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进程中都市报时政报道转型研究

2019-09-10陈安庆刘阳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19年4期
关键词:都市报时政党报

陈安庆 刘阳

摘要: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发展,立足于社会新闻,定位于都市市民的都市报不断改版,大力转向侧重于时政报道。如此转型方式使得都市报在时政报道方面,形成与党报同质化的内容与风格,一方面都市报增强了时政报道的专业性,但是却不可避免地丢弃原本的市民生活气息特色积累,在与母报的同质化竞争中,产生一定内耗,走上与党报同质化竞争的道路。本文着眼于中国三家主流都市报的时政报道转型现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出在融媒体形式下,都市报进行时政报道转型时,应注意探索差異化路径。

关键词:都市报媒体融合时政报道转型路径

一、都市报时政报道转型背景

(一)外部环境:政策与时代发展引领

媒体融合的提出源于国外,这个概念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而媒体融合在我国作为广泛的研究课题,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传统媒体要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运用现代传媒的新手段、新方法。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媒体融合成为国家战略,传统媒体在开发互联网平台、内容生产方式等转型方面不断寻求新的突破。2018年4月2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了2017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报告显示,报纸入驻微博率达到97%,入驻微信占比98%,入驻聚合新闻APP达94%,自建APP(含集团)达87.5%。地方都市报在报纸与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媒体融合实践,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自身媒体融合的重要目标与重要任务,重视时政报道,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

(二)内部环境:媒体融合的转型需要

从宏观角度来看,媒体融合的一大动因是当下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受众很难像传统媒体时代那样花费大量时间读报纸、观看电视新闻,为了契合受众对于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新闻获取需求,媒体融合趋势不断加强。都市报纸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充分利用受众对于碎片化获取新闻信息的要求,在时政报道的形式与内容上不断革新,保证受众在碎片化时间内,甚至在进行其他活动的同时获取新闻。这对都市报的媒体融合提出新要求,因为时政报道对于普通受众而言,并无较高的关注度,阅读枯燥无味,都市报作为针对于普通人群而非精英人士的媒体,时政报道的阅读量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受众环境和其他媒介竞争的环境中,都市报如何做出创新的时政报道,是非常重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都市报时政报道转型表现

一般来说,时政报道的内容和范围主要包括:党和政府领导人的相关公共事务或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召开的重要会议、举行的重要活动,以及解读新出台的方针政策以及公布具体实施举措等。由此,时政报道可以说是各级党报的“当家产品”。但是,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都市报在时政报道领域不断转型,改变原有的时政报道方式,趋向于大量、广泛、专业化的对时政新闻予以报道,这种现象是否为个例?会导致怎样的结果?都市报的时政报道,如何构建差异化路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研究都市报在时政报道方面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都市报类媒体进行案例选择时,本文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为了体现媒体融合政策引导的作用,本文选择研究的时间节点为2013年及2018年,试图从对时间这一变量的控制中,发现媒体融合政策引导对于都市报进行时政报道转型的影响,比较两个时间节点处的时政报道数量与内容等方面的异同,总结规律。

第二,由于我国具有特殊的报业管理体制,各省报业集团下均辖该省的党委机关报以及该省的主要都市报。本文在选择案例时,囊括党委机关报和都市报,将二者的头版时政报道内容、版面设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在不同时间节点下,党报与都市报在时政报道方面的差异。总结媒介融合进程中,都市报在时政报道方面的转型规律,展现其在转型过程中向党报靠拢的趋势。

第三,都市报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对于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的利用与开发也是一项重要的转型内容。本文将对所选案例的移动客户端上的时政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归纳其在移动客户端上的时政报道特点,在结合互联网等新平台的过程中相对于传统报纸,做出哪些改进。

基于以上三个原则,本文选择我国影响力较大的三家都市报纸《三湘都市报》、《扬子晚报》、《贵州都市报》作为案例,对其报纸头版、客户端发布的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将之与其母报(《湖南日报》、《新华日报》、《贵州日报》)的报纸头版对于时政的报道进行比较,从标题设置、版面编排和客户端时政报道特点三个方面,归纳总结都市报时政报道转型的表现。

