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翻译

2019-09-10姚岚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习语文化

姚岚

摘 要:习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固定表达方式,其具有非常浓厚的名族色彩,也正是由于其高文化含量的特性使其成为翻译的难点。因此,研究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式具有现实意义,为了确保译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形式与内容上与原文相对应,应采用一定的翻译技巧,从而使翻译传神达意。

关键词:习语;文化;翻譯

世界上每一种语言均有其固定的习语,这是语言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习语的定义,许多语言学家都曾定义过,在《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中将习语定义为:一组词的意思区别于单个词词义的组合。习语具有生动、精辟、寓意深刻等特点。习语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使用恰当可以很好地增强语言表现力,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为了能够将民间的习语流传下去,大量的历史典故、歇后语等往往被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应用于写作中。但各个民族及国家对于习语的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在翻译中通常难以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这就是文化差异所致。

1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1.1 地理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往往与该国家或民族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密切相关[1]。英国是一个被海洋包围的国家,英国人长期在海上活动,其把大量与航海事业活动相关的词语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习语。如all at sea(茫然不知、迷惑);go by the board(被忽视);smooth sailing(一帆风顺);go with the stream(随波逐流)等等。而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业为生,与农业相关的大多数习语都是人们农业生产中长期积累而来的。如顺藤摸瓜(to follow the vine to get the melon)、种豆得豆(as you sow,as you reap)等等。这些成语与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具有鲜明的对比,而这也就是习语的地理环境差异。

1.2 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均有重要影响。英汉习语的差异也能很好地反映出中西方宗教差异。中国的主流宗教是佛教,在汉语中有“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立地成佛”、“借花献佛”等与佛教有关的成语。而西方国家多数信仰基督教,因此,在英语中具有大量与其信奉的神“上帝(God)”有关。如“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成事在人、谋事在天)“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等等。不同信仰的民族其习语也有很大差异,如果对中西方宗教文化不够了解,就很明白这些习语的含义。

1.3 历史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民族其历史和社会意识形态也不同,这也使各自的历史文化差异较大。在韩语中的“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我们无法在英语文化中找到类似的概念。同时,英语中的“She is a cat”,我们不能将其理解为“她是一只猫”。在英汉语言中有许多的习语源于历史事件及神话等,尽管这些习语从结构上来看相对简单,但往往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汉语的典故成语多出自神话故事、传记典籍等,如“卧薪尝胆”、“精卫填海”、“刻舟求剑”等等。而英语的典故多来自于民间传说、希腊罗马神话及《伊索寓言》等,如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后行)、A chilles' heel(致命的弱点)、a wolf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等等。这些习语的意义深远,不同的历史事件所形成的习语也有很大差异,只有了解这些习语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掌握其含义。

1.4 风俗习惯的差异

英汉历史背景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由生活习惯所产生的习语往往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差异很好地体现在狗的俗语上,在英语中带狗的习语往往是褒义的,如a gay dog(快乐的人)、a lucky dog(幸运儿),但在汉语中带狗的习语往往是贬义的,如“狗眼看人低”、“高级跳墙”等。此外,饮食习俗的差异也能体现习语的差异[2],英国人的饮食主要以面包、牛奶及黄油等食物为主,许多习语与这些食物有关,如“save one’s bacon”(摆脱困境)及“big cheese”(大人物)等等。而中国人的饮食以米、茶等为主,由此产生了“粗茶淡饭”及“家常便饭”等习语[3]。由此可见,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下,其含义也有所不同。

2 英汉习语翻译方法

由于中西方文化具有很大差异,而习语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习语翻译一直是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在翻译过程中往往要兼顾民族文化和读者的接受程度,在翻译效果上要求传神达意及译文与原文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从而能够让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很好地沟通。以下是目前英汉习语翻译的主要方法。

