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闻类周刊封面报道写作特点

2019-09-10张诗雨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4期

张诗雨

摘要:本文以《南风窗》为例,通过封面标题、选题题材和内容等方面来浅析新闻类周刊封面报道写作特点。

关键词:新闻类周刊;封面报道;写作特点

一、《南风窗》简介

这是一本创刊于1985年的新闻杂志,其发行总部位于广州,总的内容门类属于时政期刊,双周出版。内容运营主要走高端路线,目标受众多为男性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精英,学者等,是目前国内发行量、影响力最大的商业期刊之一。

二、《南风窗》2018年封面报道的总数和单期篇数

经笔者统计,《南风窗》2018年共计发布封面报道139篇,全年一共25期,平均每期5.56篇。其中篇数最多的是2018年1月2日期,因为涉及南风窗年度人物总结,全期共有十篇封面报道;最少的是1月4日、6月15日两期,只有一篇报道。

三、封面标题严谨朴素

标题是新闻报道中重要的一环,《南风窗》的新闻标题往往语言简练,字数大多在5—14个字,且通常不含强烈的感情色彩,与互联网自媒体的“标题党”迥异。有的甚至只含一个短语,如1月31日的封面报道《互联两下半场》。同时多用问句,让读者对文章探讨的主题一目了然。

四、选题题材全面庄重

总体而言,《南风窗》2018年的新闻题材较为全面,涉及国际政治,娱乐,国民经济(传统行业、互联网经济),学术讨论,社会专题报告等多个内容门类。

但在众多时政分析中,大量使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方法,例如8月20日《“药神”重拾批判的武器》中,借《我不是药神》的影评着重阐释了马哲的批判思维和矛盾分析法。

在选题的时效性上,《南风窗》并不一味追踪热点,有许多专题报告,如《寻找中国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都可以看出是经过长期素材积累和内容酝酿的。但也并非说这份期刊完全与时代脱节,1月24日期谈中国政治就是由当时大热的电视剧《虎啸龙吟》而起。纸媒由于其传播的局限性,很难在时效性上和新媒体一争高下,《南风窗》注重内容的深度,深度耕耘优质题材,同时不放过热点也是扬长避短的一种内容运营手段。

例如2018年第25期,《南风窗》提到了大热话题“嘻哈”,可区别于许多媒体把视角放在一些有流量热度的rapper,如gai,pg one,或是讨论综艺节目的争议片段,《南风窗》把视角放在了两个相对冷门的嘻哈创作者:黄硕和派克特。内容也不仅仅着眼于台面上的舞台表现,而是力图探寻这些嘻哈工作者深层次的生活状态。可以说在题材上,《南风窗》不是在逃避热门题材,而是仅仅以题材的社会性作为选题依据。

五、叙事视角多样

叙事特点主要探讨的是新闻的叙事视角。2018年度的新闻报道有少量文章是单一视角,即以某个人物(通常是特邀专家)的视角撰写的文章或访谈,例如第23期《孙正聿:历史地看问题,才能看懂中国》,全文的主要内容即是与孙正聿的对谈,编辑只不过撰写了部分小标题来引导读者。

同时也有多元视角,例如第21期请到了三位东洋“知华派”学者,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两国国民认识的偏差,其视角和观点也是有明显区别的。

此外,也有文章使用了全知视角,对文章内的每个人物的心理、情感有细致的揣摩和解读,也会辅以整体的背景资料。这一类视角主要用于一些格局较大的主题和比较主观化的观点阐述,例如第19期《现在的学生变了》,其叙述过程完全使用了年轻老师和学生的主观想法。这种写法对全局的掌控明显更为清晰。

六、报道的评论倾向性以正面和中立为主

一篇新闻报道在陈述新闻事实的同时,难免会有议论评价的部分。即使没有单独的评述段落,字里行间也会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色彩。

《南风窗》的2018封面报道以中立和正面为主。在一些“主旋律”的报道中,如第23期分析中巴铁路,编辑尽量只说明事实和引用言论,避免因为过于“伟光正”而引起读者反感。

不过总的来说,报道的情感倾向以严肃、正能量为主。即使是涉及娱乐领域,也大多从庄重、理性的视角去探讨。

七、图文内容形态相对单一

从内容形态来看,《南风窗》新闻周刊与互联网媒体大相径庭,其内容排版大多为大段文字,形式比较单一,即使有配图也不过是客观需要的图片。没有音频、漫画、短视频等互联网新闻媒体常见的輔助形式。笔者认为,这一特点和其严肃、高端化的内容定位不无联系。可以说其图文内容形态和新闻报道的纪实风格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