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出现腹痛怎么办?
2019-09-10萧潇
萧潇
腹痛时儿科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急腹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患儿出现腹痛一直是家属紧张的问题,往往出现腹痛后,家属手忙脚乱,情绪焦躁,易产生医患矛盾。下面我们简单的介绍几种儿科常见的腹痛性疾病,希望能让大家以后在患儿出现腹痛时不用那么紧张。
一、什么是腹痛?什么又叫急腹症?
1.腹痛: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肚子痛”,从解剖位置来讲就是肋骨以下到腹股沟以上部分的疼痛, 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
2.急腹症:是指整个腹部表现出的急性的症状和体征,主要是由腹腔内,盆腔内,腹膜后组织和腹部器官等产生了病理变化引起,呈急剧性变化,可以同时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急腹症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病变范围广泛和病情变化快且严重,无管是哪种疾病,患者家属都应当立即上正规医院寻求救治,由医生来判断。
二、儿科常见的腹痛性疾病。
1.小儿肠痉挛:常见于4个月以下的小婴儿,是因为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表现为突然发生阵发性腹部绞痛,以脐周区明显,发作时因小儿不能诉说,则以突然哭闹、烦躁不安表达。可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突然缓解入睡,间歇期如正常儿一样,可反复发作数次达数日之久。
2.细菌性肠炎:全年龄段可发,夏季多见,大多因为进食不干净的食物后出现,腹痛呈阵发性,有排便后缓解,常伴粘液便、血丝便,甚至脓血便。
3.肠套叠:这个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是部分肠管及肠系膜套入了附近肠腔所出现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早期以腹痛为主,呈剧烈的阵发性肠绞痛,哭闹不止,身体呈屈曲状,面色苍白,持续时间不等,腹痛缓解后病情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后期可以出现血便,常伴有全身症状。
4.便秘:其实这个在临床上很常见,不一定很多天不解便才出现,大多是因为粪石堵塞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腹痛呈阵发性,大多左下腹疼痛明显,排便后疼痛明显消失。
5.肠系膜淋巴结炎:年龄好发于7岁以下的儿童。常并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或消化道炎症感染之后。腹痛以右下腹痛常见,呈阵发性、痉挛性痛,腹痛压痛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偶尔可在右下腹部扪及具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6.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以5岁以上的儿童多见,但并不是指小于5岁不会患病,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短时间内即发生穿孔、坏死、弥漫性腹膜炎,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则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故应加以重视。由于病史询问和叙述困难,常不能得到转移性腹痛的病史,腹痛范围较广泛,腹痛大多开始于上腹或脐周围,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压痛点多在麦氏点上方。患儿疼痛状态下,检查不易配合,腹壁较薄,对肌紧张的判断很难做到。往往也给我们诊断带来不确定性。
7.肠蛔虫症:是一种以前常见的寄生虫病,由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导致的疾病。现在农村城市化改造,粪池改造后已经不多见了。腹痛呈阵发性、不规则形腹痛,位于脐周,无肌紧张。
8.过敏性紫癜:常以小血管炎为主的系统性血管炎。腹痛呈阵发性剧烈腹痛为主,以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常见,无肌紧张。常伴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血尿、蛋白尿等。
9.嵌顿性疝气:由于先天性因素引起,小婴儿多见,表现为反复哭闹不止,腹股沟区、阴囊或脐孔出现包块,用手按压后,不能消失。
三、我们来看看以下两个病例,大家可以试试判断大概是个什么疾病。
第一例:患儿,男,8岁2个月,因“腹痛半小时”于某年某月16时30分来我院就诊。患儿半小时前出现腹痛,较剧烈,不能缓解,不能因体位改变而减轻,无发热,无呕吐腹泻,大便1天未解。查体:T36.8摄氏度,P96次/分,R24次/分,神清,精神烦躁,痛苦病容,面色红,呼吸平稳,咽不充血,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左下腹压痛,未扪及包块,麦氏点无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阴囊睾丸未见异常。
第二例:患儿,男,11岁4个月,因“腹痛10小时伴呕吐”于某年某月10时10分来我院就诊。患儿10小时前出现呕吐2次,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量不多,无咖啡色样物及黄绿色有样物,同时伴有腹痛,呈持续腹痛,身体卷曲时稍能缓解,自诉脐周、右下腹疼痛为主,无发热,无腹泻。查体:T36.0氏度,P90/分,R22分,神清,精神萎靡,痛苦病容,面色苍白,咽充血,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臍周、右下腹压痛,伴反跳痛,未扪及包块,无肌紧张,无放射痛,肠鸣音减弱。阴囊睾丸未见异常。
第一例,考虑便秘引起,家属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他妈妈反复告诉我昨天都解便了,但是出于信任,还是应我要求,予以开塞露纳肛,患儿解便后,半小时内观察,无疼痛反复,嘱家属继续回家观察,离院。
第二例,考虑阑尾炎,直接转外科就诊,外科检查后,收入院治疗。
四、孩子发现腹痛后,如何处理?
一般我们儿科在出现腹痛时,不能盲目的使用止痛药,因为这样可能会有掩盖病情,对我们疾病的判断会出现偏差或误导,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彩超或腹部平片协助诊断。所以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孩子到底出现哪种情况,请送至儿科或外科明确,别自己胡乱猜测后自行口服用药治疗。这样可能会导致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