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江西省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思考

2019-09-10曾昭法胡声普舒仲强秦俭

城市地质 2019年4期
关键词:江西省工作

曾昭法 胡声普 舒仲强 秦俭

摘 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新型城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综合以往调查资料,文章在阐述江西省地质背景及社会经济概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全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及主要地质资源。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地下水资源衰减与短缺、地下水污染、地质灾害、特殊类土体的工程地质问题,城市地质资源以地下水、地热资源及地质遗迹景观为主。结合江西省情,提出新时期全省城市地质调查应以国内其他已开展区的经验为基础,以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资源为立足点,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需求为导向,按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区人口规模,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全省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关键词:城市地质调查;环境地质;地质资源;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03(2019)04-0077-07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a series of major decisions and arrangements have been made for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urban geological survey" has been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evious survey data,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and geological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socio-economic profile of Jiangxi Province. Urban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mainly include groundwater resource attenuation and shortage, groundwater pollution,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of special types of soils. Urban geological resourc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groundwater,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heritage landscape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urban geological survey of Jiangxi Province in the new period should be based on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and geological resources of Jiangxi as foothold, and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demands of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urban population scale, urban geology survey of Jiangxi Province will be carried out in different stages.

Keywords: Urban geology survey; Environmental geology; Geological resources; Jiangxi Province

0 引言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对地质工作的依赖性越来越紧密,城市地质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程光华等,2018)。“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新型城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2017年9月,原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7]104号),指出到2025年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地质工作全覆盖。同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年)》,该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城市地质工作的目标任务及总体部署。目前,全国不少省份正如火如荼进行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一些沿海省份甚至将城市地质工作覆盖到县级市。国内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自21世纪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2003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广州六个城市地质试点调查,探索建立了城市地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和城市地质信息服务平台(吕敦玉等,2015)。在总结试点城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部、省、市三方合作机制,完成了福州、厦门、济南等28个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程光华等,2018)。多年来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一系列城市地质理论体系(林良俊等,2017;衛万顺等,2018),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与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土壤及水体地球化学调查和环境质量评价。

和沿海省份相比,江西省城市地质调查启动缓慢,目前仅南昌市在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其余10个地级市尚未启动。江西省与城市地质相关的工作主要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完成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工作。此外,还先后完成了1∶50万地下水资源评价、地热区划、水文地质区划、工程地质区划,主要城市1∶1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评价,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等工作。这些工作,可为江西城市地质调查提供直接或间接参考作用。新时期江西省城市地质调查应以国内其他已开展区的经验为基础,以江西环境地质问题及现状为立足点,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汲取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李烈荣等,2012),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地级市城市地质调查。

1 江西省地质背景及社会经济概况

1.1地质背景

江西省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地跨扬子、华南两个古板块,赣北属扬子古板块,赣中南为华南古板块,赣中自萍乡至德兴、玉山一带为两个古板块的碰撞对接带(图1)。江西省东、南、西三面山丘环抱,中南部丘陵起伏,盆地相间;北部平原坦荡,河湖交织;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周高中低。全省11个地级市大多座落在河谷平原和丘陵岗地之上,除宜春市和景德镇市外,其他9个城市均位于中—新生代盆地中或盆地边缘,盆地边缘大多有区域性断裂通过,盆内出露地层以红色碎屑岩系为主。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抬升为主,地表多处于风化剥蚀阶段,仅沿水系、沟谷分布有河湖相沉积物,在低山—丘陵区发育一些残坡积物。江西近代地震频度与烈度总体较小,地壳具稳定陆壳特征。

1.2 社会经济概况

江西省国土面积16.69×104km2,总人口4620万人,辖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2018年江西全省生产总值 2.2万亿元,其中南昌、赣州、九江、上饶、宜春GDP突破2000亿元,各地级市社会经济情况见表1。从国土面积来看,赣州最大,其次为吉安、上饶、抚州、宜春,面积分别为3.94×104 km2,2.53×104km2、2.3×104km2、1.88×104km2、1.87×104km2。就城区面积及人口而言,建成区面积大于100km2的地级市有南昌、赣州、九江;城区人口大于50万的地级市有南昌、赣州、九江、抚州、上饶。

