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南赣教化实践对于高校建立良好校风的启示
2019-09-10尹小燕
尹小燕
摘要:建立良好校风对于高校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阳明的南赣教化实践对于消除南赣匪患、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安定、教化乡民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对于高校建立良好校风有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王阳明 南赣教化 校风
提高教育质量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出路,校风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校风指的是一所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带有集体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的态度和行为,是领导作风、学风、教风等全方位的综合反映,是全体师生员工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工作学习态度和校园环境的集中表现。良好校风的建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全面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教师提升师德水平,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等。如何建立良好校风成为新时代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路径不失为一条新路。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文化为高校建立良好的校风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传统文化的深入分析和解读来为建设良好的校风指明道路和方向,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教学质量。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于一身之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种场合褒扬其“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其在南赣的教化实践对于高校建立良好校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王阳明的南赣教化实践背景
明中后期,皇室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暴动时有发生,社会治理存在不稳定因素。南赣地区亦面临着诸多社会治理问题。
首先,统治阶级巧取豪夺,搜刮人民。据《明史》记载,明武宗即位后,立即建了七座庄园,后来增至三百多处。除皇帝外,其他诸王、外戚、甚至宦官等也通过各种形式榨取民脂民膏。
其次,百姓苦不堪言,长久积怨。明武宗生活奢靡,尚武兴兵,地主阶级巧立名目,盘剥百姓。这些极大地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第三,階级矛盾激化,南赣地区多人长年占山为王。较为著名的有江西的谢志山、蓝天凤,福建的詹师富、温火烧等,这些人长年与官府敌对,劫掠百姓,是社会动荡不安的制造者。
二、王阳明的南赣教化实践
正德十一年(1516年),王阳明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地。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至赣。王阳明凭借其过人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肃清匪患。在平息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他深刻地认识到要维护南赣社会稳定,绝不是只靠武力镇压就可以行得通的,必须“破心中贼”,使南赣全体人民“致良知”,才能从根本上使南赣长治久安。
(一)心中有民,真心为民
王阳明认为安定百姓对于国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统治者如果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心中有百姓,而且必须真心关注民生发展,真切体恤百姓劳苦。他就是这样践行的。在正德十四年时,江西大旱,宁王叛乱,百姓生活极其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他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屡次上书,请求免除正德十四年的税粮。在百姓遭遇水灾时,他又再次上书请罪,为百姓说话,并表示愿意以一己之力承担责任。他也常常拿出自己的俸禄帮助百姓。
(二)《南赣乡约》颁布,规范民众行为
正德十三年十月,《南赣乡约》颁布。王阳明认为,以儒家的道德规范来待人处事,就是实现良知。南赣乡约包括两个部分:前半部分重在分析乡里不治的原因,说明乡约的指导思想、目的与意义;后半部分共16条,是乡约的正文部分。
乡约主要规定了全乡人民要遵守的道德公约,包括督促民众纳粮当差、禁止大户客商放高利贷、禁止差役扰民等。这些乡民共同制定并遵守的约定,有效地规范了乡民的日常行为。同时教育乡民为人要孝悌,要与人为善,做良善之人。王阳明还专门设立了乡村机构,赋予乡村机构“彰善”和“纠过”两大职能。这些实践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安定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兴书院讲学,教化启发良知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关键就是要启发引导它出现。王阳明平定匪乱之后,兴办书院,着力讲学,教化百姓。他在赣州城里重修了濂溪书院,修建了阳明书院等。据不完全统计,从王阳明巡抚南赣到明代末期,与王门后学有关的书院就达到88所。他还挑选当地学术好、行为正的儒生以诗礼之教教授孩童,培养、诱导、顺应孩子的性情。王阳明力图从心底教化百姓,启发引导他们内心的良知,让人能够“明其心”。人们都能按照自己内心的良知来行为处事,社会风气会越来越好,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安定。
三、王阳明的南赣教化实践带来的启示
王阳明的南赣教化实践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封建专政统治,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建立良好社会风气,促进形成安定的社会局面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对于高校建立良好校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重视师生利益,切实为师生谋福利
王阳明在南赣开展教化实践的前提就是真心为民,把民众利益牢记在心。一所高校要建立良好校风,必须重视师生利益,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切实为师生解决实际困难,因为校风是领导作风、学风、教风等全方位的综合反映,领导作风会有风向标的作用,学生学习的风气、教师教学的风气都是校风的直接反映。
在高校,教师的个人成长问题是大部分高校教师极为关注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所以,高校要把教师的个人成长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出台相关的政策,切实地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我校就出台了很多科研方面的奖励措施,这极大地鼓励了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
(二)建立规章制度,调动师生自治积极性
王阳明巡抚南赣时,颁布了《南赣乡约》,通过乡约,约束规范民众的行为,并建立相应的机构,加强管理,这对于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为了建立良好的校风,高校在班务、校务管理时,也可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体现公平、公正性,调动师生自治积极性。比如对于学生上课的考勤,可以施行扣分制度,与考核奖励挂钩。再比如对于教师教务的管理,可以建立教研室管理制度,下放管理权限,让各系教研室不仅指导教师教研,也参与教师管理。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会议、讲学、报告等形式,从思想上引导师生
王阳明在南赣地区大力兴办书院,开展讲学,把自己的思想及治政理念通过讲学形式传播给民众,启发民众良知。
高校要建立良好校风,一定要保持政令畅通,学校办学理念及相关决策要为广大师生知晓并理解。高校要借鉴其传播思想的方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会议、讲学、报告等形式,在师生群体中宣讲学校办学理念及相关决策,加大宣传力度,让学校治校治学思想深入师生心中,让师生从心底里接受学校治校治学思想,并积极践行。比如我校在开学伊始,就由宣统部部长详细解读人才引进政策、学校党建工作,由教务处徙长详细解读教务管理条例,由学工处处长详细解读学生工作管理细则,由财务处处长就出差费用报销的问题做详细解答。这有利于全校师生统一认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结语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影响深远,其南赣教化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是其心学智慧的实际应用,是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高校建立良好校风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好地为今人今事服务。
参考文献:
[1]任福全,李娟,张健.高校良好校风建设探索[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
[2]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1).
[3]周建华.王阳明南赣活动年谱[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
[4]严志伟.德法兼施 教化为本——王阳明社会治理思想及南赣实践[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4).
[5]吴宣德.江右王学与明中后期江西教育发展[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267-277.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度项目“阳明文化与赣南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C18127)赣州市社会科学课题2019年度项目“王阳明的南赣教化实践对高校建立良好校风的应用价值及其实践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9337)
作者单位:赣州師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