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苏州弹词魏调的形成与发展

2019-09-10徐丹

颂雅风·上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弹词三弦音乐性

徐丹

摘要:苏州弹词魏调由魏钰卿始创,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这一时期正值苏州弹词兴盛发展的第二次高潮。魏调是马调流派系统代表性的唱腔,它在马调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发展。文章通过内外因分析梳理出魏调成因及唱腔基本特点。

关键词:魏调 流派系统

苏州弹词魏调由弹词艺人魏钰卿始创,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这一时期正值苏州弹词兴盛发展的第二次高潮。魏钰卿(1879-1946年),江苏苏州人,其自幼就对吹弹唱曲特别喜爱,稍长最爱听书,常在替人办筵席之余看喜庆人家的说书堂会,还常去书场听书。时间长了,越来越着迷,终在他从事小甲职业多年以后于1905年改行从艺,投在前辈“后四大名家”之首的马如飞“十二弟子”之一的姚文卿门下学说长篇弹词《珍珠塔》。

魏钰卿不仅酷爱弹词艺术,而且还愿意悉心苦练,因此其进步很快,但姚文卿因子姚如卿在学艺方面不及钰卿,出于私心,他只给了他从《初见姑》到《方卿跌雪》这一段,至于其他的《二进花园》《婆媳相会》以后的重要书情都是零零碎碎的。魏钰卿一出师门就“放单档”转辗江浙城镇演唱。凭借着他的伶牙俐齿和响弹响唱,初露头角便一鸣惊人,各书场争相邀请。1909年在浙江嘉兴演出时,偶遇评话演员钟柏亭,钟的亡兄钟柏泉亦为马如飞十二弟子之一,家中藏有完整的《珍珠塔》脚本。钟柏亭因其子鸿孙(后改名为笑侬)拜魏钰卿为师学艺,遂以《珍珠塔》“二进花园”至“打三不孝”的一段脚本作为见面礼奉赠。从此魏钰卿如虎添翼,誉满申江,获得“书坛文状元”“塔王”的美誉,成为誉满江湖的大响档。

《珍珠塔》一书经过马如飞的辉煌后,曾有过一个时期的低落,而自魏钰卿起,又出现了新的高峰。魏钰卿本人天赋好,又肯钻研文学,勇于革新创造,达到了书风、人品融成一体的境地。他首先在“表演”上下苦功,虽然未有突破“说书先生只坐不站”的框框,但在起角色的手势、眼神等各方面均注意了书中人物的年龄以及心情的差别,达到了角色与角色的不同,同一角色在不同场合的表演不同,生动而形象。

当时的听众曾这样评价他:“听魏钰卿说书,不是魏钰卿在说话,而是方卿在讲话。”这在当时实在是一个重大突破。魏钰卿的唱在当时被尊称为“魏派马调”。“马调”是一种字多腔少的吟诵体唱腔,虽然其唱腔没有给后人留下音响资料,但从前人的一些评价中可以想象这种“调无余韵,仿佛说白”的讲唱,强调语言因素而忽视音乐性。

魏钰卿的唱中气足、咬字清、吐字苍劲、唱腔较自由,演唱时注意运气、呼吸,能将数十句唱词一口气如连珠炮似地唱出来,既保持了马调原有的诗韵味,又在运腔上加强了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节奏明朗,还创造了“下句”的长拖腔,并在句尾第六字拖腔时运用连续顿音的变化唱法,大大加强了唱调的音乐性,使听者更觉悦耳、清新。他的三弦弹奏也从书调中继承了高低有致的音乐性“过门”。所以魏钰卿其实已是在马如飞的唱调上有所发展,形成了个人的唱腔特色,世称“魏调”,把马调唱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魏调代表作有《珍珠塔》选曲《二进花园》《哭塔》《写家信》《陈翠娥痛责方卿》等,传人主要有钟笑侬、魏含英、魏含玉、沈俭安、薛筱卿、王燕语等,他们进一步加强了曲调的音乐性。魏调在唱法上的特点包括演唱以大嗓为主,真声唱出,采用胸腹式呼吸的同时注重运用丹田气,讲究中气要足,运气必须要以连为主,气口处理要符合吟诵式的连贯,这往往表现在他的下句中第六字的拖腔上不停顿,一气呵成带出第七个字。

行腔中非常注重咬字清晰、吐字有力、讲究喷口,同时基本遵循传统曲艺中所要求的使唱腔尽可能地服从唱词字调,故以字调性音高装饰为主,用以辅助字正。处理叠句时,魏调由于是在单档中形成的,因此演唱时较多即兴发挥,同时因无伴奏而显得自由,大多唱成有板无眼,正如叠句唱法基本上是连唱,即把上下句之间的间奏抽去,下句前面无过门、无间歇,因而句逗不是很清楚,上下句无严格区别,尤其在唱三字句之类的垛句时往往不分强、弱拍。

伴奏上由于魏调是在单档演出中形成,即一人上台演出,用三弦自弹自唱。这个时期的三弦伴奏只弹过门,可以说三弦伴奏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衔接上、下句的桥梁作用。每当演员要开口演唱时,就不再伴奏,因此它又被称为“闭口三弦”。

传统的三弦演奏技法中,左手技法主要有这样几个分类,即粘、板 、揉、滑、扣、等,而右手技法相对复杂,主要包括双弹、滚、弹、双挑、搓与砸等等。魏调的伴奏中,三弦的技法比较朴素、简单,常见的技法主要为右手的弹、挑,时常也有在三弦的第三根弦即老弦上持续弹出“5”音,用于為唱腔打节奏,渲染气氛之用。

参考文献:

[1]管尔东.论苏州弹词中小人物的重要意义和创作方法[J].曲艺,2017(07).

[2]杨瑞庆.苏州弹词和苏州宣卷在相互借鉴中传承发展[J].曲艺,2017(09).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艺术教育系

猜你喜欢

弹词三弦音乐性
三弦在京剧伴奏中的规律及特点
律动的江南
左手握右手
简论江南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民国时期弹词的电台传播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的赏析
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历史渊源探究
贴近大众·从古典诗词形式美中吸取营养
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