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整本书阅读构思与设计课例
2019-09-10张琴
张琴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2017年新课标新增的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宽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根据我正在开展的高中生《史记》整本书阅读活动撰写,意在为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试水探路,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为何选择《史记》
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量,但对于经典文本阅读不够多,面对众多的经典文本,我选择了《史记》。高中生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阅读《史记》对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有帮助,同时《史记》中众多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又能成为高中生的作文素材,并且作为“无韵之离骚”,《史记》有极大的可读性,学生有阅读兴趣。
二、如何选择版本
目前《史记》版本很多,我在选择共读的版本时主要考虑两点:一是文本的准确性;二是阅读的简易性。最终选择了中华书局的《史记》全注全译选本。
三、如何保证阅读时间
我选择的《史记》版本中包括本纪5篇、世家3篇、列传9篇、自序1篇,根據选本内容的量,我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学生在课堂上共读指定篇目,预估学生8周能读完,每2周开展一次读书活动,预计12周能读完,这样便能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四、阅读方法指导
对于《史记》这样的经典文本,虽然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大部分局限于读完,而这样一本非常厚的文本,如何做到既能快速读完,又能有所得,是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的。针对这个情况,我向学生介绍了如下五种《史记》读书方法,这五种方法同时也可以迁移到其他书籍阅读。
略读浏览法。对于《史记》首先我们需要浏览一遍目录和前言,对于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
精读批注法。《史记》中有些用词和语段在刻画人物时极具表现力,需要我们逐字逐段地精读。
查找资料法。如阅读《史记》,除了了解人物、故事情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这时候就可以查找相关书籍进行拓展阅读。
撰写书评法。写书评不同于写读后感或读书心得,读后感或读书心得偏重于这本书给你的启发,带给你的阅读意义,更偏重教育意义。
五、如何开展读书活动
整本书阅读不仅要求学生要读完,更要有所得,因此根据阅读进度开展相应的阶段性读书活动尤为重要,我目前开展了如下三类读书活动:
专题读书会。在阅读《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专题时,做了一个项羽与刘邦人物形象对比的专题读书会,学生根据两篇本纪的内容概括出项羽和刘邦的人物形象。
小组手抄报。在阅读《史记》过程中,我给每个小组布置了一个制作手抄报的任务,每个小组一个专题,制作手抄报的方式可以使阅读分享活动更加生动,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还可以是精美的手绘。从实际效果来看,展出的几组手抄报也深受学生喜爱。
个人随笔或书评。在阅读《李将军列传》时,我要求学生写一篇随笔评价李将军,有一位同学的《将军叹》视角非常好:原来李广并不是西汉第一名将。不仅如此,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评价西汉诸位抗击匈奴的将领,李广的功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真正在打击匈奴上立下盖世之功的是卫青与霍去病。说起他们的功绩,都不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做太多的理论分析,只需简单罗列两人的战果,就足以让人心服口服,赞叹不已。
根据以上构思与设计,《史记》整本书阅读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从我安排的读书活动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阅读成果有较高的质量,总体而言,《史记》作为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选择对象,非常值得安排学生阅读,具有很好的可实施性。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