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为新课改赋能

2019-09-10王向阳

教育家 2019年47期
关键词:感官新课程资源

王向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仍然将信息技术定位于“教学辅助工具”,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使用的表演性、随意性将无法改变,也将导致对信息技术“大投入、低产出”的质疑。新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不再只是“辅助的角色”;它是新课程改革所必需的,要扮演新的角色。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是平台。课程整合是指把分门别类的课程以及特定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紧密联结在一起,构成具有整体效应的课程结构。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大概包括几方面。第一,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这种整合方式主要用于具有相关内容的课程之间,比如“网络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第二,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资源与其他学科整合。通过整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不同学科提供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第三,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其他学科整合。如远程教学、网络教学。

教师教学,信息技术是手段。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将从“主体”转向“主导”。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和教学空间,发挥教师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等各方面的优势。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在课堂外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学习和使用各种教学信息,并能有效地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学内容呈现,信息技术是环境。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更佳。教师创新地运用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图、文、声并茂地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是工具。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学习,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選用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目的地反复练习某部分内容或跳过一定的章节。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计算机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内容。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所学知识就会得到巩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

课程建设,信息技术是保障。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相联系,同时提出了学生应具有收集、处理、使用信息等能力的要求。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在许多中小学开设,课程的性质也从以往的兴趣课转变为选修课、必修课。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意义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更在于让学生运用上述知识和能力为自己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终身学习服务。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信息技术是渠道。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网络不仅是课程共享的手段,还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振能小学)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感官新课程资源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资源回收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