(一)报纸时政报道标题设置

下表节选了2018年3月与4月同时间都市报纸和党报相同的时政新闻标题,以此分析都市报纸时政报道新闻标题的特点。

都市报对于时政新闻的报道在标题上,呈现出与党报雷同的特征,甚至于比党报的标题更加详细,并且对于所在省的时政新闻报道更加重视。

(二)报纸时政报道版面编排

相比于2013年以前,近年来都市报对于时政报道的力度加大,体现在数量与版面的配置上。头版位于头条的时政报道占比98.2%,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省内重大时政报道,在版面配置上,都做为头条的方式呈现了。

(三)客户端时政报道特点

截至2019年4月17日,《扬子晚报》旗下新闻资讯平台“扬子头条”,安卓系统安装次数达17万次。《贵州都市报》移动客户端“都市E家”2018年10月上线,截至2019年4月17日,下载量约4万次,2019年4月25日升级上线“都市新闻”APP,提出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都市新闻”传媒体系。湖南日报社打造的新闻客户端“新湖南”供用户阅读《三湘都市报》等其他湖南新闻资讯,截至2019年4月17日,安卓系统安装次数达224万次。

“新湖南”客户端于2015年8月上线,通过智能定位到区县,为用户推荐新闻资讯,除此之外还包括湘江、湘人、湘财、湘问、湘影等频道。实现了真正的产品协同和数据互通,客户端界面右上角设置“读报”入口,点击进入后可以选择阅读与纸质报纸完全相同的《湖南日报》和《三湘都市报》的电子版本。新用户下载安装后,“湘政”这一频道默认选择,并且排到第三位。点击“读报”后,可以在线阅读《湖南日报》和《三湘都市报》,如图1和图2。

相比于传统报纸,客户端看报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自由,并且与网页数字报不同,客户端实现了点击即看的效果,网页数字报还需要更加复杂的操作。客户端看报实现了目录超链接,通过目录,用户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直接阅读,不必再翻阅其他版面寻找信息。

三、都市报时政报道转型影响

(一)与党报同质化的报道

基于对都市报与党报的时政报道内容对比发现,时政报道内容二者重合率较高,在《三湘都市报》的所有头版时政报道中,标题与党报《湖南日报》一致的头版新闻占32.7%,约为三分之一。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报,都采取同样的报道形式,相同的报道角度对时政新闻进行报道,同质化的内容对于党报与都市报本身都具有不利影响。

第一,都市报与党报在时政报道上的同质化,会降低受众对于都市报的忠诚度,当读者完全可以通过党报这一张报纸,就能满足对于时政新闻的阅读需要时,都市报就会被边缘化,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市场占有率就会下降,导致都市报原本的市民生活报特色减弱。

第二,都市报与党报在时政报道上的同质化,会造成时政新闻报道的片面化、碎片化,缺乏差异化特色的时政报道没有亮点,都市报原有的市民生活服务特色和舆论监督报道特色弱化,难以贴近都市市民生活、通俗接地气地呈现市民化最关注的话题、针砭时弊的监督性调查性报道,无法在重要版面、显著位置配置呈现,导致都市报市民民生化的定位减弱。对于党报来说,权威的时政报道追求严肃性、大气沉稳,但是都市报在操作时政报道中,并不要照搬照抄党报的操作手法,而是寻找都市报定位中的民生化表达、找出普通市民感兴趣的时政报道传播点,寻找符合都市报定位和风格的角度切入,将重大时政报道,做接地气的民生化解读。

