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花源记》初三复习试题

2019-09-10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桃花源记渔人桃花源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 (朝代)的 ________ 。

2.在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哪几篇题目中有“记”的作品? ________ 、 ________ 。

二、解释加点字:

一词多义: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

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

古今异义:

阡陌交通: 古义:( )

今义:( )

无论魏晋: 古义:( )

今义:(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 )

今义:( )( )

其他词解:

1.捕鱼为业:( )( )

2.缘溪行:( )( )

3.芳草鲜美:( )

4.林尽水源:( )

5.桑竹之属:( )

6.阡陌交通:( )

7.往来种作:( )

8.问所从来:( )

9.具答之:( )

10.咸来问讯:( )( )

11.自云/先世:( )( )

12.妻子邑人:( )

13.辞去:( )

14.既出:( )

15.及郡下:( )

16.诣太守:( )

17.寻向所志:( )

18.欣然规往:( )

19.寻病终:( )

20.后遂无问津者:(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复前行,欲穷其林。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四、中心与内容:

1.本文塑造了一个 ________ ,反映了作者 ________ 的愿望,表现了作者 ________ 和 ________ 的想法。

2.全文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可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了 ________ 的经过。其中,“ ________ ”引发了渔人好奇心,因此寻到桃花源。

(2)第二部分(第2、3段):写了桃花源中 ________ 的生活氛围和 ________的社会风尚。其中第2段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表明此地 ________ ,“ ________ ”反映此处生活宁静,“ ________ ”揭示桃花源百姓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第3段中,“要”、“延”展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________ 和 ________ 。“不足为外人道也”直接说明了 ________ ,也为下文 ________ 埋下伏笔。

(3)第三部分(第4、5段):写了故事的结局:先写渔人“ ________ ”、“ ________ ”,再写刘子骥“ ________ ”,都为桃花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含蓄地表明了 ________ 。

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接近口语,其中“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这些成语都出自本文,并沿用至今。

五、思考与理解:

A套

阅读《桃花源记》第二至四段,完成练习:

1.文中塑造了一个理想社会,后人称之为“ ________ ”。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桃花源中土地肥沃、环境优美、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没有剥削与纷扰,这些描写具体表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

B.桃花源中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外界人,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远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里安静祥和的生活。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中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若无,寻觅不可得,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D.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中人不禁对自己与世隔绝的时间之久,对外界变化一无所知而惋惜不已。

B套

3.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初极狭”说明了桃花源隐秘难寻。

B.桃花源中人自述来此的原因反映了他们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

C.选文主要从宁静的生活环境的角度表现了桃花源的美好。

D.文中“妻子”、“绝境”、“无论”、“不足”这四个词语的意思古今是不同的。

2013届静安一模卷

阅读《桃花源记》第1、2段,完成练习:

1. 以下信息和陶渊明无关的一项是:( )

A.东晋诗人 B.五柳先生

C.《读<山海经>》

D.婉约派代表人物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项是:( )

A.“忽逢桃花林”的“忽”表明渔人的发现实为意料之外。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绘了桃花源里美丽夺目的景致。

C.“仿佛若有光”和“初极狭”表现了桃花源入口的隐秘。

D.“黄发”两句从老、幼着笔,更能体现桃花源人的安闲。

2014届闸北一模卷

3.阅读《桃花源记》第3—5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内民风淳朴,人际关系和睦。

B.桃花源人对外的态度是感叹向往。

C.略写渔人之答是为了突出源内之情景。

D.“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

2015届二模卷C卷

3.阅读《桃花源记》第3—5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描绘出桃花源宁静悠闲的生活环境。

B.选文第②③段為桃花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C.选文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D.选文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憧憬。

部分参考答案

四、中心与内容:

1.美好的世外桃源;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生活;不满现实;憧憬理想社会。

2.(1)发现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自然环境优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桃花源中居民不愿意被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不能重新找到桃花源。

(3)处处志之;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这种理想社会只是作者一种美好的想象。

3.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世外桃源等。

五、思考与理解:

A套

1.世外桃源。

2.D(错在“惋惜”应是“感叹”之意,桃花源中人并未对此感到“惋惜”。)

B套

3.C(错在选文应是从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两个角度来表现桃花源的美好,并且不分主次。)

2013届静安一模卷

1.D

3.B(错在“桃花源里”,此处描绘的是进入桃花源之前所见的桃花林)

2014届闸北一模卷

3.B(错在“感叹向往”,应是“不愿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

2015届二模卷C卷

3.A(错在此段描绘的应是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与和睦相处)

(本版供稿 长青学校 吕增兴)

猜你喜欢

桃花源记渔人桃花源
A Greedy Story
菊与星
渔人的故事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上)——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08-1921)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中)——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22-1937)
《桃花源记》
打渔人
你心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解读
虚构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