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措施

2019-09-10谭旭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6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保护

谭旭

摘要:环境工程是基于现代化发展,对环境展开的保护举措,其具有时代特征,更是国际性的热度话题。现代环境问题愈发尖锐,为了使其得到解决便需要对环境工程建设进行加强。环境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便是能够对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环境进行评价,并分析环境问题根源症结。因此,本文对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措施进行讨论、分析,以期为环境工程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环境保护

引言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民众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同时经济发展也带了尖锐的环境问题,环境工程的建设能够对环境问题进行改善,于此环境工程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我国较发达国家,发展起步较晚,为了追赶发达国家,抛掉落后的帽子,许多经济发展,都是基于牺牲环境条件进行的,近年来大致地球全境环境,小到我国地区环境,皆呈现较多环境问题。为了使得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有效的环境监测管理必不可少。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投入以及监测不完整

整体而言,群体在面对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抉择时,选择经济效益更为多,因为环境在属性上为公益性,群体从其本身获取的利益有限。政府部门在进行环境工程过程中,对环境监测站进行了建立,但投入资源较为有限,且监测目标多为实验室内环境质量,外部环境却被忽略。

2、监测人员素质较低

环境工程中的环境监测工作,多是经费少、人力少、工作量大的状态,日常进行的工作,内容较为繁杂,没有系统的进行归纳整理,较多情况下,都无法与计划进度契合,由此便造成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同时,质量管理存在较多不完善,使得人员的监测工作形式化,监测效用有限。

3、监测技术保障体系不完善

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中,技术的保障体系较为落后,其表征为技术标准以及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技术,此类便是质量管理水平主要的技术影响条件。现阶段中,对于相关环境的监测标准没有进行更新,更没有经过论证与修订。因此,相应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更为精准的现代化技术存在脱节,无法完成相应的监测要求。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完善措施

1、环境监测质量目标及内容的明确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过程,存在的内容较为丰富,需要采样和运输、储存、将测量方法进行统一、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及记录、实验室清洁性、对员工进行培训、监测环境有关文件编制等,都在环境监测质量的工作范畴内。环境的检测质量进行控制的目标,是在于对检测数据进行完整、精确、代表意义、可比意义的保证,及时环境监测数据的意义,更是对环境质量提出的基本要求。更为具体而言,测量结果在与客观环境存在的差异不大,就能保障准确性;测量结果含有重复性以及平行性和再现性,即作精确性;测量的地点、时间含有典型性,就有代表性;測量的监测以及采样整体过程能够进行比较,就存在可比性;在计划基础上能够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以及周期性,就具有完整性。

2、监测的管理制度完善

管理队伍的素质,是整体监测质量的直接影响条件,需要进行监测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并进行考核机制的完善,总体对检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建立。首先,需要对相关监测队伍的技术水平进行提升,并促进检测队伍内技术交流。其次对于技术的培训方式进行多方向的尝试,比如进行监测现场培训等,选择较为适合培训目标的方式。在考核机制上进行明确,使得学习积极性提升。最后对人员责任进行明确,能促进技术的应用能力,使得整体的技术水平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提升。除此之外,也可以加入竞争机制,使得监测人员在主动性上得到提升。

3、建立外部监测监督体系

外部监测工作以及应急监测工作等,是监测工作中较为薄弱的工作内容,对其进行监督体系的建立,对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极为有效。工业区附近是环境工程展开频繁的地区,环境监测工作不能只进行水质的检测,对于空气质量也需进行监测工作。空气监测存在多变性以及复杂性,该类型的外部监测工作决定了环境治理的条件,便是监督体系发挥作用的具体项目。

4、加大环境监测资源投入

对环境展开的监测工作中,监测的对象也较为不同,比如大气条件、生态条件、水体条件、土壤条件、热污染条件、辐射条件等。不同的条件于不同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强度存在着差异性,由此便需要相关监测人员,对其进行更为有针对性的监测工作。但现实的条件便在于,越是更为精密的设备,其作用往往是针对一个方面,且造价成本较高,监测站的资金便需要更多支持。一方面增加监测站的服务范围,为监测站提供更多的资金收入;另一方面政府需要提供更多资金流,供环境监测进行更为有效的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对于多数监测技术而言,本身所需要的监测精度存在要求,进行科研项目的精度则要求更高,也是为未来环境监测技术的提升进行铺垫。

5、监测工作的效用增强

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落实工作中的环境监督,监督日常化。在环境进行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与部门上级进行反应,并展开内部核实工作,对问题进行确定,并提出解决方向。环境监测部门负责人,需要在日常进行技术的拓展,使得相关监测工作人员,能够对先进监测技术进行了解,并积极的应用在实际监测过程中。与此同时,对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后期的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计划,并提出改善措施,提交相关单位进行确认后实施。由此能够保障环境监督工作在效用上,得到提升。

结束语

环境监测的质量是整体环境工程的先决条件,如果不能有效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环境工程的有效性便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未来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加强,还需持续进行,也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努力,社会人员积极参与。由此,使得环境监测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其效用。

参考文献:

[1] 袁鹏.浅析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性[J].技术与市场,2017,24(5):346-346.

[2] 陈禄祺.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91+193.

[3] 王其臣.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7):69.

(作者单位:大庆高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环境保护
对话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多元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应用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环境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的探讨
政策
环境工程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环境工程监理的相关认知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