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条件下“人民幸福”的实现路径

2019-09-10李红梅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民生劳动

李红梅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肩负起了为人民谋幸福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实现“人民幸福”的新使命,不能仅靠单向度的力量,而是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以人民为主体、以各项惠民政策为支撑,聚集社会合力才能实现。具体来说,要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以公平正义为给力抓手、以辛勤劳动为重要保障、以民生福祉为根本要求。

新时代;人民幸福;实现路径

2013年3月17日,刚刚担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就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此后,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把“人民幸福”作为工作目标;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将“人民幸福”纳入执政理念,提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提高幸福指数、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等奋斗目标。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人民幸福”的实现路径进行简略探讨。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一个民族复兴和國家发展的前提和根本性问题。在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根植于中国大地,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路者,以人民为历史实践主体,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基本立足点,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取向,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实现人民幸福的前提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在探寻幸福生活的历程中摸索出来的一条宝贵道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外受欺凌,内受压迫,生活极度困苦,受压迫最深的农民阶级为了摆脱被奴役局面首先掀起了以农民为革命主力军的太平天国运动,但这场运动所设想的太平上帝和人间天国只是将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期望置于虚幻之地,在现实的中国行不通,最终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与农民阶级相对立的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在镇压了农民运动之后发起了学习西方、引进西洋兵器来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该运动表达了封建统治阶级想要自强和求富的期望,但先进的技术终因封建制度的束缚而未能挽救中国。继而,中国进步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内忧外患的国情,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维新变法运动,但由于变法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根基,最终也以失败而结束。自强和变法运动的先后失败使当时的中国人民尤其是先进知识分子们认识到,要想国富民强必须推翻封建旧制度。随后,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虽然革命因其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但这场革命唤醒了人们追求幸福自由的意识,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阀门,中国人民尤其是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的道路与走向问题。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其指思想指导下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走向幸福的领路者,在经历了照搬苏联模式、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政治风波等艰难曲折的探索之后,最终确立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蕴含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共同富裕的因子,为人民摆脱贫困和剥削,过上幸福生活创造了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牢把握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万亿,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中国共产党又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布局成一条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的总道路,既保证了人民物质财富的丰裕,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克服了贫富悬殊,极大地调动了人民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的热情和动力,形成了社会与人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的和谐局面。

历史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接续使命完成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革命任务。对于如何完成这一任务,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回望过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与心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眺望未来,中国人民正阔步走向美好的幸福之路,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我们坚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行,社会主义将焕发出蓬勃生机,中华民族将会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的幸福梦也一定能够实现。

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早就通过剖析资产阶级用暴力掠夺手段开始的资本原始积累、用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或增加劳动强度获得的剩余价值、用侵占工人肉体和精神自由积累的大量财富等事实,深刻而详实地揭露了资本的剥削和贪婪本性,以及工人受到资本家不公正待遇下的痛苦和不幸。而对于如何 “扬弃”工人的“现有”不幸,马克思提出了推翻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并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公平正义图景。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对于公平正义的思想主张,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不公正现象以及人民在不同阶段对于公平正义的需求,相继提出了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兼顾效率与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社会等主张,并在实践中促使这些主张得以部分或全部实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做大“蛋糕”,满足了人们对于先进物质文化的需求。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不仅仅是物质文化层面,而是需要更加公平的分配制度、更加公正的社会环境、更加平等的出彩机会,在此意义上的幸福才是丰富的。因此,如何分好“蛋糕”就成为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的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社会在收入分配、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保障、食品安全、执法司法、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不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获得。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时代领导集体在深入调查和分析社会不公平现象之后,以敏锐的视角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习近平明确指出,党和政府“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于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从而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首先将公平正义置于人民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诉求层面,要求全党和人民“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其次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为内容的保障体系,使人民在生存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平等参与社会的价值分配,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此外,习近平还将视角转向全世界,倡导建立以公平正义为准则的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中国将以兼容并包的姿态参与世界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合作共赢,让中国人民与全世界人民一起分享幸福与美好生活。

习近平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公平正义方面所作的理论阐释和收获的实践成果,彰显了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民衡量幸福的尺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实现人民幸福的给力抓手,同时反映了人民基于物质生活之上的更高层次的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必须继续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坚持和拓展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要将公平正义牢牢贯穿于始终。

劳动是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钥匙,是人类不断解放自身,获得自由和幸福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障。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从而也就创造了幸福的主体。不仅如此,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也离不开劳动,“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因此,劳动满足了人的第一个需要,使人们产生了对幸福的向往,如果没有劳动,人的幸福也只能被局限于单纯的生存需要范围之内。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劳动,并将热爱劳动作为传统美德加以传承和弘扬,不仅创作出了“昼出耘田夜绩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等无数赞美劳动的诗词,还涌现出了“县委书记”焦裕禄、“掏粪工人”时传祥、“大庆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勞动模范。正因为他们的勤恳劳动,从压迫和苦难中站起来的中华民族才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人民在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够挺直脊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新一代的劳动者们承前启后,涌现出了用自己的“勤劳指数”换百姓“幸福指数”的“时代楷模”廖俊波、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艰苦奋斗的“当代愚公”黄大发、用生命保护滇池的“环保卫士”张正祥、助力我国高铁“技术突围”的“技术能手”李万君、冒着生命危险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等一批劳动模范。他们有着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智慧、不同的岗位,服务于不同的领域,但都以平凡的姿态默默地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为全体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资料,打造了美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带来了惬意的生活感受。为中国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动力源泉,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了可能和现实保障。