2.1 直译

直译就是在翻译习语的过程中,按照习语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习语的特点是其整体意义并非是构成词词义的相加,尽管这种直译方式可能并不符合习语的性质,但那些具有很强文化色彩及比喻形象突出的习语采用这种翻译方式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直译方式采用合适不仅可以很好地表达原文的形象及含义,还能让人感到新鲜。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常被人翻译成“条条大路通罗马”,从而逐渐成为耳熟能详的俗语。再如“crocodile tears”译成“鳄鱼的眼泪”,“armed to teeth”翻译成“武装到牙齿”等等。直译是习语翻译的常用方式,但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考虑读者的理解能力,避免弄巧成拙。

2.2 意译

在英汉习语中,有很多习语中所蕴含的信息往往难以通过直译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些习语通常含有特殊的历史、政治及地理等内涵,当难以找到相对恰当的词语进行翻译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意译。意译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可保留原文的基本意思,但很难保留文化信息。“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如果从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我们常翻译为“在罗马,像罗马人一样做”,这种翻译方式让人感觉很突兀,但如果翻译成“入乡随俗”,这就非常符合汉语文化,使人们很好地理解。中西方在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异,在历史发展中各自形成的成语通常在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上各具特点,尽管很多习语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具有类似之处,但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其采用比喻的物体并不相同,对于“害群之马”我们只能翻译成“Black sheep”,而非“Black horse”。而也有一些比喻形象无法找到相应的比喻形象,而又无法采用直译,此时可以考虑上下文进行意译。如“no room to swing a cat”,如果直接翻译成“没有空间吊猫”,中国人可能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不得已只好翻译成“空间狭小”,但这种意译方式就破坏了原文的文化特色。

2.3 套译

套译是指直接采用汉语中的一些现成的习语进行翻译,在汉语中,我们有时候可以找到就形象、风格及色彩与英文习语相对应的习语或成语。这种翻译方式就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是基本相等的[4]。如“spend money like dirt”翻译成“挥金如土”;“to add fuel to the fire”翻译成“火上浇油”、“castle in the air”翻译成“空中楼阁”等等。这样的翻译方式让人感觉很贴切,英文与汉语无论是在形象还是喻义上都是基本对等的,但研究发现,这种能够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找到对等成语或习语进行翻译的情况比较少,有时候套译很好用,但这种翻译方式应用相对有限。尽管可能看起来使对等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也是有明显差异的,比如“pull someone’s leg”并不能翻译为“拖后腿”,其意思其是是戏弄某人。

2.4 直译与意译结合

某些英汉习语具有很强的文化印记,如果想要在最大程度上表达出原文意思,从而尽可能保留其民族/文化特色,单纯地采用直译或意译往往是无法实现的。这时可以考虑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翻译,尽管译文可能并没有原文那么简洁,但却能够很好地弥补直译无法达意、意译难以传神的缺陷。比如,“Achille’s heel”采用直译的方式可以翻译为“阿基里斯的脚后跟”,对于不了解希腊神话的人是无法理解其含义的,而如果在这种直译的基础上加上意译,就能够很好地表达其意思,其可以翻译为“阿基里斯的脚后跟,致命的弱点”。又如“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对于不熟悉西方文学史的读者,很难准确进行翻译,因为这种西方文化在汉语文化中并不能找到对应体,Homer是指荷马,由于其创造了多部伟大的作品,因此在西方文化中,Homer往往是指智慧超群的人,如果在成语后面加上“—Even the wise are not always free from error”,这样不会存在理解问题了,可以翻译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3 小结

翻译是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沟通和文化交流的过程,翻译既要跨越语言障碍,同时也要跨越文化鸿沟。在英汉习语的翻译过程中,由于涉及到文化背景的差异及表达习惯的不同,在进行翻译过程中应了解习语中的社会文化,并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是翻译得体的关键。在实际的习语翻译过程中,要求从语言结构、文化差异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在遵循翻译原则的前提下,使译文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既要达意,也要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传神。

参考文献:

[1] 张瑜.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等值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上),2016,24(12):154-155.

[2] 葛佳吟.英汉饮食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報,2015,19(3):96-98.

[3] 申卫华.从英汉文化差异看英语习语的翻译[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3(1):36-39.

[4] 王晖,李瑞敏.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2,6(8):116-118.

猜你喜欢

习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