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
2019-09-10郭姝含
郭姝含
儿时,我是坐着绿皮火车回故乡过年的。故乡是一个普通的小镇,平凡却又不凡。四面环山绕水,冬暖夏凉,几代人就在这潺潺流水中繁衍下来。
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了,离村口不远处立了许多棚子,红红绿绿的,一个接着一个,有担米担菜的,还有在台上唱曲的。刚走进集市,一片红彤彤的对联和年画便闯入眼帘,童子抱鱼图、三羊开泰图,还有“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和睦”的毛笔字样,打心底里透出美好的期盼。最受欢迎的“节目”则是吹糖人,一块糖稀经老人捏几下,再用嘴一吹,手上就托起了一个生灵。孩子们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恨不得撬开他的嘴看个明白。生意还不算忙时,老人便跟孩子们讲些故事,单看十几双闪光的眼睛,就知道定是有趣的见闻。孩子被大人拽着领子才勉强离开,脑海里还一遍遍回放着刚才听到的精彩片段。
次日一早,公鸡还没醒,便听见远处的锣鼓声。大人们穿戴好衣裳,站在门口,小孩擦了玻璃上的水雾趴在窗台上看。不一会儿,那声音便近了,你可以清晰地听到歌声与奏乐声,这是走街串巷的鼓乐队,几个老练的大爷打头阵吊着嗓子,后面紧跟着锣鼓队和唢呐队,个个衣着红火,头包白毛巾,蹬一双新花布棉鞋。不知是冬至的天太过寒冷,还是人们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大家都涨红了脸,最爽朗的歌声响起,奏着最欢快的曲调。等乐队路过门口,算是图个喜气,也得给个二三十元。
每年少不了去山那边的小庙,不管顶不顶用,大人和小孩都会在庙前拜拜,图个心理上的安慰,盼来年万事如意,日子顺风顺水。如果有空闲,还可以到灰土路尽头的那片林子里看看。不同于村里浓厚的年味,这林子远离纷扰的恬静别有滋味。见过没见过的这林子里都有,你不知道各色各样的野花野草什么来头;你不知道路边咀嚼草料的牛群嘴巴张合了多少回;你不知道缝隙中淌过的溪流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处……
忙活一天总算能坐下来闲聊了,单是一碗饭、一盘菜都能引得老一辈人对幸福生活的感叹。在唠家常和“无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的歌声中,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
后來村里通了班车,来去方便多了。街道拓宽,老屋翻新,路两边开设了精品店、咖啡馆、电影院,但凡城里有的,这里一样不缺。只有一样是绝迹了的——村口没了花花绿绿的棚子。看不见棚中吹糖人的老人,听不到棚中婉转悠扬的曲调,闻不到爆竹独特的烟火味。至此,我也不晓得村上还有什么值得向外炫耀的。
又快过年了,我不想归去,但又不能不忆故乡,不能不回想那童年记忆中过年的味道。
【作者系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1802班学生,指导老师:程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