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2019-09-10罗延坤
罗延坤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到北京市海淀区图强第二小学12载,伴随着学校一次次的攀升发展,我也由一名青涩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海淀区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对我来说,在图强二小的日子里,写满我的成长与收获。
初出茅庐,在摸索中求适应
2007年夏天,从象牙塔走向三尺讲台时,我的人生就开始了崭新的篇章。可是我还没有来得及感受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的兴奋心情,就为一下子承担3个班级英语教学的繁重工作而焦头烂额。全新的教材,陌生的学生,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开学才一个月,又迎来了学校的“图强杯”评优课。时间紧迫,经验不足,我感觉有些茫然无措,甚至连什么是“试讲”都不知道,就“狼狈”地上完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公开课。
事后,我认真地做了反思:感到自己面临太多需要学习和摸索的东西,理论和实际尚不能有效结合,很多时候即使自己非常努力地备课,可是最终课堂的呈现与预期的效果还是相差很多。
起初,我很困惑,也很沮丧。但是一想到我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我的学生们负责,我就鼓起了勇气。在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我以自己的实际教学为基点,阅读各种各样的书。在读书过程中,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学的底气。我虚心向组内的教师请教学习,认真钻研新课标,积极开拓教学思路,详细备课,并把一些大学和培训课上学到的先进教学理论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努力钻研,在学习中见成长
像我们这样的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我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都十分珍惜。起初是从同组教师们的课中学习课堂的掌控技巧。之后随着学校“图强杯”评优课和“世纪杯”评优课的相继开展,我的眼界拓宽了,无论在教学理念方面,还是在教学设计方面,我都收获良多。听完课之后,对照听课记录,我把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不仅如此,学校在培养青年教师和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方面大力投资,我抓住学校提供的校际交流学习机会,打破了以往教学的固定模式,学习到了新颖的教学方法,明白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校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的影响下,我渐渐养成了上完一节课马上就写反思的好习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在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进一步充实自我、优化教学。与此同时,我还把教学反思撰写成案例,积极参与论文投稿,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抓住机遇,在实践中促提升
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是鞭策自己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给予了我展示学习成果的實践机会。通过反复备课、试讲、修改教案、反思等一系列活动,我不断进步着。从起初“图强杯”时的无从下手,到海淀区研究课上教研员的肯定与认可,我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不断提升。与教研员探讨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让我眼前一亮。意识到自己平时的教学设计中也可以这么用、这么问。我的课越上越有劲,学生们也越来越爱听。
得力于学校“双培养”计划和自己平时的不懈努力,我连续三届被评为海淀区英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同时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教师,获得了“青年教师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学生喜爱的教师”等荣誉称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为更多的青年教师树立榜样。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图强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