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层次思维促进教学减负增效

2019-09-10谢红新

教育家 2019年47期
关键词:校本素养思维

谢红新

当今社会,信息科技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广泛,机器已经取代了大量的人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素养呢?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3个方面、18个具体素养中绝大多数都与高层次思维密切相关。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在实施《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简称“绿色指标”)的过程中,已将高层次思维指数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面对当前教育形势,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着力对核心素养和绿色指标要求进行校本化的理解、转化,形成校本化的表达。

专家领航 前期奠基

高层次思维的内涵是什么?学校为何要进行高层次思维课堂转型研究?广大一线教师并不是十分理解。因此,学校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王沛教授团队和各学科专家,举行了多次相关讲座,使教师们对这项研究产生了一定认识。我们利用校本研修的时间,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专家提供的相关专业书籍和论文,促使大家对高层次思维的内涵和研究的必要性有了深入的认知。之后,学校在不同层面、不同教师群体中展开讨论,产生思维碰撞,并在教研组内和学校层面进行学习交流。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其中元认知和创造性思维在中值以上,批判性思维水平在中值以下。父母的学历与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有较明显的正相关作用。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学校成立了高层次思维课堂转型研究中心组,定期召开课题中心组会议,以中心组成员带动各教研组成员,从而推动研究进程。经过一系列校本研修,在学科专家指导下,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色,列出了本学科的高层次思维体系框架。

试点聚焦 实践推进

由于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占课时最多,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在学校中能进行研究和实践的教师也最多。因此,學校选择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学科作为试点,进行高层次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

基于前期研究和思维框架,三门学科各选派一位教师进行高层次思维课堂教学组内展示。我们发现,第一,虽然前期学习了如何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品质的策略,但是理论学习过于宽泛和笼统,针对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品质的具体策略还较少;第二,翻转课堂还是不够彻底,我们已经开始努力尝试从学生出发,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品质,但是仍旧没有完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课堂中有留白,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第三,课堂已经开始转型,但是如何有序列地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品质,需要我们进行整体性的规划以及对于教学材料的整体性把握。

全员参与 整体实施

基于语数外三门学科的研究经验,学校通过教学展示、评比,使各科教师都深入了解高层次思维课堂的特点。接着,学校发动每一位教师进行高层次思维课堂教学设计,并结合“立德树人”课堂教学展示、学期教师培训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高层次思维课堂教学研讨。

为学生高层次思维品质的形成创造条件,助力他们未来的发展,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优质平台,提升其教学水平。这些将是高层次思维课堂研究最大的收获。课堂教学转型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步完善的过程。将高层次思维品质培养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在未来继续研究。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猜你喜欢

校本素养思维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