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幼师学生科学素养调查分析

2019-09-10刘美琴诸芳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科学素养

刘美琴 诸芳

[关键词]中职幼师学生;科学素养;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4-0055-03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因此,公民的科学素养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要因素。

科学素养的培养应从幼儿阶段抓起,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科学教育,影响我国国民科学素养培养的开端,那么现阶段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如何?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幼师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对东莞市某中职学校的幼师学生科学素养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了解上述问题,并能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

一、中职幼师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研究。问卷调查主要是从科学意识、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编制问答,以东莞市某中职学校三个年级的幼师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87份,问卷回收率93.5%。另外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幼师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一)幼师学生科学素养整体有待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幼师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体偏低。首先,幼师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意识,但是意识比较薄弱。学生们对科学工作和科学家的认识方面,80.5%的幼师学生认为科学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47.6%的学生认为科学工作的目的是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增强综合国力;80%的学生认为智商并不是成为科学家的主要因素,承认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也有5.6%的幼师学生认为“科学家的智力是异于常人的,因而他们在科学上有所建树”。科学精神和态度方面,有 58.5%的学生认为星座、算命具有科学性,有可信的成分,说明幼师学生对科学有一定的认识,但需要提高。其次,幼师学生对科学常识掌握较少。例如,有47.6%的学生不知道雷电是如何产生的,46.3%的学生不了解能量守恒; 42.6%的学生不知道冰的密度比水小。可见,幼师学生在平日积累中对科学方面的关注少,部分同学对科学常识掌握程度低。虽然一些物理常识在初中教学中被作为重点反复强调,但当时学生为了满足考试要求,多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从而造成遗忘、概念不清等现象。科学常识的缺乏势必导致在走入工作岗位后组织科学活动时不自信,导致幼儿科学活动的缺失[1]。再次,幼师学生的科学能力较低。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假设、试验论证等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不了解,只有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程后,才具备了一些科学能力。综上所述,幼师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体不高。

(二)幼师学生提升科学素养的愿望强烈

调查结果显示,幼师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非常高,43.9%的学生表明很愿意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51.2%的人比较愿意,只有4.9%的人不愿意。訪谈中发现,虽然很多学生认为在初中学习生物、物理、化学知识普遍感觉比较困难,但是大部分人仍然对科学知识非常感兴趣,在了解到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包含有生、理、化知识时,学生纷纷表示非常有必要开展自然科学课程的学习。由此可见,学生对学习自然科学类课程抱有开放和欢迎的态度,那么我们需要在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中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体验到自然科学学习的成就感。

(三)幼师学生提升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为课堂

调查结果显示,幼师学生的科学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100%的学生选择了“课本及课堂教学”;48.2%的学生选择了“电脑及网络”;34.1%的学生选择了“电视或广播”;32.9%的人选择了“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在喜爱的阅读书籍方面,幼师学生更加喜欢小说类书籍,只有12.2%的人选择喜爱科技信息类书籍。11.0%的学生表示经常在网络上浏览科技信息,23.2%的学生从来没有在网络上浏览过科技信息。幼师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也以电视连续剧、综艺节目为主,很少有人选择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科技类节目。访谈中发现,学生的科学知识主要来源于初中的生物、化学、物理课堂,而到中职阶段后,课堂作为科学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影响中职学校幼师学生科学素养的因素分析

(一)学校方面

从调查现状中可以看出,由于学校没有开设自然科学类课程,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被切断,这是导致幼师学生科学素养不高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为提升学生就业率,认为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学技能”,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偏重于幼师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教育重视不够[2]。此外,很多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处在转型阶段,由于学生没有资格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大部分学生都必须参加高职高考,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对专业教育及语数英三科“高考”课程格外重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课程被边缘化,甚至取消。

另外一部分学校课程体系中,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作为基础课全部在一、二年级开设,这些课程占用过多的课时,课程难度大,学生的学习负担重,难以体现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导致学生对自然科学课程产生厌烦,甚至恐惧情绪。

(二)学生方面

中职幼师学生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的被实施者,在自然科学课程不足的情况下,他们的科学素养很难依靠自身得以提升。由于正处在15~18岁年龄段,他们需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但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标准和需求了解不清晰,不清楚科学素养在今后生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之外缺少主动补充科学知识的意识,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能主动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来获取科学知识。此外,部分中职幼师学生在初中的学业表现不尽如人意,他们在面对自然科学课程时,学习兴趣低,学习能力弱,在科学课程上往往表现较差,学习质量低,导致科学素养低。再次,由于技能课程与文化课程本身的学习方式差异,幼师学生普遍喜欢钢琴、舞蹈等技能类课程,而对专业理论课、自然科学等文化课的学习缺少兴趣,也不愿意花更多的课外时间去进行这方面的学习。

(三)用人单位方面

多数幼儿园在招聘时多看重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比如教案设计、讲故事、唱歌、绘画、跳舞、弹钢琴等,很少有用人单位会考虑到教师的科学素养,这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生在幼儿园见习期间,对科学素养的重视得不到提升,导致在学习中学生普遍认为只要把专业技能学好,能弹会唱、能跳会画就能找个好工作,不认真学习全面的科技知识。

三、中职幼师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重视对中职幼师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首先,在学校层面,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中,应明确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地位,将科学素养的培养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正名定分”。其次,必须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学校之所以没有开设自然科学课程,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学校里缺少这些专业的老师。而其他科目教师基本都是文科专业毕业,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水平有限,他们很难承担这类课程。因此,学校应该配备专门的自然科学教师,并通过一些培训和专题讲座提高整体教师的自然科学素养。

(二)科学构建自然科学课程体系

首先,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增加自然科学课程。中职幼师专业在培养学生方面应以综合素养好,专业能力强为培养目标,将自然科学课程纳入幼师课程体系。未来的幼儿教师,综合素养要求不断提高,如果忽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由于课时有限,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可以不用单独开设,可降低难度,整合为一门《自然科学》,周课时2节,在一年级开设2个学期。在课程内容上,改变以往各科知识割裂、自成体系的分科教学模式,密切结合幼师的职业特点,以幼儿的认识经验等为出发点,重组课程内容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其次,除了必修课,可开设具有幼师特色的科学选修课,如《幼儿科学小实验》《影响世界的十大发明》《信息化背景下的科学教育》等,使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在选修课中得到进一步拓展;除此之外,可以邀请有经验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走入选修课堂,與学生一起探索幼儿科学活动设计的奥妙,增加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最后,每个学期,学校都应安排一定数量的科学教育专题讲座,如“网络与智慧生活”“前沿科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不仅是培养具有科学知识的幼儿教师,更是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公民。通过建立起必修课、选修课和专题讲座“三位一体”完整的科学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幼师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也指日可待。

(三)拓宽教学渠道,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科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紧靠两学期的课程也很难实现,必须在全校、全社会形成一种浓厚的科学氛围。如学校定期举办科技节,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各类科学活动,邀请学生自己设计、发明各类科学小装置;在技能节中,开展各种科学知识小竞赛、科学手抄报比赛、科学小发明等,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学习意识。其次,可以组建各类科技社团,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出校园,广泛参与学校周边社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环保、种植、气象、科创等各种活动,增强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4]。

[参考文献]

[1]李少华.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赵杰红.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J].教师,2010(2).

[3]陈鸥.五年制大专幼师自然科学课程的改革建议[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4).

[4]吴京雁.拓宽教学渠道 提升幼师科学素养[J].素质教育与创新,2005(7).

[作者简介]刘美琴(1986-),女,山西运城人,东莞市商业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师教育;诸芳(1986-),女,湖南怀化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师教育,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 时锦雯]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科学与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