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释、道三教思想差异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2019-09-10杨潇雅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期

杨潇雅

摘 要:儒家思想影响艺术的主体,道家思想影响艺术的本体。也可以说,孔子的艺术思想犹如铁轨,规定了艺术发展的方向;庄子的艺术思想影响犹如车轮,正好卡在这个车轨上,奔驰发方向都是一致的。中国古代文人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最重,两家思想又合拍,把中国艺术的发展划定得十分清楚。而禅宗思想的出现更贴近人本身,这又为中国绘画艺术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关键词:儒道思想;禅宗思想;中国绘画艺术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儒、释、道

“三教”,指儒、释、道三家。中国古代素有“三教”之说传统所谓“三教”的“教”,按其原初语义,实质指一种教化、教义与教说。柳存仁先生说:“唐代以来的所谓三教,这个'教'指的是教化的意思,不一定要把儒家看作是宗教”。从三教的社会教化功能的角度看,都重视化民导俗,《礼记·学记》中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化民成俗的意思即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都有“神道设教”的性质的存在,《易·观》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神”指不可测不可知,指神奇,这种神奇形成了“道”。“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意思是说圣人能够体会到这种玄妙的道理并用以教化众生,从而为人民所使用。

1.儒家

儒家思想是由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是古代封建社会三教之首,如汉代董仲的“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强化中央集权成为官方正统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宋代理学。但儒家算不算教,能否称之为教?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我们习惯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具有区别。”有学者认为,儒家是特殊意义的宗教,可视为一种根植于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政治宗教和伦理宗教,如先秦儒家的“天命观”就有着明显的宗教色彩,以及后来汉代到明代儒家的宗教性质在逐渐地增强。

2.道家

道家与道教也有同样的问题,笔者认为道家是一个学术流派,而道教则是一种宗教。他们的不同点在于先秦道家,尤其是老子倡导具有理性色彩的“道德”与自然无为,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反宗教意义,而且道教独有的天尊信仰、地狱仙界、诸神崇拜、内外丹修炼、尸解成仙等更显宗教的神秘色彩;但是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道家,以老庄思想为理论依托之一,时而向老庄回归;义理上的内在贯通性,即都是在天人相同基础上提倡自然无为、清静超然;

3.佛教

但在佛教思想中,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儒释道三教思想融合下的结晶——禅宗思想。两汉初传,隋唐鼎盛,吸纳融合儒道思想,创宗立派出现禅宗,随后印度灭佛,佛学完全中国化。

禅宗是吸纳融合中国儒道思想创立的宗派,它是完全区别于印度佛教的命题、形象和思维方式,禅宗的创立表明佛学完全中国化,而禅宗倡导是“直接顿悟”的思维方式。

二、三教思想差异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在历史潮流的发展过程中,三教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文人墨客身处在这不同思想碰撞的历史社会中不断的去思考,加上社会生活的体验,必然会影响笔下画意的表达。介于各个思想在中国画中不同的体现,笔者对历史进行了分析归纳,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阐释:

1.思想解释上的不同

笔者以“天人合一”为例,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中,“天”之义理之天,道德之天,孔子曾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即认为道德是上天赋予的;“人”的解释强调一种“群”的思想,即所谓“人之生,不能无群”,强调一种人的社会作用,要将每个人都教化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人,忽视人的自然属性。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一种自然形态的意义之上。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天”指“自然之天”;“人”与“天”同源于道,强调人的个性。

2.切入点的不同

从儒家思想来看,主张以人类社会和群体为主,在中国山水画中强调“仁者爱山”,主要体现人物画中。南朝齐画家谢赫《画品》“图绘者,莫不明劝诫,着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 道家则强调人的主体精神世界,在中国画中的切入点是自然宇宙之世界,表现一种“游心物外”的观点,比如中国古代山水画家石涛,他曾说“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从他本人的作品中更能体现。

3.色彩观的不同

在汉代董仲舒制订了一套规范人们生活礼仪常的“三纲五常”,那么在艺术语言的色彩上也烙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青、赤、黄、黑、白”,五色定为正色,其他为间色,有尊卑、贵贱的等级意义。我们可以从唐代画作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宫廷画中的色彩往往表现艳丽,颜色搭配较为谨慎;而道家以玄为主,黑白、虚实相应,这黑与白就是中国传统绘画表现工具中的墨,墨色变换莫测的神秘感与至今为止在使用程度上的开发未达到极致来看,以及与绚烂的宫廷画相比,黑与白是两个极端的颜色,中国古代的“阴”与“阳”就是用黑与白表示自然的本原。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述:“五色令人目盲”,绚烂的色彩会影响人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综上所述,在繁荣的历史文化中,正是多元文化的撞击,以及画家们不断吸收并实践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才會在世界艺术史上冉冉生辉。可见,当时文人墨客背后的必定是有一定的思想支撑,无论是正统的儒家思想还是向往宇宙的玄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从文人笔下的画面还原到当时的社会状态,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本社,2013.01

[2] 陈传习,《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