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种粮主体被寄予厚望

2019-09-10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户种粮种地

皮肤黝黑、青筋突出,这是张文明最突出的外貌特点,符合大多数人对于农民的印象。没错,他就是河南省司寨乡平陵村的一名农民。玉米价格的持续走低,没有打击到张文明,“一麦一秋,玉米不行还有小麦背着。况且咱这年纪,不种地还能干啥?”但這位65岁的庄稼人却有自己的担忧:“按现在的行情,往后我干不动了,谁来种地?”

平陵村的另一位74岁的村民李成,前年做完手术后才不再下地,0.8公顷承包田交给儿子李文献,他说:“不是儿子想种,是他身体也不好,出不去打工,又没啥手艺,只能在家种田。”

平陵村共有550户人,约327公顷地,村主任坦言:“55岁以下的,在田里几乎看不到了。村里的地没有成规模流转,大都是老人、妇女在家种。”这样的情况还是在河南豫北农村平原地区,如果走进南太行山,到山西等山区的梯田里看看,那就又是另一种景象了。整坡的梯田里看不到几个人干活,而且还有不少地撂荒不种了。

谁在种地?这个社会谁还想去种地?种地似乎变成一种“没有能力”才会选择的生存方式。

现在农业的经营模式,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规模化经营,一种是个体农户经营。从粮食单产水平看,普通农户并不比规模经营主体低,“一家一户精耕细作,大户、企业很难做到”,虽然现在从种到收都是机械化,但浇地、打药等不少活还要人工,例如机播断线,补苗能不能补够,浇水能不能浇到,农民种自家的地,肯定比给别人干用心。

然而,现代农业不能光看产量,更要看质量,.看发展后劲。普通农户连年高产丰收背后,一些问题凸显出来。

“地越种越馋了,地力下降,化肥用量难减下来。”延津县农技推广站站长郭培荣说。现在推广科学施肥,但普通农户怕施肥少了,产量上不来,往往要多施加肥料。“现在种地轻松多了,但技术要求更高了,靠老把式恐怕难跟得上。”郭培荣认为。

种地确实要换个种法。于是快速成长的种粮能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被寄予厚望。但是随着粮食价格的下跌,不少新型主体陷入新的困境:承包的规模越大,风险也就越大;经营压力加大,土地退租的苗头就随之出现了。河南新乡延津世纪富合作社理事长赵国换说:“合作社共流转120公顷地,合同签了10年,虽然还没到期,但预计到下半年,有一半地要退回去,土地流转的速度也放缓了许多。合作社运营步入困境,主要原因大概在于土地流转成本涨得太高了。”

如果是延津县农户间小规模流转,租金9000~12000元/公顷,但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流转,租金要到12000~18000元/公顷。然而,这些问题和结构调整比起来都不是大问题:小麦收完了种什么?某些方面的补贴政策什么时候才能出台?原本要种的品种如果不能种了,农机成本又如何解决?问题总是解决了一个,就又来了一个。

无论个人农户还是规模化经营,做起农业似乎都有绕不过去的坎儿,那谁能种好地?这还得从根本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政府和市场的积极性,扶持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这块短板。说到底,只有想尽办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过得体面,才能有人愿意种地,才能种好地。

猜你喜欢

大户种粮种地
中央向实际种粮农民发一百亿元补贴
农资价格上涨不是小事
种地钓鱼
撮粮之术(下)
种粮大户连续7年给农民发巨额年终奖
愿招聘大户来的更多!
船祸
船 祸
如何让种地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常山:代表建议催生订单质押融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