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9-09-10屈婷婷
屈婷婷
摘 要:自素质教育理论提出以来,美术课程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有极强的可塑性,此时有效的美术教学,甚至能够改变学生对自身和世界的看法。本文即从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和丰富手段三个方面,对小学美术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供广大同仁参考,希望能够引发更多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美术长期以来被视为“副科”,不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美术课程都不够重视。反映到课堂教学中,部分美术教师把教材作为了课程的全部,教材上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实际上,美术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教学中一切以教材为纲,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的灵活运用,与美术的本质是相悖的。在学生看来,这种形式的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没有区别,思维上受到了极大的束缚,通过课程学到的仅仅是一些基本的美术技法而已,无论是审美情趣还是道德情操都没有受到应有的熏陶。这种情况亟待改变,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同时入手加以解决。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要超过其他文化类课程。但是,这种兴趣经常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他们喜欢欣赏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各种画作,愿意听教师讲述的与美术有关的各种故事。但问题是,美术中也是有理论知识的,一旦碰到这些内容,学生的兴趣就会迅速消退。没有足够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的美术水平就会长期徘徊在较低的阶段,欣赏美术作品时也无法产生深刻的理解,这对他们审美情操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应该想办法创设生动的情境,把各种知识融入到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真正学有所得。
例如,浙美版美术小学五年级上册的传统门饰教学环节。现在的小学生都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的事物,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很难捉摸。如果不合他们的“口味”,再精美的门饰也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情境:自己家里要装修,一开始选择了一扇普通的木门,父母觉得不满意,询问你的意见,你会推荐什么样的门呢?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给出几张精美的门饰图片,再次提问:这样的门你们觉得父母会喜欢吗?潜移默化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门饰上,学生自然会主动寻找门饰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联系生活,带给学生灵感
美术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创作。在小学阶段,与美术有关的创作方式是很多的,包括各种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小学生活泼好动,并不缺少动手创作的动力,限制他们的往往在于缺乏灵感。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即使是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当代社会,小学生的“见识”仍然是比较少的,他们对很多事物或者没有直观的印象,或者没有深刻的感受,创作时自然会感到困难重重。对此,教师应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生活,为他们寻找身边熟悉的事物,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例如,浙美版美术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老街教学环节。对于心思比较细腻的成年人来说,在遇到类似命题时可能会有所感慨,浮想联翩,但小学生产生较深感受就比较困难了。教师可以留出预习作业:大家回去后问一问自己的父母,自己家在当地街区已经生活了多长时间,这期间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或者自己有没有注意过周边环境的变化,有没有留下一些照片,下次上课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身边的人那里得到很多对身边环境的真切感受,容易产生共鸣,也就能够在绘画等活动中产生灵感。
三、丰富手段,全面提升能力
上文已经说过,与美术有关的创作方式多种多样。虽然不论哪种创作方式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但不同的方式需要用到不同的能力。为了因应这种需求,美术教学手段也应该有丰富的变化,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或把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小组学习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全面需求。
仍以老街的教學环节为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画作。每个组首先交流讨论绘画对象,然后A同学负责用相机或手机给绘画对象拍照,B同学负责结合照片,根据交流中对老街的印象来创作,其他同学配合,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不用追求跟照片一模一样。最后再选出C同学代表本组阐述创作理念和作品意义。在其他环节也可以鼓励学生互换角色,从而通过分工上的侧重,起到锻炼综合能力的作用。
综上所述,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来说,美术课程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其实并不存在特殊的困难,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助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希望广大同仁加强教学上的创新与实践,努力推动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嘉.新课程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9):43-44.
[2]杨建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8):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