第三,一定程度上,都市报与党报时政报道的同质化,导致采编资源浪费现象不容小觑。媒体为了集中报道某一党和政府的活动、会议,大量的新闻采编都会参与到其中,在这期间,其他类型的报道就无法全面顾及,既是对于媒体采编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是对时间和经济资源的浪费。并且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同质化的新闻浪费了版面资源,有的报纸采取扩容的方式,导致了“厚报时代”的来临,使得“新闻纸”变成了“信息纸”,在新兴媒体上的同质化时政报道挤占了网络空间,原本信息冗余的界面,变得更加支离破碎,读者找寻高质量信息更加困难。

第四,针对于都市报开发的移动客户端来说,其特色内容应该是对于多样性的社会新闻报道,以及对于市民生活、民生热点事件和问题的深度报道和独特视角解读。市场上存在的新闻类APP数量庞大,本身就面临着同质化内容的风险。这时都市类报纸的移动客户端如果没有做出本地特色和民生化、差異化特色,不仅自身竞争力无法提升,还会导致客户端对用户的吸引力下降。

(二)专业性报道能力不足

时政报道作为各级党报的“当家产品”,无论从记者的专业角度还是从受众对于党报的权威性认可角度,党报在时政报道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而都市报的定位方向具有市民生活化、服务化特色,也因此都市报的本质是市民生活报,展现世间百态的社会民生新闻,是都市报和党报的差异,都市报的读者定位就决定了市民生活、人间百态,与普通百姓密切联系的新闻。所以,在时政报道方面,很多都市报年轻记者,和党报老时政记者相比,一定程度上缺乏相应的专业性,对于时政报道的民生化解读、本地化解读缺乏相应的报道角度。新生代和央视调查数据表明,《三湘都市报》读者中属于公务员、教师、医生、律师、白领等良好职业者比例为49.4%,所以,都市报受众多为普通大众,他们对于时政报道并不敏感,部分都市报年轻记者编辑缺乏经验,若刊发出缺乏专业性的时政报道,会对受众的政治参与、政策理解等造成一定影响。

(三)与母报竞争出现内耗

党委机关报作为各都市报的母报,肩负着时政新闻的采编任务,服务着党报受众,具有固定的用户群体。尤其是近年来,报纸行业面对“断崖式下滑”的危机,在外部财政支持、政务合作,内部运营创新、媒体融合等主客观要素共同作用下,投放到报业的资源逐渐开始集聚到党报。一些报业集团已经开始呈现出“母报养子报”的状况,这与以前的“子报养母报”恰恰相反。党报除了影响力依托新传播渠道迅速提升外,经营能力也全面上扬。如果同一传媒集团内的都市报与党报形成同质化内部竞争,对于报业集团来说无疑会加大内耗,对双方都不利。

四、都市报的时政报道转型路径

(一)构建差异化路径,形成时政报道特色

1、注重典型时政新闻,加强与受众的贴近性

优秀的都市报时政作品的共性即是采用平民视角和平民话语体系,而不是所谓的专家学者视角,也不是官员的视角,都市报要完成“官方喊话模式”到“平民大众聊天话语体系”的文本转变。作为报业集团领导下的都市报,在时政报道层面有一定的时政报道任务。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形成符合自身定位、专业化、特色化、民生化、本地化、差异化的时政报道,是每个都市报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报道角度应该更贴近民生,报道内容应更具可读性,报道形式应力求创新活泼。例如,2010年1月20日《三湘都市报》报道领导干部财产公开时采用的活泼手法,称为“晒家底”,(如图3)极大的降低了受众对于新闻报道的理解难度。

都市报和融媒体需要从材料的字里行间去寻找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和报道方向,记者、编辑再继续深入采访,深挖其中的故事和细节,用大众聊天的拟态,用老百姓说话的方式,讲述给都市报读者听。都市报记者应该摒弃公式化、程式化的报道模式,要在求稳、求准的大前提下进行创新。要理清都市报的读者关心的是什么,这就需要记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转化,进行领悟和消化。概念化和抽象化的时政新闻,都市报一律不应采用,而是要做到生动、活泼、贴近,坚持都市报长期以往形成的传统和优势。

