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怀教育理论对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启示

2019-09-10翁小洁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翁小洁

摘要:关怀教育理论对我国的道德教育建设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主要集中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中,而对于提神教师职业道德运用和启示研究较少。关怀教育对于我国研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将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对于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在树立教师德育榜样、构建师生关怀对话、拓展学生关怀实践,巧用肯定评价等三个方面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关怀教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专家学者竭力研究国外教育学对职业道德的相关理论和文献,旨在为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拓展新的思路。大连大学的刘春教授对1956-2015年期间1170篇SCCI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研究,并从中发现教师专业主义、道德整合理念、伦理关心、精神关怀教育和教学道德是当下关于职业道德研究最中心的五大方向。反观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关于伦理关心和精神关怀即是关怀教育理论的研究,但是关怀教育的运用更多的集中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在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方面的运用和研究较少。关怀教育是基于美国教育家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而被提出的,关怀教育理论不论是对我国的道德教育建设和改革,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诺丁斯认为关怀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核心,从而肯定了关怀的重要性,她指出关怀是一种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互惠互动的伦理关系,关怀模式的道德教育应当包括榜样、对话、实践和肯定。对于我们高校教师提升自我职业道德水平有以下三大启示:

一、树立教师德育榜样

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对人之间的主体灵肉交流活动,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是人格与人格的相遇”。要让学生学会关怀,最有效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关怀,更不是让学生别动地去关怀,而是让学生最直观地感受到关怀,感受到道德,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展示出道德榜样的作用。向学生展现自己的社会关系范围内怎么关怀,这就是道德教育的全部,也是榜样之所以发挥道德教育作用之所在。在我们与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我们需要同时充当着榜样和关于者的角色,一方面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提升自我修养去规范日常教学行为,让学生在我们的举手投足间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为了维持这种榜样的力量,我们就需要不断提升作为关心者即教育者的道德理想和信念,时刻用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武装自己,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在与学生的思想碰撞中,悉心指导和呵护学生的伦理情怀。

二、构建师生关怀对话

关怀的师生对话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对话,教师应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心声才是付出关怀的第一步。唯有用心倾听,教师才能明了学生的想法、意愿、情绪等,得以站在学生的视角去洞察世界,鼓励学生去探索、质疑、求证、总结。在这个构建关怀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则不断提升了自我反思和自我对话的能力,特别是对自身道德和价值观审视,最终达到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自省。师生之间关怀对话有两种作用,一种是当教师自身发生道德偏差的时候,可以帮助教师通过深思熟虑之后在做出决定,另一种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充满关怀的人际关系。总的来说,关怀的对话使教师对学生了解更多,从而更加确定学生所需要的关怀,也肯定自身能够给予的关怀,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在助力自身的职业道德发展。

我们应认识到关怀的师生对话应当是民主的、平等的、创造的、多元的,而不是利用教师权威而进行的一种形式对话。首先,师生的对话应该是建立在民主和平等的基础上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端正对自身的认识,摆脱教师权威,发自内心地和学生发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其次,我们还应当提升自我的教学创造力,鼓励多元化的师生对话。教师可以借助当下社会热点或者是学生关心的实事话题,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教学媒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场所等进行多元化的对话。最后,我们还应当强化自身的道德情感规范体系,在对话中更加关注学生道德和意志的培养。

三、拓展学生关怀实践,巧用肯定评价

关怀教育理论中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要在关怀中培养关怀能力,也就是通过关怀实践,去帮助学生锻造思维,打造特殊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哲学。作为教育者,教师应当有计划地去准备和筹建关怀发生的各种实践范围,有时候甚至需要有意识地去拓展这种实践范围,从而让关怀教育自然而然的发生。这正如诺丁斯所认为的那样“如果我们希望人们过一种符合道德的生活,关怀他人,那么我们应该为人们提供机会,是他们练习关心的技巧”。这对于我们教师队伍的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学生的德育工作不当只停留在课堂书本知识,更不是流于形式的校本课程拓展,而是真真切切将对于学生的这种关怀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什么是关怀,如何关怀他人,从而形成关怀思维。同时,在实践中,我们教师还应当及时地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进行肯定和鼓励,这是关怀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关怀教育的魅力之所在。关怀是一个“需要-辨识需要-关怀-认可反馈”的循环过程。

我们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也应该得以相应的提升和改进:一是我们应该关心当下形式与政策,紧跟时态潮流,把握社会热点,有方向性地去拓展学生品德教育的新阵地;二是我们应当热爱自己的职业,不断研究和钻研新的教学方法,使得我们的教学更加生活化、多元化、具体化、科学化,把教学目标同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三是我们还应当坚持“终生学习”的理念,積累和拓展自身的文化专业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以知识,更要教授以他们为人做事的道理和至美至善的品德。教师善用关怀教育理论去组织和开展教学工作有助于教师在“关怀”中体会关怀的真谛,在关怀学生的同时,自我审查和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刘春,曾晓娟,宁先达.大数据视野下的国外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思考:以SSCI相关文献为载体[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09):46-55.

[2] 鲍娜娜.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04):7-8.

[3] 沈敏.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网络财富,2009,22:27-28.

[4] 王清风.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01:37-40.

[5] 李慧方,罗生全.教师专业素养养成:学习共同体视点[J].教育理实践,2015,35(14):26-28.

[6] 郑慧君,胡玉梅.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16:140.

[7] 刘卫平.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的自觉提升[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4:101-104.

[8] 马蒙蒙.基于关怀理论视角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读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J].交通职业教育,2010,(01):30-33.

[9] 侯晶晶,朱小蔓.论基于关怀式道德教育的道德学习[J].当代教育科学,2005,(04):15-19.

[10] 周中之.高校德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反思[J].北京教育(德育),2016,09:19-22.

(作者身份证号码:35012419XX11031106)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师
浅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