2 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综合以往调查资料,江西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资源衰减与短缺、地质灾害、特殊类土体的工程地质问题、河岸圩堤地基稳定性差(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17;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2006)。此外,个别城市地面塌陷、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见表2。

2.1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是江西省普遍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全省各地级市均不同程度存在。根据调查,江西省浅层地下水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与厂矿邻近地段,其中重度污染区和中度污染区分布在老城区、工业厂区,轻污染区和微污染区多分布于城市开发建设区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来源主要是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其次为生活垃圾、化肥农药、矿山废水超标排放、工业烟尘(粉)尘排放等。

2.2 地下水资源衰减与短缺

江西省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各地级市城市的工业及生活供水以地表水为主,同时均开采地下水作为补充水源。由于人工长期集中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城市地下水资源的衰减与短缺,形成区域或局部地下水降落漏斗,较严重的城市有:南昌、九江、赣州、吉安、景德镇、萍乡。其他城市也存在局部地块段超采形成降落漏斗和开采井群布置不合理的问题。

2.3 土壤污染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对城市市区和郊区“菜篮子”供给区产生了潜在危害,土壤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严重制约了當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省各主要城市的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和矿山周围及其下游地段是土壤受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南昌、萍乡、景德镇、九江、吉安、赣州、新余等城市的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南昌市的土壤污染状况尤为严重。

2.4 特殊类土体工程地质问题

全省城市及周边地区发育的特殊类岩土体主要有软土、胀缩性土、人工填土等。软土以淤泥质粘土、亚粘土为主,强度低,稳定性差,南昌、九江和抚州市区内较发育。胀缩性土遇水极易软化,崩解和蠕变,具膨胀性,属于不良土体,主要分布于宜春市、吉安市、萍乡市。填土堆积时间较短,可压缩性较大,易产生不均匀沉陷,城区不同程度存在填土区,南昌市较为突出。

2.5 地质灾害

全省存在大面积的极易风化的花岗岩、变质岩和相当面积的石灰岩岩溶分布区,又处于我国南方季节性多雨地带,加上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并具有突发性、多发性、危害性大等特点。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管涌等。

全省11个地级市规划区内崩塌、滑坡灾害均有分布,发育较严重的城市有上饶、景德镇、萍乡、吉安、九江。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发育于宜春、景德镇、萍乡、九江、新余、吉安、上饶7个城市,受岩溶地下水开采影响,大量泥砂被排放,浅部溶洞充填物被淘空,导致地面塌陷和开裂。采空塌陷主要出现于萍乡市,受采煤影响形成采空地面塌陷区,造成区内地面建(构)筑物及各类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河岸的管涌及塌岸是城市防洪的主要隐患,每当汛期来临,长江南岸五河下游的河岸渗漏、管涌险情严重,赣江、抚河、信江河岸存在塌岸、脱坡、堤裂、管涌险情。

2.6 其他地质环境问题

全省其他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垃圾处置场选址问题、固体废弃物问题、土地沙化等。随着城区周边工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展,城市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垃圾处置场选址面临着更大的考验,既要符合城市发展和合理规划,又要兼顾社会环境影响,如有些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距离风景区及居民区较近的问题。固体废弃物问题主要出现于一些矿业城市,如萍乡市(煤矿)、景德镇市(瓷土矿)、新余市(新余钢铁厂)。土地沙化主要分布于南昌市南部赣江两岸的富山、岗上及厚田一带,沙化土地达10万余亩,沙化使土地荒芜,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3 城市主要地质资源

江西省11个地级市地质资源主要以地下水、地热资源及地质遗迹景观为主,此外还有一些建筑材料资源,主要地质资源分布见表3。

3.1 地下水

江西省地下水资源不甚丰富,地表水是全省城市集中供水主要水源,地下水只作为城市供水的补充和应急之用。全省各城市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红层裂隙水、基岩裂隙水等,但多数以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为主。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仅为94449.37×104m3/a(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2006),且各市地下水资源量分布不均,其中萍乡、九江、南昌较丰富,吉安、宜春较匮乏。查明城市及周边共有29处应急地下水源地,可采资源总量为74778×104m3/a,其中仅九江市就有10处应急水源地。