延展市民对政策和事件的反应,提供给读者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信息。从新闻选材、内容、角度和写法,乃至话语体系上,去寻求贴近市民、贴近百姓。都市报要在市民实用性、贴近性、服务性上多做探索。

2、强化读者反馈互动,着眼深度报道与评论

都市报不应该成为党报新闻报道的复制品,而应该做成党报时政报道的深加工产品,在对时政新闻的选择与内容的编排方面,要注重深度,做到真实有效的为政治服务,使得受众获得更好的政治参与体验。客户端应该发挥依托互联网的长处,积极主动与受众互动,及时获得反馈,采用实事评论、创建交流社区、直播分享等形式,使受众参与到政治话题讨论中。传统报纸在时政报道方面都是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如图4),但是由于时间滞后与难度较大,不是最佳的路径。在客户端中对于H5、短视频、AR等新技术的运用,会使时政报道极具趣味性与吸引力。都市报作为非严肃性的媒体,更加适合采取活泼创新的方式,推出时政报道产品。

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强调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新闻已经从传统的采写报道,逐渐变成制作具有创新意义的融合产品,并且这个过程伴随着媒体的构造、采编的流程、生产的机制的变化。

媒体融合,实际上融的是新闻生产方式、呈现形式、传播方式以及传播平台,和自媒体争夺的是用户使用时间。从采编生产方式而言,传统媒体的“记者前线+编辑后方”的简单模式,现在已经走向“编辑部策划统筹+数据算法支持+记者前线+可视化智能化技术融入+极速推广+产品经理统筹”的多线性协作模式。在新闻创作或报道中,要建立数据和算法意识,要有互联网思维、发在报纸上的内容和发在新媒体客户端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新媒体文章要有“网感”,对于当下热点、流行导向进行研究判断,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使得报道自带动力,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新媒体客户端传播中,要打破“复制+粘贴”的“搬运工”式的纸媒体刊发模式,需要做文本改写,精心提炼故事、汲取金句,集合网友观点,实现文本增值。围绕融媒体环境下不同的传播平台和受众特征,生产适合视频、音频和数字传播渠道中,符合不同介质平台传播规律的作品。

3、关注民生时政报道,立足本地与受众联系

都市报应精选百姓关注的议题,将时政新闻“落地”,与本地新闻进行联动,运用“本地化”的处理技巧,寻找时政报道与读者的最佳契合点,使时政报道从“本报讯”变成“家乡话”,勾起读者对于都市报时政报道的兴趣。在碎片化信息的时代,新闻客户端也存在内容同质化的现象,但是作为地方都市报,只要做到立足本地(如图5、图6),在立足本地的基础上,将自身品牌人格化,角色定位于本地群众身边的信息提供者,就可以做出创新的内容,不会与其他客户端内容重合。

都市报记者、编辑要树立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更接地气地服务老百姓、服务读者。采写中突出有价值、读者关心的内容,根据读者和市民的需求,进行采写编辑,突出市民感兴趣的内容。报道方式上,多特写、少流程,善于把真正的新闻元素放大,力求打破常规的“八股文”,找准符合都市报民生生活化的切入角度,做好新闻。善于透过小人物、小事件做出以小见大的巧文章。

4、提升都市报记者水平,转换编辑话语模式

媒体融合之前,都市报竞争社会新闻的短长,而现在要比拼时政报道的高低。对于都市报时政报道而言,这样的竞争难点在于面宽、线长、对象多样、题材广泛。时政报道相对其他报道领域难度更大,因为政治性权威报道要观点突出,信息量大,并且对记者和编辑来说,政治把关能力和驾驭能力要强,包括对大政方针和本地落地政策的把关能力、消化能力、驾驭能力、理解能力、本地化表达、民生化表达的操作能力。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要政治家办报”。这句话到现在依然适用,时政报道的最基本特点是政策性强,不仅涉及地方党政机关的活动、会议还涉及政策法规。这些内容的报道对时政报道记者、编辑有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时政报道和社会民生新闻来比,要求记者编辑要有更强的理论水平、政治水平、业务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果记者、编辑对地方的区情区貌不了解,对大政方针政策和最新的中央精神不了解,对最新一届地方政府党政领导班子的思考和想法不了解,很难做出深度的时政报道。譬如时政报道日常采编会议时,首先要深入了解会议精神,仔细分析案前材料,理清报道思路。

