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一”背后:商业时代的大锅饭并不香
2019-09-10李季
李季
10月初,三只松鼠和韩后两大知名品牌与拼多多互撕,而拼多多也在回应中道出了关于“二选一”带来的压力。
10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在微博上对“二选一”引发的争端给出了回应。
10月15日,京东集团副总裁宋旸也站在法律的角度對“二选一”表达了立场与看法。
在这场充满热度的商业争端之中,谁与谁的二选一,有人说是充满争议的站队,有人说是一场没有定论的商战,也有人说是一场商业利益的博弈……
关于“二选一”的争端出现的频率似乎过高了,问题是,这真的是中国企业应该纠结的抉择吗?在技术日新月异,商业模式多样化的新商业时代大幕之下,这个世界到底应该拥有怎样的商业价值观?企业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互联网行业发展岁月中,“二选一”常常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某个领域在经历一段百花齐放的野蛮生长之后,便会出现几个领头羊。在领头羊的竞争中,“二选一”似乎就成为了摆在平台、商家或者消费者之间必答的选择题。
可事实上,正如王帅在回应中所说:“所谓‘二选一’从来只是一个伪命题,这本来就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也是良币驱逐劣币,是最朴素的商业规则。”在被无限放大、炒作的“二选一”概念背后,实际上是一场关于商业利益、资源、技术的竞赛,也是一个行业谋求持续创新发展的要义。
商战中的“二选一”,选择的是谁?被选择的又是谁?其实没有一个定论。我们不能把这简单粗暴地归结为一次强迫选择,从更宏观角度来看,这更像是一次对合作伙伴的考验,只有在受众定位、资源实力、发展理念等多个方向都达成一致,才能拥有双赢的资格。
以目前争论激烈的电商领域来看,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平台都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因此,即便电商领域已经是一片红海,仍然给企业留下了诸多生存空间。
不同蛋糕做出不同的口味,自然也将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基于这样情况的“二选一”,对于商家而言,需要考量平台能够提供怎样的资源,又是否拥有定位明晰的消费者群体。正确的商业合作伙伴,带来的效果是呈现“1+1>2”的。
以星巴克与饿了么达成战略合作为例,年满一周年后,两者共同实现了100城3000店“专星送”覆盖的目标。在星巴克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中也显示,外送业务销售额已经占总销售额的6%。
再反过来看王帅的观点,他提到:“平台不是土豪,成本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大促活动的各项资源天然稀缺,只能向最有诚意最积极参与大促活动的品牌商家倾斜。”
某种程度上的确如此,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定位,自然也有着相应的倾斜。拥有合理的双向选择,方能找到更清晰的发展路径,将有限资源扩展成无限的可能,实为共赢。
抛开“二选一”背后的商业价值,许多人将这一概念定义为“非我即他”的强迫式打压——可实际上,没有选择与合作的年代,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的情况,却没能营造出理想中的商业环境。
在“吃大锅饭”的年代里,受技术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商家对于平台发展思考十分局限,并且呈现同质化的状态。尽管市场一片风平浪静,但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选择却相当有限。有限的给予在一定程度上也局限了人们的想象,消费者不知道自己还需要什么,商家平台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创造什么。
但伴随着改革开放后,新兴事物的涌入,拓宽了视野,革新了思维模式,加之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商业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固守己见的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积极求变的企业一举翻身,时代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挥手告别了“大锅饭”时代,也等于挥手告别了轻松、简单的发展模式。这样看似艰难的发展环境,却促进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繁荣,也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升级。
因此,无论是对于单一企业来说,还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呈现求变、竞争的状态,才能更好地促进创新与合作。无论是选择,抑或是被选择,都是一次提升自我,寻求突破的商业行为。
事实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出现“二选一”的花式争端,无非是各个平台,对眼前资源的强力抢夺,以及对自身商业利益的考量,对消费者或者商家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近30年,除了技术和产品的迭代更新,中国的消费者基数和自身的资源给企业发展带来了红利。但在发展中,无法避免的竞争,在资源争夺、利益抢滩中,却暴露出了部分企业的短视。
如何杜绝“二选一”现象出现,这需要企业对商业价值观的重新审视。
商业价值观本身具备两大特性——朴素和客观,宏观上可定义为对物质利益的明确取向,在新商业时代,商业价值观的定义也有了浅显易懂和一针见血的解读:商业价值观,是在制定了目标、确定走向之后的操作方法,也是在利益当头的时代企业不断修正自我,避免偏离轨道的探索。
如今的中国商业市场,需要重塑商业价值观之下的修正。
在国外,星巴克的核心价值观是:为客人煮好每一杯咖啡。沃尔玛的核心价值观是:尊重每一位员工,服务每位顾客。在国内,马云的六脉神剑中第一个就是“客户第一”。这质朴又简单的价值观,折射的是企业在商业前进轨迹中最本质的追求,也是关乎企业发展的根基与核心。
如今,在多变技术和时代发展之下,用户越来越反感企业的作恶——新商业时代之下,科技企业发展的底线就是不作恶。通过尔虞我诈,牺牲产品体验,互相诋毁等手段来阻碍同行的发展,来争夺眼前的短暂利益,于行业来说就是束缚发展的短视行为。引领行业的企业,应该有更大的格局和未来。
商业体量大到一定规模,就不是单纯的商业了,必须考虑社会影响,考虑到能为这个行业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而一个公司在考虑如何前行、如何发展未来脚步之时,除了自身利益,考虑他人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才能获得更多机会和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