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课程:让劳动教育更具有“灵魂”
2019-09-10高峰石颖
高峰 石颖
劳动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劳动是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几乎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最主要手段,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古人讲:“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我们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最有力的实践。
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确定了以“农场劳动教育课程”(以下简称为“农场课程”)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通过建设“农场校区”,构建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完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让劳动教育真实发生。课程体现了劳动教育中一般的生产生活劳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活动,直奔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让劳动教育更具有“灵魂”,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幸福成长。
玉泉小学的“玉泉人·育全人”幸福教育课程体系包含三大部分,即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在三大类课程中分别有其不同的存在和实施样态,由基础到拓展到实践的课程设计,既遵循了人的发展规律,体现了育人方式的层次性,又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全时空的劳动教育环境。
构建以农场校区为依托的“农场劳动教育课程”,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环境,以“亲临、亲触、亲做、亲悟”为原则,打开儿童与世界的通道,充分服务于学生劳动素养和劳动观念的培养与形成。这既是课内劳动课程和家校劳动课程的有益补充,又是落实最高层级目标的劳动课程。
真实的学习引发对万物的观察和尊重。在玉泉农场课程中,孩子离开了刷题、离开了钢筋水泥的城市。课程融合了自然观察、游戏、创意、艺术等内容,在真实的劳动环境中打开五感,观察、体验、思考、分析和创造,弥补了学校教育没法触及的那一部分。
在《自然观察》课程中,孩子们为了一片树叶上的虫洞,追索到了一只毛虫,当他们了解到弱小的毛虫为了生存,在蚂蚁和鸟类这样的天敌面前,用尽了警告、防御、模仿、隐形、恐吓与甜蜜合作等手段时,孩子们惊叹于毛虫的顽强不息,懂得了对弱小但顽强生命的尊重与赞扬;当孩子们注目一朵花,看到昆虫沿着花朵的一道道条纹进入花心,他们看到了生命的神秘、乐趣与魅力;当孩子们玩了种子飞行游戏,目睹了在风的作用下,种子的绒毛、翼翅、叶轮与风与气流的配合,呈现出远近不同的飞行效果时,他们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魔力……于是,世界在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是课本上单一的、固定的形象,他们在自然的真实的学习中窥见的是一个流动的、多变的、千丝万缕互联的、值得探索的神秘世界。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玉泉小学的学生们走进农场,把自己的生命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时候,获得的这种对生命万物的觉察和尊重,将会迁移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素养,沉淀为生命的底色。生命教育以这样的方式悄然地嵌入到玉泉学子们的心里、行动上,他们对于生命的诞生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和敬畏之心,又从过度保护导致生命的终结中体会到遵循自然与生命规律的重要。
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通过劳动让孩子学会平等待人,尊重劳动,这是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在农场,学生的两餐要靠自己来制作。在“食育课程”中,孩子们去农田采摘韭菜,去鸡窝里捡拾鸡蛋,然后和面、做馅、包包子、包饺子,自己生火,或蒸或煮;或动手把黄豆变成豆浆、豆腐花、豆腐脑、豆腐,最后再变成餐桌上美味的豆腐菜肴……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分工,“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不仅懂得了“劳有所获”的道理,更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参与感、成就感、价值感,以及结合在一起的“幸福感”。
当劳动与幸福产生关系的时候,人才会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玉泉小学践行的幸福教育理念在这片农场上再一次生根开花,真切地感受到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
在劳动中明理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五年级的小女孩敏敏,有严重的交往障碍,从不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常常往桌子底下钻。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孩在农场课程中实现了自我超越。在《爬树课程》中,学生们几人一组,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爬树,其中有胆小的、体力不支的、不擅长运动的,但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鼓励一一过关了,只有敏敏一直躲在后边不敢露头。老师和团队同学不断地鼓励她,敏敏终于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并最终爬到了目标高度。那一刻,敏敏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突破,使她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开心与满足,她重新认识了自己,老师把这段视频发给她的妈妈,妈妈流下了欣喜的眼泪。从那天起,敏敏变得开朗,她终于敢面对别人的目光,学会了用微笑回应别人。
每一个从农场回来的学生都会带着一堆的“励志故事”回家,这些故事的主角是他们自己——做到了什么、克服了什么、解决了什么事……那份自信与满足如神奇的种子一样在他们心里、行为里开花、结果。相信今后的他们会用“明理”和“自信”作为双桨,将自己的未來驶向更远的地方。
“劳动场”是有效的“学习场”。农场课程其实就是一种“做中学”的课程。在“做”中不断发现并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挑战中提升自主发展意识、学会学习的能力、高阶思维水平、批判探究的精神、创新创造的能力。在《制作艾草包》一课中,一个男孩在第一轮制作中失败了,他做的艾草包由于针脚太大,艾草都从缝隙里跑了出来。让大家惊讶的是,作为一个平日里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他没有放弃,而是重新认真研读了学习手册中的方法指南,又跑去向女孩子“取经”、向老师求教,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他不仅做出了一个精致的艾草包,还别出心裁地在上面点缀了自己设计的图案……一个精致的艾草包唤醒了他自主发展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毅力与耐心、学习的方法、虚心的态度、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农场课程对学生而言不仅充满着新奇和挑战,同时还是引发其创新创造的源泉。在劳动中,孩子们学以致用、创新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与提高。看似一个“劳动场”却是有效的“学习场”,这体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
在劳动中五育相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四育发展的沃土,“德智体美”四育同时也贯穿于劳动教育的始终,在劳动教育中四育皆可以得到有效地促进与发展。从2018年海淀区的学业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出,玉泉学生的学业水平和非学业水平都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学生德与智两方面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学校丰富多彩的实践类课程,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农场课程是分不开的,学生兴趣、意志、品质在这样的课程里得以建构和发展。
因为有这样的课程,学生更喜欢学校,他们认为这是一所充满幸福味道的学校,学校总会想方设法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变得不一样,变得充满惊喜,同时又收获满满。一个面临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在毕业文集中写道:“我深深地爱上了这所学校,这个班级,这里所有的老师、同学,还有我们的大白熊校长,他懂我们!他怕我们学习太枯燥,经常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领略大自然的色彩,其中农场课程最让人难忘……”
玉泉小学提出的幸福教育办学理念,就是追求教育的原生态,以儿童为本位,以课程为核心,将教育目的和本质回归到人的自身,促进学生感受幸福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