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景增色,点文成精
2019-09-10龙振维
龙振维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写作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记叙文的思路和方法较为简单,因此大多数学生愿意采用记叙文的写作方式。記叙文讲究真情实感,既要说事又要说想。而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跨入初中课堂,所掌握的写作知识和技巧也较为简单,因此他们一开始很难写出真正合格的记叙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一些写作手法入手,从而写出精彩的记叙文,其中景物描写就是学生在记叙文中应掌握的基础写法。本文简要分析景物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景物描写为记叙文画龙点睛。
关键词:景物描写;点文成精;七年级;记叙文
引言:
景物描写,即围绕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进行的描写。这类描写可以为读者创造和文章类似的阅读环境,从而让读者身临其境体会文章,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而记叙文的关键就在于将经历的有价值事尽可能“真”地展现给读者。如果教师在记叙文写作课程中让学生学会在习作中添加一定的景物描写,相信学生的文章一定会变得更加灵动。
一、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主要作用
(一)交代环境,让文章更有层次
很多初中学生在写文章时只注重表达事情经过,不注重文章层次,这是大错特错的。在初中写作中很多学生对一些地点的表述上只会一笔带过。教师应该在写作中让学生判断相关地点对事件叙述的影响性大小,如果地点对文章来说有吸引读者引出下文的作用,可以运用景物描写详细描述地点,从而引出之后的叙事。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习作《这样的人让我××》中,学生需要写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人以及为什么让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这时环境描写有助于表达学生在某件事情中的心理状态并且可以为后面作者写的内容做铺垫,从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先举例对比两种作文,一种是直来直去的直接描写,另一种是添加一定的景物描写,让学生进行比较,感受景物描写的特别之处。
(二)侧面烘托想要表达的感情
景物描写可以烘托出文章的主旨,取决于学生想要表达什么样的心情。作文中的欢乐气氛可以用轻快的景物描写体现出来,而紧张的气氛则可以用沉闷的景物描写表现。教师应先通过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向学生举例说明,让学生更易理解景物描写的应用,之后进行仿写练习。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习作《秋天的变化》,大部分学生接触到这个题目都会从景物描写入手,描写秋天来临周围景色的变化。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借这一题目让学生明白并应用寄情于景这一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关注秋天身边人的变化。教师可以抛出问题:“秋天来了,大家有没有觉得自己发生了改变,身边的朋友以及爸爸妈妈也在变化?”随后鼓励学生思考,最后让学生通过景物描写衬托自己的心得。
二、景物描写为记叙文画龙点睛的方法
(一)在适当的地方添加景物描写
在景物描写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会写景物描写,更要让学生学会在文章中适当的位置添加景物描写,不可以让其泛滥全篇。景物描写在作文中出现不求数量,但求合适。教师必须通过例文举例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可以用在开头、结尾以及表现自己情感的地方。只要文章中有表达主旨的地方以及需要交代重要信息的地方,景物描写都可以在其附近作用。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写作训练《争论》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以“争论”为题,让学生通过在矛盾冲突附近添加景物描写感受景物描写的独特之处。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描写知识,让学生在文章中练习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方法。
(二)景物描写的方法要得当
景物描写有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如何控制景物描写的语言。教师可以先引出两句景物描写,让学生体会其衬托的心情,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这两句话:“阳光在云层中时隐时现,天气变得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黯淡无光。”“天空中还是飘着几片乌云,但一切看起来没有那么可怕了,太阳即将从云层中冲出。”之后让学生细细品味两句话中作者表达的不同,让学生得出结论:第一句话表达阴郁纠结的感情,第二句话表达乐观勇敢的心态。这样一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轻松理解景物描写的语言应该如何控制,在学生完全理解这一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相关知识点进行自由写作,最后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纠正,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识。
三、结束语
景物描写并不是单纯对景物进行细节描写,在点名文章的主旨方面有重大作用。学生在作文中适量添加景物描写,会让其作品更加生动精彩,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在自己的文章中应用景物描写。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把握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度”,不可让学生滥用景物描写。因此,在景物描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内容逐渐细化,从而让学生熟练应用景物描写,让自己的记叙文画龙点睛。
参考文献:
[1]徐兰香.添景增色点文成精——“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记叙文写作例谈[J].好家长,2018(60).
[2]肖复兴.椿树东风满院花[J].学苑创造(7-9年级阅读),2018(Z1).
[3]喻晓红. 虚实相生,灵动真切 ——巧借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打造记叙文“虚笔”的写作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2(5):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