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舞桑巴whisk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2019-09-10刘伟莉
摘 要:本文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手段和基本理论对国家优秀职业拉丁舞运动员的桑巴whisk动作进行测试分析,旨在揭示其运动特点和规律,为诊断与分析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提供理论依据。桑巴舞所有动作中膝关节支持着大部分重力,任何一个动作中的反弹动作都是由膝关节和脚踝关节的弯曲和伸直产生的,其中最典型的动作就是桑巴whisk。肢体表现需通过地面,传递到脚、踝、膝、腰、肩、臂,形成一个核心稳定性要求的链式动力系统,推动重心移动。
关键词:拉丁舞;桑巴whisk;运动生物力学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4-136-01
1前言
1.1桑巴whisk动作
桑巴舞所有动作中膝关节支持着大部分重力,任何一个动作中的反弹动作都是由膝关节和脚踝关节的弯曲和伸直产生的,其中最典型的动作就是桑巴whisk。肢体表现需通过地面,传递到脚、踝、膝、腰、肩、臂,形成一个核心稳定性要求的链式动力系统,推动重心移动。
1.2研究主题
拉丁舞桑巴whisk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2文獻综述
2.1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
尽管运动生物力学在近40多年的发展中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学科建设上,尤其是在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原理的建立上还相当薄弱。一方面有迫切的应用需要,另一方面又有可供利用的新技术手段。许多研究都采取了既定研究任务(实际要解决的问题),由任务出发选择合适研究手段,设计研究步骤和内容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并没有作为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出现。 教科书对运动生物力学定义为“研究人体运动规律的科学”,但这种解释远远无法概括这一学科的本质,李建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分析与讨论。这是因为机械运动向来就是经典力学的研究对象,尽管前面加上了定语“人体”一词,但正如顿斯柯依所指出的“对于有生命的世界并不存在什么特殊的力学定律”。人体的一切宏观运动也符合力学定律。那么运动生物力学的本质内涵是什么?严波涛认为:运动生物力学就是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从学科研究角度出发,就是在大量实验、分析,在考察人体运动的基础上揭示和发现人体运动规律,建立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从学科应用角度来看,就是借助于人体运动的普遍规律和特征——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建立新的合理运动结构,修改不合理的动作并达到人体动作技术的相对最佳化。
综上所述,随着对本学科不断深入的研究,对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的阐述将会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进而将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更准确地揭示其技术动作的特征,更好地促进技术动作的发展。
2.2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与运动技术的关系
决定运动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活动着的主体——人的角度来看,不外乎有以下四个因素:(1)运动技术;(2)身体素质(生物条件);(3)战术;(4)心理素质。而第四个因素是通过其他三个因素影响运动效果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主要是通过调整技术直接影响运动效果。通过设计合理的运动训练方案影响身体素质从而达到理想运动效果的目的。战术和心理素质虽是其他学科研究对象,在评定技术合理性时常常认为这些条件是等同的。
在体育教学中,讲清楚动作技术原理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得学生懂得怎样完成动作和为什么要这样完成动作,即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优秀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研究,从而建立运动技术模式,有利于加速推广先进技术,以此更有效地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和教学效果。
2.3拉丁舞桑巴动作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郭毅在《拉丁舞独特的用力方式及训练方法》中认为拉丁舞与中国传统舞蹈的本质差异:表现力不同,基本功与身体素质训练侧重点不同,身体姿态与舞蹈技术不同,用力方式不同。拉丁舞独特的用力方式及训练方法:包括被动用力的训练,相反用力的训练,弹簧用力法和扭毛巾用力法的训练,腿部伸直的训练,上肢用力的训练。
彭晓倩、潘慧炬《拉丁舞不同舞种足底压力动态分布特征研究》中发现伦巴、恰恰和桑巴舞运动中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呈现出由内侧往足中部经一拐点后往外侧上方移动的规律,且压强曲线为双峰曲线,牛仔舞的为单峰曲线;拉丁舞运动时力集中在前足内侧跖骨区,足跟和足外侧跖骨区所承受压力较小;不同舞种足底压强峰值时相呈现一定的规律。
3结果与分析
3.1桑巴whisk节奏值
桑巴whisk音乐节拍为2/4拍,第一小节的第2拍有突出的敲击重音,为重拍。音乐速度为52~54小节/分钟。基本节奏为:1a2 1a2—— 每小节的第1拍是附点音符(即3/4拍与1/4拍)。
3.2桑巴Whisk身体重心的位移特征与分析
第1步(节奏2-1), 该阶段右脚前进,侧行步站立。由于右脚朝侧前方行步,右腿行步过程中,右腿于0.22s时伸直膝盖触地,然后在推动重心到右脚的过程中慢慢降低重心。第2步(节奏1-a),该阶段左脚向后与右脚交叉,脚趾外转偏重心, 重心升至最高点,此时左脚处于向后交叉的腾空状态,重力完全落在右脚上, 在第1步结束时刻,身体重心偏向于右脚。0.62s时由于左脚向后交叉落地且右脚离地使得身体重心降低。第3步(节奏a-2),该阶段右脚稍后退落跟,重心转移到右脚阶段最后位置但并未回到开始状态位置,随后身体重心不断前移, 随后重心开始向左移动。随着右脚的落跟,重心在Z方向上不断下降。
3.3桑巴whisk身体重心的加速度特征与受力分析
第1步(节奏2-1),右脚前进,侧行步站立,左脚落跟推动重心,由于同时要转动胯部,虽然重心有着右移的趋势但临时产生一个短暂的制动而使身体重心获得向左的加速度,此时身体受到的合力较大, 重心在三个方向的加速度都较小。第2步(节奏1-a),左脚向后与右脚交叉,脚趾外转偏重心,身体重心开始准备上升。第3步(节奏a-2),右脚稍后退落跟,重心转移到右脚,身体重心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李建设等.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J].体育科学.1997.17(6):77-80
[3]李玉刚.跆拳道横踢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3.
作者简介:
刘伟莉(1994—),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