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学校教学方式变革的本质问题

2019-09-10张洁

教育家 2019年44期
关键词:变革教学方式学校

张洁:

对于未来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首先要搞明白,变革的不是简单的改变教学工具或其他任何具体形态存在的东西,而是教学方式,是教育观念态度,是价值观,即要强调“以人为本”。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将在思想观念,教育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为现在的学校带来巨大的变革,推动教育的形态走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和终身化。

2014年,世界教育峰会(WISE)对645位世界各国教育专家进行了有关“2030年的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对于知识提供者,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在线内容将成为主要来源,然后是实体学校和社会环境等;第二,到2030年,个人能力将大受推崇;第三,对于教育学习成果的评估,职业认证和同行认可超过了学校文凭;第四,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大数据将成为促进教育学习的有力工具。

在现实生活中,对未来学校的想象更多来自科技的刺激和资本的驱动。MOOC、翻转课堂、可穿戴设备、3D打印机、交互式电子白板,乃至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新兴技术,不断刷新未来教育的图景。然而,在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一个基本共识——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似乎被高估了。

本质问题的出现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研究协会(IEA)曾经对12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教育系统几乎100%都具备了计算机和因特网,然而只有平均49%的数学课堂和62%的科学课堂应用了信息技术。2013年,美国政府正式启动“连接教育”(Connect ED)计划,推动高速网络和最新的教育技术进入校园,但是美国教育部对2.1万名学生所做的抽样测试表明:当前中学生的阅读与计算能力和30年前相比没有明显差异。2015年9月,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学生数字化技能评估报告《学生、电脑和学习:创造联系》显示,部分国家虽然在教育上加强了对信息化的投入,但是学生的阅读、数学及科学测试结果成效并不明显,原因是我们还没有找到用好信息化的方法。

这说明,技术作为一种“替代策略”应用于教学时,还不足以支撑整个教育系统变革的发生。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绩追求,不计代价地“跨越式”建设——当我们醉心于追逐高新技术时,却丢失了真正可以致胜的人类智能。然而,仅仅将先进信息技术生搬硬套在传统的教育行政化和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不是未来教育。

问题的关键

在2015年5月的青岛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發来贺信。他强调,要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从全球发展形态来看,信息共享、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主流,人们不仅要学习基于读写算的基础核心课程,还要掌握更多的如生活职业技能、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信息与技术素养等,注重自身的发展状况。因此,对于未来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首先要搞明白,变革的不是简单地改变教学工具或其他任何具体形态存在的东西,而是教学方式,是教育观念态度,是价值观,即要强调“以人为本”。在我看来,这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各个方面都要以人的成长为核心。正如当年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而组织起来。”就是说,教育要回归到人的身上,要更加重视人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人的个性化发展,即教育要从“工具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其二,各类技术都是辅助,技术可以改变世界,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变革中的关键因素不容忽视。技术可以解决学习路径的问题,但是技术绝对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从某个角度讲,技术进步肯定会替代教师的部分职能,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等。但是课堂的核心是人,教师处理课堂所具备的人所独有的高级认知能力是机器无法替代的,而这也正构成了学校教育存在的价值基础。

解决问题的手段

尽管任何新技术都不会直接导致学校的消亡,但创新将会成为学校存在的唯一理由。因此,我们必须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教育新生态,构建和谐开放、灵活多元、富有生机的未来学校,扩大教育服务的有效供给,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有能够支撑整个教育系统的教学方式变革。

从学校管理层角度来说,领导力处于教育体系最顶层,负责将教育的系统理解内嵌于各级教育领导的角色和职责之中,推动学校的整体有效运转。因此,一要重构治理机制组织形态,减少学校管理的行政层级,使管理走向扁平化、多元化,师生利益诉求反馈更加便捷有效;二要重构教育边界,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协同合作的学习场景互融,从而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未来教师的本质不再是传承知识,而是育人,是学生成长的引领和促进者,是未来新技术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所以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

从课程角度来说,未来,以问题为导向、以主题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教学将成为主流,因此,教学要为改变学生心智模式而教、为创造而教,要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教学服务,要建设大量的社团、自组织的学习共同体。

从学生角度来说,不能再以我们的所知限制儿童之未知,因为他们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他们的学习方式将变得更加灵活多元,因此,教学要利用现有科学技术的辅助,依托于实践经验支撑,加强自身认知,回归教育的本真。

我们可以想到的是,未来教学的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互联网教学、各类电子设备的涌现等将始终贯穿未来教学的整个进程中:基于大数据,实现学生的自主精准管理;借鉴立体网状思维的互联网,打破封闭的办学体系、传统的教学结构和固化的学校组织形态,促进教育流程再造。

有鉴于此,我的学校在智慧化校园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建成了精品录播课教室,将虚拟电视台和课堂教学现场相结合;建设学校大数据中心,实现学校管理和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整合;结合3D打印项目建设创客创意制作实验室信息特色项目等。我们深深感受到,未来的教学方式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注重终身学习,为学生提供以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定制化服务,实现教育生活的优化。所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最终还是要在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对学习方式的理论实践创新、对新技术的创新融合中落实,以共同推动教育的改革发展。

猜你喜欢

变革教学方式学校
卷首语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学校推介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