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2019-09-10孙鹏燕胡艳
孙鹏燕 胡艳
摘要:目的:探讨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94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加替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种药物疗效。结果:采用加替沙星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左氧氟沙星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客观对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组间数据客观对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均具有良好疗效,加替沙星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兼具有效、安全性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细菌性结膜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7.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177-001
细菌性结膜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导致的眼部疾病,临床症状较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细菌性结膜炎如何没有及时给予治疗措施极易发展成为慢性细菌结膜炎,加重治疗难度。随着药学的发展,临床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多,其中加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是临床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常用药,为了保障患者治疗权益,本文笔者特选取94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观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详细内容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94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47例,男性23例,女24例,年龄在16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36.69±2.47)岁,病程7d到30d,平均病程(15.19±3.22)d;對照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在17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37.71±3.02)岁,病程9d到31d,平均病程(15.26±3.32)d;纳入标准:(1)均经细菌检验呈阳性反应,符合临床对细菌性结膜炎的诊断,眼部伴有干涩、异物感、结膜充血、眼睑红肿及粘膜性分泌物等临床症状;(2)患者对本项研究知情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3)治疗依从性较好;(4)年龄在16岁到69岁之间,均有良好的认知功能、阅读能力及语言功能。排除标准:(1)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2)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3)认知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对两组患者的资料做客观比对,提示可于下文开展比较分析(P>0.05)。
1.2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1-2滴/次,5次/日,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1-2滴/次,5次/日,所有患者均治疗7d后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1.3评价标准 本项研究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眼部疼痛、异物感、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及畏光等,临床症状评分越低表明症状缓解越好;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分为基本治愈(眼部疼痛、异物感、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及畏光等症状消失,细菌检查及药敏试验正常)、有效(眼部疼痛、异物感、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及畏光等症状改善,细菌检查及药敏试验转阴)和无效(眼部疼痛、异物感、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及畏光等症状无改善,细菌检查及药敏试验阳性)等三个指标。
1.4统计学分析本组研究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描述,并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描述,并用配对样本x检验,比较两组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将P=0.05设为诊断标准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情况采用加替沙星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左氧氟沙星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客观对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组间数据客观对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为1例(眼部瘙痒1例)(2.13%),对照组患者5例(眼部瘙痒3例、眼部刺痛2例)(10.64%),数据客观对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常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多数细菌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但对于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能力较弱。加替沙星作为新型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范围更加广泛,尤其是眼部细菌感染方面,杀菌功效强,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本项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加替沙星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低、治疗有效率高,且不良发应低,较比左氧氟沙星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均具有良好疗效,加替沙星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兼具有效、安全性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