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要抓住关键

2019-09-10褚宏启

教育家 2019年47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关键培育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未来17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予以总体战略安排,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与路径。文件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与学的时间有限,学校资源有限,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突出重点素质,即核心素养的培养。

培育核心素养,不仅是中小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重要目标。1996年,经合组织首次使用了“知识经济”概念,1997年发起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欧盟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面向变化中的世界的核心素养》,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相关报告,都体现出社会变革对于新的人才观、教育质量观的呼唤。从某种意义上讲,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中的关键少数素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只有具备这些素养,学生才能成功地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中,在林林总总的诸多素养中,到底哪些“关键”素养对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最重要?如果将其聚焦为两个,首先我认为应该是培养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是智慧的集中体现,意味着“聪明的脑”;合作能力是情商的集中体现,意味着“温暖的心”。要将二者和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学校的课程要把培养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劳动教育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劳动教育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体力劳动,要求具备更强的创造性思维与更多的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法”比教材更重要,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转变。教师需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让其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营造民主、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校文化氛围和提供相关制度保障,需要“放水养鱼”“放长线钓大鱼”,而非缘木求鱼,更非竭泽而渔。严格管控的教育、死记硬背的教育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

其次,除了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我们还应该突出21世纪应重点发展的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交流能力、自我发展素养、信息素养等。这些是应对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挑战的关键少数高级素养。

教育要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真正為孩子好。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即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育学生的现代性,最终落实到培育其核心素养。总之,只有加强这些素养的培养,才能提升中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之举。

(本文根据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在第三届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关键培育
知识经济背景下优化企业法务体系问题及改进对策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创新网络活动对大中型企业研发绩效动态影响研究
鹏鹏猪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