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到大学再还成长的“债”
2019-09-10
在中学期间“欠下”情商教育的“债”以及学生在情感上的缺失,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成熟度过低,到了大学不得不“还债”。
“老师,我学习根本无法专注,挂科虽然让我痛苦,但改变太难了,如何才能恢复到像高中时那样,一心只有高考,心无旁骛的状态?”“同宿舍的同学令人讨厌,但我觉得自己也有问题,怎么办?”“我和父母说话就有一种要窒息的感受,想摆脱他们又忍不住回家”……这些问题华东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永慧每年都会面对。她在和高校同行交流中发现,近年来,需要心理支持的大学生数量逐年上升,而每年要处理的危机案例数量也有所上升。
“你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多了!”这句话对中老年人来说,是赞美,但对正当青春的大学生来说,却恰恰相反——大学的心理咨询室里,常常有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成绩优秀,却显得特别小,甚至博士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也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李永慧直言,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使她发现,这样的相由心生,背后是学生的人格成熟度不够,甚至停留在中学时期。
“当他们在中学阶段,正该展现青春烂漫,甚至‘无知’的时候,他们往往压抑自己,表现出懂事、奋斗,而当他们真到了要奋斗的年龄时,却已经错过了为奋斗积聚心力的时间。”就在不久前,李永慧接待了一名大三学生,连续挂科使得他失去了继续读下去的信心。
有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开始沉迷游戏,无心学习,明知不该如此,却无法摆脱游戏瘾。更有甚者,一些学生连课也不上,每天躲在宿舍里打游戏、睡觉。学业问题的背后,隐藏的往往是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的问题。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但这些优等生却因为单一的学业成绩评价。而忽视了心理的成长。学生在中学期间,长期处于学业的单一评价下,過于聚焦学业,而习惯性地压抑其它方面,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长期无法消除,不断累积,使学生处于压力敏感状态,及至大学,造成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的爆发。
(摘自《文汇报》姜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