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学堂”助师生找准价值坐标
2019-09-10王世东
王世东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这种基因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就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观,就是做中国人的豪迈气概。在教育实践中,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科大附中”)依托学校的“道德学堂”,以优秀文化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开设“道德学堂”,给学生正能量。2013年5月,科大附中在海淀区率先开设了道德学堂课程,承办海淀区教育系统“道德学堂”启动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堂课程以“仁义礼智信廉”为主线,根据学生各学段的成长规律和需求,由班主任、家长、学生共同设计课程内容,用优秀文化化解成长困惑,促进家校合作与沟通,营造和谐班级文化。如今,“道德学堂”课程已经成为学校的必修课程。
“道德学堂”的课堂教学由六个环节组成,包括字源释义、读诵经典、学习模范、体验奉献、发表善言、传递吉祥等,引导学生在优秀文化的浸润中,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行悌爱同学,行诚爱朋友,行孝爱父母,行尊爱师长,行忠爱祖国,做一个拥有文化、有真爱和大爱的人。学校以“明德至善,鼎新力行”的校训为切入点,拓展“道德学堂”课程内涵和外延,将其完全融入课程中,践行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让优秀文化的理念呈现在校园的每一角落,成为师生血脉的价值基因。
丰富学堂教学,确立价值坐标。“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这是科大附中高二(3)班的牛仲琪同学在“道德学堂”课上谈个人在班规建设中的体会。他说:“我曾在今年的学校五四表彰获得‘校级道德模范’的称号,纪律上在班级中能够起到带头作用,我认为能够做到这样,在很大一部分上受益于班规对我的影响。”
在科大附中,每个班级班规的形成不是强制制定的,而是基于我国传统的“礼”文化对师生熏陶,逐渐达成共识,顺势而成的。牛仲琪所在班级师生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的理念,学科老师常常俯下身来倾听学生对学习的想法,班主任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商讨活动方案,学生也能够尊重和爱戴自己的老师。
在“道德学堂”上学习经典,从优秀文化育人方面给予学生正能量。有文化主题,有班主任的引领,有学生自行主持,有榜样师生谈体会,有家长谈社会职业,“道德学堂”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用优秀文化孕育年轻心灵,让他们像校园的玉兰花一样纯洁绽放。
开好“鼎新”课程,培育“四有”青年。“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是立德树人的途径之一,还可以使学生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课外阅读,相得益彰,形成丰富立体的知识体系。在学校三级五类“鼎新”课程体系中,我们设置了“人文与社会”类课程群,延伸和丰富“道德学堂”的课程内容。
“人文与社会”类课程群中不仅包括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等国家课程,还设置了晨读课程和经典阅读课程等必修课程。学校力图从“阅读”开始,唤醒学生智慧,涵养学生情操。此外,我们还不断优化学生的阅读环境,以图书馆为中心辐射建立了19个“書屋”“书吧”和“书台”,使学生随手拿书、触目看书,在阅读的氛围中涵养身心。
立德树人是学校文化的根本,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定是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从最初“道德学堂”课程到如今的三级五类“鼎新”课程体系,科大附中将优秀文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于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具有科大附中特质的“四有”青年——有梦想,将美好愿景与生涯规划做融合;有修养,用人文修养和明德笃行来体现;有才学,将知识能力和实践创新做结合;有担当,以社会责任和天下己任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