3.2 地热水

全省5个城市拥有地热水资源,分别为九江市、赣州市、宜春市、抚州市、南昌市。九江市威家镇有一处含锂、锶型矿泉水,庐山脚下威家镇方竹庵一带有3处地热水点,达到医疗水标准。赣州市有多处低温热泉,其露头水温23℃~24℃,流量为0.1~2.245L/s;2处碳酸型矿泉水,分布于市区北西侧,两处相距5km。宜春市素有“温泉之乡”之称,温汤地热水出露于宜春市西南温汤镇,距市区21km,水温一般为65℃~66.5℃。抚州已知地热水露头4处,距城区仅15km的温泉产于抚州—遂川北东向深断裂硅化带中,自流热水量达338m3/d,水温40℃,建有疗养院。南昌市西南部地热取得了突破,水温最高达67℃,单孔涌水量最大达2000m3/d,已投入初期开发。

3.3 地质遗迹

地质作用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质遗迹,并在全省各主要城市及其周边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景观资源。全省地质遗迹主要有:南昌市梅岭花岗岩地貌景观,景德镇市高岭古采矿遗址,萍乡市武功山地质地貌景观、孽龙洞碳酸盐岩地下溶洞、安源煤矿采矿遗迹和安源煤系(选)层型剖面,九江市庐山地质构造和古冰川地貌景观、石钟山碳酸盐岩岩溶地貌,新余市仙女湖水体景观、洪阳洞地下溶洞景观,鹰潭市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赣州市通天岩微型丹霞地貌景观,吉安市青原山丹霞地貌景观,宜春市明月山地质地貌景观、竹山洞碳酸盐岩地下溶洞,抚州市麻姑山花岗岩地貌景观,上饶市三清山花岗岩峰林地貌。

4 江西城市地质工作建议及思考

以往的研究资料为江西城市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借鉴已开展区的工作经验,结合江西省的社会经济情况、环境地质问题及主要地质资源,围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分类推进江西城市地质调查。

4.1 加快顶层设计,制定全省实施方案

《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年)》明确指出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制定辖区范围内城市地质调查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完成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要求140个中等(城区人口超过50万)及以上城市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建立三维城市地质结构模型、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络、综合地质信息服务平台(简称“一模、一网、一平台”),其余198个小城市因地制宜,开展相应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目前江西省尚未出台城市地质调查实施方案,应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借鉴外省经验,结合江西实际,加快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全省实施方案。将城区人口大于50万的南昌、赣州、九江、抚州、上饶五个地级市纳入到“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中,构建“一模、一网、一平台”。宜春、新余城区人口近50万,鼓励进行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其余4个地级市(吉安、萍乡、景德镇、鹰潭)进行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圖,因地制宜开展相应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4.2 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分阶段推进城市地质调查

结合江西省情,以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和主要地质资源为基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重大问题,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分阶段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邱兵,2018;刘延兵等,2018)。目前,江西省仅南昌正在开展由省自然资源厅、南昌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三方合作的城市地质调查,这项工作必将给全省其他城市带来引领示范作用。在南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宜先行在赣州、九江推进,上饶、宜春、抚州、新余4市跟进,其余4个地级市(吉安、萍乡、景德镇、鹰潭)进一步推动。

城市建成区要以收集利用城市地质资料为主,新区新市镇开展全面的城市地质调查。对于工业化城市,应在多要素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调查地下空间的可利用程度,为城市重新规划服务;对于适宜开发的未开发区,应针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以地表为主的全要素调查和资源环境评价,为城镇规划服务。