都市报和党报采编人员考虑最多的是安全操作、安全生产。提高报道深度,增强报道时效性要在遵守宣传纪律和尊重新闻规律,以及确保政治安全的前提下。很多官方政府文件和材料,涉及面广、数量庞大,编辑和记者必须做到既要提纲挈领,要有高度,还要有落点,在第一时间找到符合报纸自身定位的传播重点。

关键的、符合各自报纸定位的新闻信息点和传播点,需要独具慧眼的记者、编辑去“淘金”,要对材料圈圈点点、划出重点,找到符合各自媒体报道的角度。官方大部分文件材料,是作为汇报工作、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果的材料,使用的是述职话语体系,并不是为新闻记者专门撰写的。所以,媒体记者在使用材料时需要做话语模式的转换工作,即使用新闻手段将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转化成普通老百姓能看得懂的表达方式,以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在做政策解读报道时,采编操作中避免务虚,新闻点必须要落到实处。要避免死板、要抓鲜活的现场新闻,要加大信息源以丰富报道内容,多引用直接引语将报道做“活”。

(二)关注社会性新闻,有效整合新闻资源

面对大量的新闻信息资源,都市报应该按照既有原则进行信息筛选。以社会新闻为主,满足普通受众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关心。不盲目跟风,被社会大环境牵着鼻子走,要牢牢把握自身的报道原则与导向。在自身差异化路径的贯彻中合理进行新闻策划,有效整合、配置新闻资源,注重新闻价值。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客户端在视频直播方面日趋成熟,传统报纸时效性虽高,但是无法做到报道实时新闻,而客户端依托于网络可以采取直播这一新的新闻呈现方式,对于时政报道的直播,也不再拘泥于对政治活动的原本播报和会议的整场直播,还可以在政治活动期间关注普通民众,获取大众对于当下时政的看法。

(三)强化非文字功能,凸显时政报道特色

版面作为报纸必不可缺的一大要素,其非文字功能不容小觑,最突出的是版面在引导阅读方面的作用。根据对本文所选案例的统计分析,有32.3%的頭版时政报道将标题以小号字放在侧边,其他均放到最中间上端位置,采用最大号字体。如图7为2018年2月1日《贵州都市报》的头版,采用最大号字体将时政报道放到头版头条。图8是2018年3月3日《扬子晚报》的头版,将两会特别报道放置在报眉部分,与报头平行。

积极探索严肃时政报道的民生化、轻松化表达,例如,在时政报道中加强解读,为普通百姓释疑解感,这样可以有效增强都市报时政报道的亲和力。并且在新闻采写、版面语言中做到与党报有差异,主要体现在选题、编辑、标题、图片等方面。这样才能使得原本枯燥生硬的时政新闻,增强可读性、可信性、可用性。

通过位置、字体大小、笔画粗细、是否附图等来进行时政报道的排版,其传播效果无疑具有较强的差别,针对报纸原创的时政评论、深度访谈等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新闻应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如头版头条,报眉,或用突出的颜色加以强调,以增强传播力。在客户端上,除了对于文本排版的设计,还有其他非文字功能可以利用,例如利用算法进行个性化推荐,都市报客户端内容包括的种类较多,但是用户的需求确实具有针对性的,采用智能算法协助,获取用户偏好,生成用户模型,可以使受众主动寻求推荐,提高用户粘性。

在当下媒体融合进程中,都市报的转型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坚守都市报的原则,秉承都市报的办报原则,采取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为中心,生产针对性内容,形成差异化路径,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猜你喜欢

都市报时政党报
My Hometown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时政要闻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时政
时政
都市报读者调查与发展对策
喻华峰:《南方都市报》总经理二审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