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

2019-09-10赵现春辛芹孙希荣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6期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家校合作小学

赵现春 辛芹 孙希荣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更多,对班主任管理的要求也在提高。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推行可以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通过家访、家长座谈和家长课堂等多种方式,联合家长学校和教师等多方力量,共同助力学生成长,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班主任管理

引言

目前,我国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导致家校合作效率低,甚至出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效果相互削弱的现象。由于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和纽带,需要分析总结出小学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分别在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又通过对诸问题的整理和分析,探究出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策略。

1班主任日常管理中运用家校合作模式的意义

正确认识到家校合作的意义,以正确的姿态指导学生,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营造和谐的家校合作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广泛运用家校合作模式可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家校合作平台,利用网络系统形成规范化的家校合作体系,改变了以往固定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呈现开放式班级管理模式。

2家校合作在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班主任对家校合作实践意义重视不足

家校合作教学从理论上讲是一种较好的管理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时并没有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班主任虽然有家校合作的意识,但对于家校合作及其实施技巧不够重视,造成其在与家长、学校双方的沟通中未能正确发挥积极作用,使家校合作效果不够理想。有时甚至因班主任对家校合作不重视,造成家校沟通不畅,制约了家校合作的有效实施。这一点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尤其要加以规避的。

2.2班主任沟通能力及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纽带,班主任的沟通能力及综合素质决定着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如果班主任自身素质不全面,就会影响到学校与家长的顺畅沟通,不仅无益于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及同学关系等综合情况,还有可能因沟通能力欠缺导致与家长间出现矛盾,并在与学校的沟通中不能清晰传达家长诉求,制约了家校合作效果。

2.3日常管理压力影响了班主任工作开展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在工作中面临着较大的工作负荷和压力。作为班主任,不仅要负责本班学生学习成绩,还要关注班内学生生活、身心发展等各方面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其身体状况、综合能力大小都直接影响到其工作态度和工作开展的质量及效率。加之素质教育的内容考核,种种原因导致不少班主任在工作时会出现疲于应付的情况,甚至逐步丧失工作热情。长此以往,难免会造成其工作失误,以及忽略與家长的有效沟通或减少对相关活动的参与,影响家校合作工作的有效开展。

3家校合作模式在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的运用

3.1树立班主任家校合作意识,调动家校合作积极性

由于教育机制未及时更新,所以在如今大多数小学中,班主任都没有专门经受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只是通过长时间对学生进行管理而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方式,所以大部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问题理解中,还处于感性的认识阶段,所以为了保证家校合作的背景下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的效率,前提是提高班主任家校合作的意识。意识和思想都是人类深处影响最深的地方,只有强化班主任家校合作的意识,才会让班主任形成动机,并产生一定的行动。在班主任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后,还需要调动班主任开展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对此,学校方面可以开展思想教育,让班主任从内心就体会到开展家校合作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对管理的促进作用,最终喜欢上家校合作的管理方式。适当的奖励制度是推进人不断向前的动力,通过有效的竞争来换取不容易触摸到的“财富”,可以充分提高班主任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

3.2班主任要明确家校合作目标,促进家庭教育良性发展

在学生的成长、求学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最重要的场域,家长和班主任是搭建家校共育环境的主要角色。家长和班主任如果能够协同引导学生的学习,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中最了解学生的人,小学高年级学生正从儿童期向青少年期快速过渡,心理上还很不成熟。很多小学生希望能够获得成人的权利,希望从父母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但对于小学生并不健全的人格现状,班主任应该积极与家长展开对话,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向家长进行沟通,并引导家长正确、合理地面对学生的身心变化,增进学生人格的养成。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对社会的不了解,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而家长往往将问题归咎于学校教育上。事实上,自学生入学就将所有的责任归于班主任,是当前很多家长错误的认知,也是影响家校合作育人环境的主要问题。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长与班主任之间是合作关系,而非“分工”关系。因此,针对当前家长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班主任要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来引领家庭教育,来实现“共同教育”。

3.3确立高效的家校合作沟通渠道

要确保家校合作能够持续、顺利进行并达到沟通目的,需要班主任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一方面,让家长认识到家校合作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增进双方良好合作的想法向家长进行清晰表达,引导家长积极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在和家长沟通时,要注重围绕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来进行,引导家长认识到,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中,不能仅关心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综合素养,建议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有意识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并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的综合潜能,确保孩子品学兼优、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在孩子的学习管理中,方法有失妥当。班主任要利用沟通的机会适时提出建议,如教育孩子时摒弃虚荣攀比的心理,养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和行为。面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家长要及时对学生给予鼓励,并提供有效的帮助,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家校双方的密切沟通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4重视家访模式的运用

班主任应加强对家校合作模式的创新,以家访形式促进班主任与家长间的有效沟通,以登门走访、家校联系卡、电话访问等多种形式增强家校合作效果。比如,以家校联系卡沟通家长,促进班主任与家长交流,便于家长准确掌握孩子动向。家校合作模式在家访环节中的广泛运用,在班主任与家长间构建起一座桥梁,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共同努力。班主任走进学生家庭,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表扬和嘉奖,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结语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发展和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随着时代变迁和学校教育的变革,班主任在育人角色、职责和工作方式等方面都面临着新要求、新挑战,班主任需要发挥好促进家校合作的纽带作用,并持续做好家校合作的基础工作,总结家校合作经验,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合作方法,为家校合作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高云珍.家校合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8(5):89-90.

[2] 张琴.关于小学家校合作,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7(8).

[3] 李慧.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与家长沟通的几点实践思考[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8(22):114-115.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开发区大华小学)

猜你喜欢

班主任管理家校合作小学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性结合
探究班主任管理中对轻与重的把握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