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9-09-10赵庆平
赵庆平
摘 要: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有限,学生的道德教育相对较难。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合理的方法和技巧,更需要按照能力和“量身定做”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班主任老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利用自身良好的德行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宽容、耐心的对待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与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行为习惯;初中学生
一、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德育教育有着非常广泛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说,德育教育是针对全社会人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社会德育教育、学校德育教育以及家庭德育教育三大板块,其中,后两者是前者的根本,当一个人接受了良好的学校与家庭德育教育后,社会德育教育的开展将会变得更加容易。从狭义层面来看,德育教育主要指的是在学校由教师针对学生开展的系统的、全方位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从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來看,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思想道德教育与行为道德教育。对于德育教育来说,思想道德教育是根本所在,针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形成忠诚、勇敢、勤劳、正直等高尚的品格,而行为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我国素质教育教学大纲已经针对思想道德教育与行为道德教育制定了明确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规范;第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道德与政治教育,这主要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意识培养以及依法治国理念的树立,对学生来说,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热爱班级,关爱同学;第三,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塑造,这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最重要的目的,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在进入社会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分子,对社会建设起到自己的作用。
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德观念陈旧。目前,一些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和方法不够新颖。道德教育主题实践是不充分的,或者某些活动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教育方式及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形式主义和说教主义大行其道。学校德育评价方式应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需要学生深入社会、企业等实践环节。但是,能实现这种全方位德育的学校并不多见。甚至有些学校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或者由于经费不足等,致使目前德育还局限于课堂讲授,缺乏创新和实用性,与德育培养目标相去较远,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德方法不当。班主任德育的发展不是简单的讲道,不是推理性的解释,也不是“语言指责”的表现。道德教育工作需要心灵的亲密、情感的共鸣、思想的认同和行为习惯的实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些班主任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没有正确的指导,方法很简单,偏离了教育和教育人的目的和道德教育的初衷和目标。
(三)发展缺乏特异性。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急剧变化阶段,情绪很容易失控,表达易烦躁。
三、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的优化方法
(一)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和道德品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应利用自身优秀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举止影响学生,将抽象的德育教学和道德品质具体化,让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受到德育教育。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影响学生,如与学生轻声的问好,教学期间不玩手机,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的卫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看到歪斜的课桌主动摆放整齐等等。通过这些细小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自觉完善自身的行为习惯。
(二)细化行为习惯教学目标,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关注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在学校行为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细化教育目标,不断调整德育教学内容。例如,注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攀比行为,现在学生家庭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好,而且独生子女偏多,学生长期生活在优越、宠爱的家庭环境中,难免出现与他人攀比的现象。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情况,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还有,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价值观念,明辨是非的能力也逐渐变强。因此,教师只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加强行为习惯之间的关联性,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落实小学德育教学的任务。
(三)实施关爱教育可保证德育教育实现以学生为本。如果德育教育脱离了学生实际,那么便毫无教育意义,但是大多数中职教师却习惯按照学校所展示的中职生行为守则与相应的校级班规来管理学生,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中职德育脱离了学情实际,并不利于优化中职生的道德品质。对此,关爱教育会促使教师关心中职生的实际成长问题,让德育教育回归本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平台。为了保证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能够真正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作用,我会经常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匿名投票的方式了解每一个中职生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突出问题,希望学生们可以及时向我反映自己的心理问题。另外,我会利用自己与学生交往的一切机会关心学生,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由此展开针对性德育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健康成长。
(四)坚持家校合作,构建完善的行为习惯教育体系。德育教学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要坚持家校合作,构建完善的行为习惯教育体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很多不良行为习惯都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如爱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动作多等等。因此,教师要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家校合作,更深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时,教师要要求家长树立良好的家风,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规范礼仪,影响和监督学生的行为习惯,为初中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传统文化教育和公民教育等多重功能,班主任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需要以诚信接触人,以身作则,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贯穿整个道德教育过程,以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优秀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郝春佳.育人德为先———浅谈初中德育的重要性[J].黑河教育,2014(8).
[2]刘强,马丽芬.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4(9).
[3]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4]舒玲玲.关爱教育躬耕者———访全国中职德育先进个人余国良[J].职业,2012(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