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全媒体时代如何创新性做好民营经济新闻报道
2019-09-10章勇
章勇
民营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重要地位,一再阐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为民营经济发展坚定了信心。
民营企业在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紧跟时代步伐,做好民营经济类新闻报道,是当下新闻媒体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对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媒介融合大势所趋,积极顺应传播多元化
当前,一些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层出不穷,加之国家政策对“互联网+”的提倡与支持,让很多以互联网为平台和基础的新媒体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使新旧媒体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也更加密切,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新闻从业者要顺应这种形势,顺应媒体发展要求。
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已经对传媒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传播渠道上,也体现在传播技术和方式方法上。当前,很多新的传播方式出现,受众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传播方式和载体也有很多可选择性。更重要的是,新媒体中传受双方通过互动,使传播手段更新颖,更贴近现实,更能体现事实,也增加了互动性、趣味性和及时性,使受众的参与热情不断得到提高,这样更有利于对新闻事实的报道。
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对新闻从业者从事新闻业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从业者必须努力学习新的传播方式和技术,利用新的传播方式和技术开展工作。面对各种新媒体不同的功能和传播渠道,不断摸索适应媒介融合特征的新技术、新方法,这是顺应媒介融合趋势的明智之举。
全媒体时代要想做好新闻创新,媒体要把他们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和终端实现与受众之间的信息分享,通过对话实现舆论引导,通过服务实现媒介价值。只有深刻地了解今天新闻传播所面对的受众,真正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和传播习惯,才能在新闻传播中把握主动权,实现传播的最佳效果。
坚持内容为王,以我为主用好新媒体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及新的媒介发展形势的改变,随之带来的是媒体生产流程、盈利模式、管理方式的变革,随着这些变化,媒体生产内容的重要性似乎有所下降。于是近年來,业界兴起一股唱衰只注重内容生产的传统媒体的声音,“内容为王”也受到学界和业界的质疑,不少媒体也应转型的需要,转向“渠道为王”“产品为王”“技术为王”。
实际上,因为传媒产品的特殊性,如何以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读者是包括新媒体在内所有媒体最重要的生存之道。新媒体虽具有“短平快”的优势,但在内容质量上往往不如传统媒体。因此,做好内容是传统媒体应该守住的“本”。尤其是对专业性比较强的民营经济类新闻来说,只有保持内容的高水准才能留住受众。
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全媒体时代要想实现传播最大化,也要善于借助新媒体平台主动发声。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厨房”,就是内容一次生产通过多个新媒体端口多次发布,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内容共享,从而实现融媒体时代的多样性传播,极大增强了传播效果。
创新表达方式,让新闻变得喜闻乐见
报道的表现形式是承载报道内容的物质外壳,二者不可割裂。在做好内容的前提下,表现形式是创新的突破口。“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新媒体平台上短小精炼的新闻内容也在潜移默化中降低了受众对长文章的接受能力。这意味着媒体必须注重对新闻报道的加工处理,既要善于突出重点信息,又要用简明直观的方式呈现报道内容。
着眼于迎接全媒体时代,坚持“内容为王”,使新闻报道变得让读者喜闻乐见,最重要的在于内容生产形式的创新。
具体到新闻采编行为上就是要落脚于:加强新闻整合策划,提高版面语言策划水平,提高新闻资源的整合能力,力求在民营经济政策的权威发布、深度发掘、精准解读上有新提升;及时梳理企业家民意,在社会热点的快速反应、深度分析、有效引导上有新突破,从而做到引导舆论、留住受众;注重新闻后期处理,做实、做短、提炼新闻点,认真做好标题,提高网络易传性,找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布的结合点,进而推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内容。
此外,在当今媒体融合大局下,新媒体结合自身互动传播的优势,正不断进行创新性发展,研发出诸多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和阅读趋势的创新表现形式,符合了互联网传播“快速、直接、新颖、创意”这几点特性。纵观当下新媒体表现形式,可以大体归纳为“H5、图解、视频、交互类游戏”四种,它们相互嵌入,互为补充,以组合的方式出现在新媒体推送中,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文+图”模式,转变为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和使用场景的表达形式。同时,新颖的传播形式也为内容传播带来了更广的辐射度,让信息在互联网的各个传播平台得到爆炸性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