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丽乡村绿化工程建设的思考
2019-09-10陈彪
陈彪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越来越深,社会各层面都在极力弥补因经济发展而对环境造成的损耗。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流失严重,这主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居住环境差有关。在十九在报告中,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列为长期发展目标。“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构成,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人口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美丽乡村的具体涵义为出发点,详细分析美丽乡村绿化建设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若干解决措施,力求为新时代乡村的良好发展增添助益。
【关键词】新时代;美丽乡村;绿化工程;乡村振兴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讲话中明确指出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势为节能环保、低碳减排,要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乡村的宝贵财富,是多少代人赖以生存的根本。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人走出了养育他们的土地,在城市中谋求生存。然而,乡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勤保障,只有乡村发展好了,城市才能更快进步。乡村绿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能有效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帮助恢复生态,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旅游和扎根落户。
一、美丽乡村绿化工程的涵义
美丽乡村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并将其定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内容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乡村绿化包括在村内外、河边道旁、房屋附近等种植科学搭配的绿色植物,提高村庄绿植覆盖率,打造村内绿树成荫、院内花果飘香、季季有花开、处处有景观的美丽乡村。乡村绿化是乡村面貌改造的重要内容,是恢复农村生态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稳步提升的重要途径。乡村绿化要建立在保持田园风光的基础上,要承担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的重担。
二、美丽乡村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美丽乡村绿化工程实施以来,虽农民的居住环境有所改变、村内外绿化占比大幅增加,但照搬城镇情况严重,绿化工程没有以乡村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部分管理人员误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考虑农民喜好,使绿化工程的开展与美丽乡村的理念大相径庭。
1、绿化植物品种选择和后期维护不当
我国幅员辽阔,每一地区的气候状况和土壤构成都不尽相同。不同地区的乡村在选择绿化植物时应以当地气候状况为参考。首先要弄清绿化植物和农作物、野花野草的差别,所选植物必须具备绿化功能且种植后需要科学养护。绿化植物的品种要能适应当地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种植后要注意病虫害的威胁,南方地区要注意防痨,北方地区要注意防旱防寒。很多乡村地区申请财政拨款大搞绿化种植时十分积极,但在品种选择上没有以自身实际出发,照搬照抄其它地区,重美观轻实用,忽视种植后的科学养护,使得绿化工程在短暂的美丽后出现大面积死亡或乱草杂生的现象,白白浪费绿化资金。
2、缺少合理规划、绿化风格过于单一
按中央美化乡村相关文件的要求,建设绿化工程的目的是美化乡村居住环境、为乡村人口提供日常休闲锻炼的适宜场所。实施绿化工程的地点是乡村、绿化工程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然而在实际建设后却出现了村村相似、景景相同的情况,与城镇一步一景、一城一样的特色相比,乡村的绿化建设过于单一、缺少创新,高模仿率极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后期经济发展。乡村地区通常依山傍水、地势环境变化万千,为绿化工程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规划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帮助乡村建设特色。
3、缺少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不到位
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乡村绿化战略时没有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下到基层的更是少之又少,使得部分地区出现树苗栽种不按规定要求,病死现象频发的状况,浪费时间金钱,造成农民负担。不亲临现场对农村进行专业指导,不对农民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和提供后期服务,这会严重影响农民的绿化热情,让乡村绿化成为一现昙花。
三、乡村绿化过程的建设策略
1、科学规划、以人为本
在设计绿化方案时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工程规划要体现出同时兼顾环境和发展,坚持主要街道绿化成荫、村周边绿化成片的原则,将乡村道路、房屋庭院、空地、角落等都纳入绿化范畴,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悠然景象。在选择植被品种时,尽量挑选乡土树种,利用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体态优美的特点。在选择外来品种时,主要参考观赏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对病虫灾害的抵抗性。不同乡村地区的绿化设计不可千篇一律,要注意地方特色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可将绿化技术和园林艺术融合在一起,保护原有树木提升绿化效果。
2、美化兼顾经济
乡村绿化包括房屋庭院、公共绿地、农田林网等范畴,通过规划设计和植被种植应达到主干道两侧绿树成荫、房屋庭院干净整洁花果飘香、农田林网整齐划一,实现绿色乡村、美化乡村的目标。除美观外,乡村绿化还要体现经济性,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地制宜,适当选择种植果树等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作物,发展生态农村、打造休闲游品牌,将大城市的人们吸引过来,让其体验乡村的舒适自然,为当地居民增加经济收入,為农民绿化建设增添活力。
3、统一规划、建立责任制度和长期维护原则
很多乡村地区都存在脏、乱、差的现象,造成自然资源闲置。相关部门应统一规划,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体现地方特色,派专人到乡村进行绿化指导,提升绿化质量。乡村绿化是一项长期工程,绿化的成功与否后期养护起决定作用。为保障绿化成果,应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通过宣传绿化知识、落实绿化责任,让家家户户都成成为绿化工程的参与者,提高农民的绿化意识和素质,让其享受到绿化成果、感受到经济实惠。真正做到奖罚分明,用制度提升植被的成活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是我国长期的农村发展战略,乡村绿化工程是美丽乡村行动的重要构成。科学设计绿化规化、精心挑选养护绿化植被,在美化乡村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为乡村经济的稳步提升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玉敏.朱晓东.苏南新农村绿化景观价值的综合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安然科学版),2018(04):141-143.
[2]刘斌宜.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导体系[J].中国园林(乡村版),2017(07):212-214.
(作者单位:马尾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