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中国在此时比任何时候更需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而就国内形势来看,中国正在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期、深水区和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日益艰巨,科学技术领域需要更多的创新,生态环境需要更多人的保护,社会秩序需要更多人的维持。在这样的时期里,就需要广大劳动人民充分发挥自身的劳动积极性,需要人人都参与财富、知识、文化或科技的创造。

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既不能只注重个人欲望的释放与满足,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金钱和财富,更不能在不劳而获的财富中贪婪享乐。正如习近平主席嘱咐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如果一个人不劳而获或者甘愿做“啃老族”、“寄生虫”,则不仅不能从劳动中感受到乐趣,所获得的财富和幸福也是暂时的、不能持续享受的;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获得的也只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为自己创造物质财富、增加精神上的愉悦,并且为国家和社会奉献自己的劳动和劳动成果。

对于国家来说,为了让广大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和幸福的源泉充分涌流,国家层面应该和中国人民一起努力。首先,应该培养全体人民尊重劳动的思想观念,营造劳动平等的社会氛围,让广大人民愿意劳动,能从劳动中获得幸福;其次,要始终以人民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作为各项劳动政策的出发点,让人民充分享受到劳动成果;最后,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还要处理好科技与劳动的关系,让科学技术成为解放人类,给人类带来更多自由和便利的工具,而不是“异化”人们的劳动,束缚人们的自由。总之,“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的幸福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人民幸福的主体是人民,是广大中国百姓,百姓生活的好坏、百姓是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享受到福祉是检验人民是否幸福的根本标准。因此,要实现人民幸福的目标关键要在百姓的生活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下功夫。中国共产党在其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以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行动宗旨,为中国人民过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为民谋幸福的光辉典范。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为民生问题而开展研究和为之奋斗的历史,也就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况下诞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挽救民族和人民应运而生的,因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怀揣着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首先关注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生存。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却深受资产阶级的压迫,付出了劳动却仍然在饥饿线上挣扎,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刊物、开办夜校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唤醒工人阶级的觉悟,并支持和领导工人通过阶级斗争争取权利、改善生存状况。对于农民阶级的关注则是从帮助他们减租减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开始的,中国共产党把土地看成民生之基,通过提倡土地归公社所有等政策使农民获得土地,解决农民生存问题。毛泽东特别关心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主力军的工农阶级,并强调要“改良群众的生活”,要“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将民生目标确定为共同富裕,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定压倒一切;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将民生目标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体方法是抓住时机,实行“三步走”战略;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将民生目标确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途径是以人为本;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将民生目标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途径是贯彻实施五大发展理念;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又将美丽、幸福等因素纳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之中。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走向复兴的道路上,根据每一个时期不同的国内外社会背景以及人民不同的时代需求,确立了不同的民生主题。从生存民生、富裕民生、小康民生、和谐民生最后到幸福民生,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对新的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要求。而经历了九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在为民谋利、谋福祉方面也积聚了更多经验,更有能力和財力去带领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进入新时代,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民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问题,而是与社会稳定、国家建设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等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时代赋予了民生更丰富的内容,也对民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位出发,将民生福祉的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之中。

首先,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夯实民生幸福的物质基础,使人民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拥有更大的选择力和控制力,这也是提升人民获得感、安全感,继而提升幸福感的首要保证。其次,要“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坚持“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的底线思维,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失业、工伤等事关人民最基本生活的方面给予基本的照顾和保证,为人民幸福设定安全底线,让身处困境的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国家的关怀。再次,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每个人都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敬畏观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氛围。最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始终以人民群众答不答应、人民群众高不高兴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让人民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至上的幸福感。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国运”,人民幸福体现着政府对民众生存和发展的关切,表达着政府“心系人民”的执政理念和至善追求。因此,对于国家层面来说,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真正当作新时代的主人,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把实现幸福的权利和可能性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这样才能发挥出人民追求幸福的巨大潜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4]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

[5]习近平.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化改革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N].人民日报,2014-01-09.

[6]习近平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是合作共赢倡导者践行者[N].人民日报2012-12-06.

[7]陈家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与增强道路自信[J].理论学刊,2018,(4):4-10.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1.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9.

[1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4.

[13]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8-3-20.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15]毛澤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549.

[17]习近平参加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EB/OL].新华网,2015-03-06.

[18]习近平参加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EB/OL].新华网,2015-03-06.

[19]习近平参加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EB/OL].中国经济网,2017-03-07.

[20]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8-03-20.

LI Hong-mei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Wuhan Hubei 430205,China)

Facing the new historical orient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s a new era", the new generation of leadership collective with Xi Jin-ping as the core shoulders the new historical mission of "seeking happiness for the people". To realize the new mission of "people's happiness", we must not rely only on the strength of "one direction". To be specific, we need to take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prerequisite, focus on fairness and justice, take hard work a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and people's wellbeing a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New Era ;People's Happiness ;Realization Path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民生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热爱劳动
道德愤怒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朱前鸿 刘伟: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