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之上,生活之下,心归何处?
2019-09-10房伟张琳琳
房伟 张琳琳
荆歌是苏州作家的代表之一,也是当代文坛的一个“异数”。他的写作,鬼魅灵动,题材广泛,从青春成长到日常叙事,从孤绝的先锋探索到现实主义的反思,他都有所涉及。他自由穿行,上天入地,万事万物,笼于笔端,有着极高的辨识度。这篇《联排别墅》,又是荆歌关注现实主义题材的一部最新力作。现实主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长期是主流,是正宗。中国当代文学关于日常现实的书写更是不在少数,从“新时期文学”特别是“新写实小说”一路延续至今。中国当代作家几乎无人不曾在这片土地上开疆拓土,留下个人关于现实生活的独特感知。尽管如此,荆歌在小说《联排别墅》的表现依旧惊艳,它有关生存,更关乎生活,是从日常现实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事入手,又葆有不可抗拒的先锋气质,引出关于现代人精神何处安放的灵魂之问。
小说《联排别墅》以钟点工肖阿姨的故事为起点,引出关于城西联排别墅邻里之间的是是非非。肖阿姨实际上年龄不大,她自下岗失业后,做过许多份工,先是给人家带小孩,又在医院做护工,最后还是认为做钟点工最合适,因此人称肖阿姨。但肖阿姨做钟点工也不易,不是遇到东家两口子相互推诿,不给工钱;便是碰到男主人不老实,对她动手动脚。直到做到城西联排别墅这对小夫妻家,才算彻底安定,故事也从这里正式开始。肖阿姨的丈夫阿毛也下了岗,在停车场做引导员,可刚工作没几天,便被新手司机压断了脚,只能在家休养,家里全靠肖阿姨一人支撑。显然,摆在肖阿姨面前最紧要的便是“生计问题”,她的生活被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包围。小说里有关肖阿姨的故事不脱“新写实小说”的路数。作家荆歌已然关注到,小人物于时代的巨大变动里的生存之难,虽关乎生存,却又不止于生存问题。
和肖阿姨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老师。尽管陈老师年轻时不会读书,没个正式工作,所谓“陈老师”的称呼,也不过是朋友间插科打诨的诨名。然而,他却是个妥妥的人生赢家,是个命定的幸运儿。他在不经意间继承了移美伯父的巨额遗产。生存对他而言,绝不是个问题,但他也有自己的烦心事:他不愿意和人相处,喜欢一个人生活,却又为这种生活的冷清、孤独而苦恼。陈老师平日里最大的快乐,便是偷窥女邻居莹莹,为莹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而迷醉痴狂,甚至一度潜入邻居家中,只为感受芳邻莹莹留下的气息。这就不得不让人吃惊以至于惊恐。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小说《联排别墅》里,有这种“偷窥欲”的可不只陈老师一人。邻居莹莹和丈夫对陈老师家的古玩收藏相当好奇,总幻想着能像崂山道士那样穿墙而过,拿个一两件回家。这种“偷窥欲”的产生也不是酒足饭饱后的无聊之举,生活艰难的肖阿姨也是这般。虽然肖阿姨作为钟点工业务水平好,手脚麻利,尽职尽责,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她那好奇心的产生,莹莹夫妇家里所有抽屉都被她“检阅”个遍,就连夫妇间相当私密的个人用品也不曾漏过。尽管好奇、探谜是人性的本能,但像小说《联排别墅》里的人物这般,就有些过于反常以至于近乎病态。这看似表面的“偷窥”行为,背后实际上是人的欲望在作祟,最终指向了现代人的精神病态,隐藏于日常现实生活里的精神创伤。于是才会有肖阿姨热衷于窥探盈盈夫妻的隐私,翻遍他们的私人物品,还残忍地毒杀了陈老师那条爱狂吠的狗;陈老师怕与人相处,却又极度地迷恋女邻居莹莹,还因狗的阻拦而不时地会有弃狗、虐狗的举动;就连看似相当正常的小夫妻,但莹莹不时还会有“偷”古玩的犯罪欲,莹莹丈夫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肖阿姨的性幻想。在小说《联排别墅》里几乎所有人都是病人,都有着或轻或重的精神创伤。实际上,这样的书写在中国现代文学里并不罕见,早在上世纪30年代,沈从文就在《八骏图》这类城市系列小说里,关注到知识分子在现代生活里的种种病态。同时期,施蛰存也在《梅雨之夕》《春阳》等各式心理分析小说里,有过类似的尝试。但荆歌的小说《联排别墅》更大的意义则在于: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普通人,特别是隐藏于日常生活现实里,人们那不易察觉的精神病态。
整部小说《联排别墅》,就像鲁迅指出的那样:“这些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觉察的。然而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①就在这近乎于无事的悲剧里,荆歌指出了当代中国人在生存之上,生活之下,在活生生的现实处境里,那不易察觉却又确实存在的精神创伤,心灵无处安放的精神困境。
尽管以上种种,荆歌都是通过现实主义的笔法完成小说叙事。但同时,小说又有着不易察觉却又无处不在的先锋气质,充满着现代感、甚至近乎不可知的神秘意味。就像陈老师那条爱狂吠的狗,看似并不起眼,却成为引发小说全面疯狂的最后一条防线。它和古董商詹老板同一天过世,死于肖阿姨出于恐惧和愤怒的毒杀,不由得让陈老师产生“死亡的降临常常是突然”的感叹。同时,狗的死亡也使陈老师的偷窥行为消除了最后的妨碍,最终间接造成了肖阿姨的死亡。这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题目“联排别墅”既是小说情节展开的地点。同时,“联排别墅”作为建筑类型的一种,既是独门立户相对独立的,却又不同于独栋别墅,又是彼此相连共同构成一个建筑体。作家显然也借此隐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看似互不干涉、独立存在,但事实上没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一个人能独立存在,都是共在、同在的。当人們被生存和种种日常现实消磨得疲惫不堪,近乎病态时,发生这样“几乎无事的悲剧”也就不足为奇。
当荆歌把对个体的关注,由生存问题引申到精神层面,关注普通人于平凡日常生活里的精神创伤,于生存之上,生活之下,关注个体心灵如何安放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对现代中国人生存状态的深刻揭示,更见出荆歌书写当代中国人心灵史的努力。荆歌的创作量非常大,已经成为了文坛的一道独特风景,近些年,他涉足儿童文学、书法绘画等诸多领域,跨界出击,也是成绩斐然。从去年开始,他似乎又回归到了小说创作领域,接连写了很多作品,我们期待着他的新作。
注释:
①鲁迅:《几乎无事的悲剧》,《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3页。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本栏目责任编辑 冯祉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