2014 (02):68-69.

猜你喜欢

田径训练强度初中体育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拼命地“玩”,“玩”命地练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求电场强度的新方法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