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

2019-09-10王健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6期
关键词:外貌自卑案例

摘要:青少年一直是社会密切关注的群体,随着这些年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网络的发达与普及,在这样的快节奏发展的大环境下,对青少年产生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被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人才辈出的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也在逐年的增高,对青少年的学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关于青少年负性新闻也一度引起社会的反思,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共同努力去用心做才能做好的事情,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被高度重视。本文也将从真实案例分析入手,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

某市重点高中的高二学生,男,14岁,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对其关心少,家里的独生子。他刚进入这所重点高中时,就感觉到身边的同学学习成绩都很好,都很厉害。原本初中的时候他也是班级的尖子生,如今跟大家伙一比,他就自卑的不得了,他的性格内向,加上正处于青春期,他的身高变高很多,在人群中很显眼。同学们也总跟他开玩笑,说他是“傻大个儿”。脸上也冒出了青春痘,原本相貌普通的他感觉自己变得更丑了,不愿意与别人直视,尤其是女生。他又不愿意向别人吐露自己的心声,包括自己的家人。所以,他跟同学们也很少有交流,他感觉班上的同学可能很少会注意到他的存在,在班级里他不是一个出众的学生,有的任课老师竟然都叫不出他的名字,有时候他在课堂上被老师叫起来发言,他都战战兢兢的。大家把目光聚向他的时候,他就感觉周围的人好像都在嘲笑他。于是,他就会更紧张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注意力也不会集中在老师提问的问题上,在一节体育课上,他的自卑终于暴露了。他去替同学去捡篮球,不小心摔倒了,操场上的同学目睹了这个过程纷纷大笑,他坐在地上默默地哭了起来,从那之后,他变得更不喜欢说话了,脸色也越发阴沉。

他曾在心理咨询室门口来来回回,却始终没有勇气敲门进入,有时候被别的同学撞见他在心理咨询室的门口,他就会假装弯腰系鞋带,或者看看周围的画报。不想被误认为是有“心病”,也不想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所以他一直都偷偷摸摸。直到有一节心理健康课上,老师讲到人际交往的相关知识,他很感兴趣也很想知道如何才能改变现状,怎么做才能交到更多的知心好朋友,于是,他终于鼓起勇气,给心理老师写了信……

案例分析:

首先,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来看,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处于迅速发展的新阶段。这时候的高中生的儿童模式已经被打破,但是成人的模式却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因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上充满了矛盾的色彩,主要表现在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强烈要求交往以及要求理解的矛盾,自主性与被动性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心理会使青少年们去试图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实现其目的,但是又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容易陷入被动。案例中的男生敏感又害怕被人嘲笑,逐渐的导致自我怀疑,这样就容易走向自卑。

同时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人认识自我并急于肯定自我的人生阶段,而自己的外部形象更是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这一点常常被成人所忽视。他们觉得自己的外貌几乎就是自我的全部象征,直接关系着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与尊严,因此不容有差错。于是,他们开始吹毛求疵的研究自己的外貌,像女生会关注自己是否长胖,发型,青春痘,男生则关注自己的身高,肌肉等,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像案例中的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貌,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是正常的生理变化,也是导致他自卑的原因之一。

自卑的实质并不是客观上的差距,而是自我評价过低。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认为,包括自卑在内的负性情绪体验主要是个体对事物的某些不合理观念造成的,因为成绩不好,外貌不如别人,就认为别人一定会很看不起自己,就认为自己很一无是处,这是一种错误的评价,也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自卑者一般都会采取避免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来掩饰自身的不足,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但是会产生孤独的体验,形成闭锁性的性格。如果教育者不小心破坏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甚至自尊心,青少年如果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找不到心理解脱的合理途径,就会引起他们的自卑情绪。

由于认识不足,自卑者在活动前常常有一种我很难成功的消极暗示,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就会使其心理及其行动尽量与这一说法一致,这是一种自我损害的倾向,会使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抑制了能力的正常发挥,结果往往会造成活动失败,而活动的失败又恰恰验证了他们当初的自我认识和期望,从而强化他们的自卑感。自卑的学生往往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特别是那些学习差的学生。

其次,父母忙于工作,疏忽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关心。一个孩子的人格是否完善,与父母亲以及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青少年在需要关心,需要倾诉的时候,最亲近的人是但像父母都都无法开口,这就会使青少年将问题积攒在心里,越来越严重。

那对于该生的问题,应该如何才能更好的得到解决呢?

第一:要加强体育锻炼,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应该鼓励他们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发挥特长,展示优势,证实自己的价值,以此提高自信。而由这些方面的成功所带来的自信,会迁移到其他方面的成功所带来的自信,会迁移到其他方面的活动和学习中。就可以使自卑者成功的走出困境。自卑者的性情导致了无规律,懒散的生活习惯,而无规律、散漫的生活也会加重自卑。所以,可让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通过锻炼来缓解紧张的心情,从而克服自卑,提高自信。

第二:改变认知,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在面对想要逃避的环境时,要多给自己鼓励。要明白,就无论多么成功的人,也都是有自己的缺点的,要多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并让自己的闪光点成为自己的优势和做很多事的自信的来源,而不是一直纠结于自己的缺点,缺点也可以通过努力变成有点,何况人无完人,人人都是有缺点的。要明白,自己跟别人是一样的。

第三:要大胆的去尝试,去努力。去结识那些你还很陌生的朋友,体验你曾将不敢体验的事情,不要害怕失败。每次给自己定一个小小的目标,慢慢去实现,也可以每实现一个就奖励自己,把自己打开,结交朋友。

经过与心理老师的几次交谈,男孩终于慢慢开始学会改变,也慢慢接受自己。他再也不觉得“傻大个儿”是同学们的嘲笑,而是一种亲切的称呼,在高二的时候,他成为了班级的班长。

作者简介:

王健 1993年10月生 女 汉族 籍贯:辽宁大连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生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外貌自卑案例
样板案例
自卑的三个真相,你知道吗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奇特的蛇鹫
写好人物外貌
外貌与内在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自卑,本质上是自虐
自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