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直流输电第一人”李立浧

2019-09-10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43期
关键词:技术员电线杆吊点

李立浧1941年出生于江苏省建湖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电力专家、直流输电专家,被誉为“中国直流输电第一人”。

当了3个月送电工,就转当技术员

时光回溯到1961年,李立浧以数学满分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他就读的专业是高电压技术。1968年9月,李立浧走出清华校门,怀揣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豪情,远赴甘肃兰州,投身西北电力建设,开启了电力职业生涯。

刚到兰州时,李立浧是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建设局送变电工程公司一名送电工,跟其他工人一起,把铁塔和电线杆立起来,再浇筑混凝土。

李立浧当工人是走心的。看到老工人惯用的工艺不是很好,他就琢磨怎么提高工艺和施工安全性。电线杆立杆时,老工人通常会选择两个吊点,把杆吊起来,吊点的位置全凭肉眼和经验。但这样总是很费力,且电线杆上容易产生裂纹。李立浧尝试通过力学计算来选取吊点位置,必要时增加吊点,巧妙解决了立杆时受力不均的情况,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为表现出色,仅仅当了3个月工人,他就被从一线工人调至技术员岗位。

1969年初,刘家峡—天水—关中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这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施工建设的第一项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李立浧参与到项目建设中。

330千伏的施工是我国第一次双分裂导线施工,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一个月都没能架成一档线。见此情景,李立浧想到了材料力学柔索理论中的悬链线方程,经过反复计算,终于找到了最佳答案。他的巧妙设计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个月没能完成的工作,5天内就干成了。

组织中国直流输电“黄埔军校”

1981年4月,长江流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合龙。根据当时计划,这里总装机271.5万千瓦,这些电能将被并入华中电网或直接输送到上海,用来保障华中和华东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从葛洲坝到上海,路途遥远,专家认为,对于长距离电力输送,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比交流输电更有优势。

李立浧被调至武汉的中国超高压输变电建设公司,参与葛上直流筹建,并担任技术和工程负责人。

对整个中国直流输电事业来说,葛上直流工程是学习的开端。

结合葛上直流工程建设,李立浧组織了一系列直流培训班。培训针对不同层面的人员,持续良久。

此后,葛上直流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和首届鲁班奖,它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直流输电技术人才。“说它是国内直流输电的‘黄埔军校’也不为过。”李立浧说。      (摘自《南方都市报》)

猜你喜欢

技术员电线杆吊点
导管架内外布置吊装吊点的有限元分析
一群土专家的“集结”——宝丰村的“技术员”也能治好农业“杂症”
电线杆上的“战争”
转运
船体吊装中吊点的特点分析
别扶电线杆
钦州市牛品改技术员队伍问题与对策
海上钢结构物典型吊点的比较与应用
蓄电电线杆
76000DWT散货船上层建筑吊点眼板的角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