4.3 加强多部门协作,发挥多方合作机制

城市地质工作是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的,调查工作涉及到城市多个职能部门。前期开展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往往跟原国土资源部门对接多,与规划、建设、农业、环保、市政等其他部门调研较少,调查资料和成果难以被相关部门直接应用(程光华等,2018)。应加强与自然资源、规划、建设、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市政等部门的沟通,准确把握城市发展对城市地质工作的具体需求,最终提供有针对性的调查成果。如南昌城市地质工作前期调研中,市规划局提出城市重点区1∶1万的比例尺精度才能满足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需要;市农业局提出基本农田需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胡宪等,2018),这些建议有效指导了调查工作。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需要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投入。中央出资侧重于城市基础性地质工作,地方出资侧重于大比例尺调查及商业性地质工作,中央和地方联动,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融合发展。应充分发挥好省自然资源厅、城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三方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江西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4.4 注重成果应用,搭建好“一模、一网、一平台”

城市地质调查成果能否被利用好,关系到城市地质工作的成败。调查成果从传统的二维表现形式已经向三维转变,除专业地质调查报告及相关图件外,应搭建好“一模、一网、一平台”(罗伟奇等,2018),以服务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建设、运行管理,满足专业人员、政府、公众不同层次的成果应用需求。

充分收集城市范围内的地质资料,建立满足精度要求、要素齐全、真实反映地质体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城市地质环境监测方面,除了建立地下水监测,还应考虑建立与城市相关的地质灾害、土壤地球化学、地温能、活动断裂、矿山环境、地下空间建设和运营等方面的监测(卫万顺,2015;郑桂森等,2016)。城市综合地质信息服务平台应在集成各类地质信息的基础上,为政府管理、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等提供个性化的查询服务。

5 结论

江西省城市地质调查工作起步较晚,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开展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是江西省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1)综合以往调查资料,江西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地下水资源衰减与短缺、地下水污染、地质灾害、特殊类土体的工程地质问题等;全省城市地质资源主要以地下水、地热资源及地质遗迹景观为主。

(2)结合江西省情,应尽快制定全省城市地质实施方案,在南昌调查的基础上,宜先行在赣州、九江开展,按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区人口规模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推进全省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3)新时期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应坚持城市问题及需求为导向,多部门调研,精准把握需求,同时创新成果表达形式,注重成果应用,充分搭建好“一模、一网、一平台”。

参考文献

程光华, 杨洋, 赵牧华, 等, 2018. 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思考[J]. 地质论评, 64(6): 1438-1446.

胡宪, 吴耕云, 侯克常, 等, 2018. 加快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助力我省城市可持续发展——关于做好江西城市地质工作的对策建议[J]. 江西地质, 19(1): 61-67.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2017. 江西省环境地质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2006. 江西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总报告[R].

吕敦玉, 余楚, 侯宏冰, 等, 2015. 国外城市地质工作进展与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现代地质, 29(2): 466-473.

林良俊, 李亚民, 葛伟亚, 等, 2017.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构想与关键理论技术[J]. 中国地质, 44(6): 1086-1101.

李烈荣, 王秉忱, 郑桂森, 2012. 我国城市地质工作主要进展与未来发展[J]. 城市地质, 7(3): 1-11.

罗伟奇, 李榕, 余姝辰, 2018. 关于湖南省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认識与思考[J]. 国土资源导刊, 15(1): 41-43.

刘延兵, 张翔, 刘海生, 等, 2019. 甘肃省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探析[J]. 城市地质, 14(1): 8-14.

邱兵, 2018. 做好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的方法论[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31(6): 18-22.

卫万顺, 2015. 北京城市地质工作进展与思考[J]. 城市地质, 10(Z1): 2-7.

卫万顺, 郑桂森, 于春林, 等, 2018. 未来10~15年我国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构想[J]. 城市地质, 13(1): 1-8.

郑桂森, 卫万顺, 于春林, 等, 2016. 城市地质工作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J]. 城市地质, 11(4): 1-6.

猜你喜欢

江西省工作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江西省音协开展《幸福欢歌》创作采风
江西省音协八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在昌召开
不工作,爽飞了?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选工作
李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