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

2019-09-10甘肃省教育厅

教育家 2019年40期
关键词:教学点支教甘肃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地势狭长,跨度大、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成为教育现代化的瓶颈。为此,甘肃依托“互联网+教育”,借助信息化技术补短板、促均衡,推动“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持之以恒,精心下好教育信息化“先手棋”

甘肃是新中国电化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南国农先生在陇原大地上从理论到实践树立起“电化教育”的旗帜。2002年甘肃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2003年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成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并向广大师生免费开放。2003年,甘肃在全国首批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并于2005年在甘肃召开了“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交流会”。在“十五规划”中甘肃已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明确列入,“十一五”期间制定了《甘肃省教育信息化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并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体系。2012年以来,先后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3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2019年初,教育部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确定为甘肃省“教育厅长突破项目”,作为我省头号教育工程重点推进。

集中力量,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歼灭战”

甘肃抢抓政策机遇,集中使用“改薄”资金建设教育信息化。2014-2018年,集中使用“全面改薄”项目资金20亿元,购置计算机18.7万台、多媒体教室设备6.8万套,其中省级采购5亿元集中建设“班班通”,为8000余所中小学校集中采购4万余套设备,为1600多所学校接通互联网。集中购买了教学软件和数字资源,为每个教室按照教材版本、学科、年级配备200G的本地资源,为每位教师配备5家资源提供商的教学资源账号,为每所学校培训至少1名“班班通”技术骨干、2名骨干教师。通过5年集中建设,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实现了“三个大幅提升”,即全省中小学“校校通”比例由55.2%提升至91.25%,“班班通”比例由22%提升至88.54%,师生“人人通”比例由12.59%提升至78.36%。

在此基础上,甘肃发起了最后的“歼灭战”。2019年3月,省教育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启动学校联网攻坚行动,集中力量将最后1653所未联网学校(含教学点)接通宽带网络。截至目前,全省未联网中小学数下降到348所,未联网学校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比例下降到2.86%,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7.14%,实现了历史新高。到今年底所有中小学(含教学点)将全部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00M以上,构建起覆盖所有学校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为甘肃教育事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资源共享,为贫困地区送去“雪中炭”

借助教育信息化,甘肃坚持“三个优先”,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一是教学点优先,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投入经费1700多万元,实现3142个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二是民族地区优先,在甘南、临夏等民族地区实施“畅言智能语音教具助力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推广”项目,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采购5000套畅言智能语音教具系统,有力促进了双语教学在民族地区学校的推广应用。三是贫困地区优先,开展“省级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项目”,每年投入资金1500万元,重点加强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一校带多校”“中心校带教学点”模式,覆盖教学点近1000个,在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建设了800间专递课堂,利用“同步课堂”“名师讲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多种方式,使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省中小学师生,将优质教育资源推送到每一个班级。同时,积极鼓励企业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班班通”近3万个、实现“光纤入校”近8千个。2017年8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批复,甘肃建设全国唯一的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两年来,甘肃省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实施了以“九大精准工程”和平凉市先行先试为重点的示范区建设工作,打出了教育精准扶贫的“组合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9年,甘肃再次吹响“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集结号。省教育厅将教育信息化列为“厅长突破项目”,在全国率先实施“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项目,由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等8所师范院校对口东乡族自治县、礼县、宕昌县等9个深度贫困县。通过政府搭台,促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师范类高校与薄弱学校的需求双向对接,引入高校教育硕士、优秀师范生,以互联网为支撑,以专递课堂为纽带,采用实地支教与网络支教相融合的混合支教新模式,充分发挥师范院校教育资源优势,解决农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开不出课、开不好课”的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截至目前,全省“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项目已覆盖25个中心校,辐射带动95个教学点,涉及5个市州9个县区31个乡镇90个行政村。8所师范院校共选派了60名指导教师和122名优秀师范生,开设美术、体育、音乐、英语、教育技术、学前教育、科普、思想政治等8个科目,已授课1000余学时,支教班级288个,上课学生总数达到26132人次。

教师为本,突出抓好信息技术“广应用”

我们坚持“造血”与“输血”并重的原则,以“3+3”模式快速提升农村中小学师生的信息素养,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首先实施“造血”工程。一是实施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9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86%;二是实施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采用“互联网+移动端”学习模式,培训教师30余万名,基本实现中小学教师全覆盖;三是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2018年甘肃晒课教师9.2万人,晒课数13.5万节,获评省级优课1623节、部级优课332节,部级优课数位居西部12省份第二位。其次是实施“输血”工程。一是“特岗支教”,利用特岗计划,每年为农村学校选派新任教师4000多名;二是“教师支教”,近三年选派3943名优秀教师到基层学校支教,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7700多万元,项目覆盖全省63个县区的近1000所农村学校;三是“学生支教”,2018年,投入资金1380万元,选派省内9所高校3000名师范类在校生到全省深度贫困县农村学校实习支教。

示范引领,着力打造智慧教育“新标杆”

一是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计划从2019-2022年在全省选取部分市州、若干县区建设30个左右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截至目前,酒泉市、平凉市、张掖市临泽县、兰州市城关区、兰州市安宁区已提交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方案。酒泉市致力于打造“智能+”产教融合示范区,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虚拟仿真创新实训中心,并逐步向中小学推广。兰州市安宁区致力于打造教育云服务示范区,五年投入1.2亿元,实现互动教学班配备率、教师网络化备授课使用率、师生空间开通率等“12个100%”。张掖市临泽县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建成“知好乐智慧课堂”“枣尚智慧教育”“未来教室”等项目。2019年3月,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和优秀学校名单,甘肃省临泽县获批优秀区域,临泽县第二中学、第四中学、滨河小学、城关小学4所学校获批优秀学校。

二是打造智慧教育标杆校。从2019-2022年在全省选取若干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建设300个左右省级智慧教育标杆校。截至目前,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已开展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试点,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与相关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对接沟通。立足于“虚拟现实+智慧教育”创新模式,建设智慧实验室、智慧教室,采用VR、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領作用。

三是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2019年6月,省教育厅联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在兰州召开了虚拟现实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技术交流会,共同研讨互联网、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路和办法。2019年8月,省教育厅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就“虚拟现实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的研究和推广”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虚拟现实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共同建设虚拟现实课程资源库,共同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互联网+教育”的实施,使甘肃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2%、96%、94%,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甘肃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强教育、办优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教学点支教甘肃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致敬甘肃
警惕功利性支教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第17站甘肃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