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中外对比下的世界历史部分教学探析

2019-09-10唐志清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

唐志清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的世界历史部分由于学生与其之间的时空距离之大而成为学生在此阶段历史学习的主要屏障。在此客观性的内容属性条件限制下,教学方式则应做出相应的变革,以在一定程度使此缺憾得以弥补而达到使学生“易学”、“会学”的目的。变革的方向则可为能够拉近学生与世界历史距离感的对中国历史的引入,而以中外对比的方式,通过相互的参照在明晰世界历史发展形态的同时,亦能够促自身中外、时空整合下的宏观性历史思维和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历史 世界历史教学 中西对比

人类在除却由地域、自然条件等带来人种、国家、民族、性格等划分,其在本质上皆为“人类”,而不可避免地具有在某些根源性特征上的相似性,而由其结构的各地域历史也便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相似性,当然亦有迥异性,因而中外历史亦便具有可比性与相互比较教学的有效性和价值性。这便为艰难的世界历史教、学带来了曙光,即可运用“中外历史对比”此把利器。而具体对比点,则可定位为:历史某一特定阶段、历史整体发展历程与历史发展变革过程此三点,而依据各自的重点指向,对比内容则分别可為:相似性、相似性与迥异性。

1.中外历史特定阶段的相似性对比

学生一般化的历史学习顺序则当为按照“微观——宏观”,也即“小——大”的原则,而首先便为对历史特定事件或阶段的了解与解读。在此,中外对比法能够介入的原因则在于:凡能够被记入历史的事件或阶段皆当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标识性,而依据人类共同的发展规律,中外历史重大事件或阶段的节点与属性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此时,中外对比结合讲解,则更易使学生对某一处的世界历史有清晰、深入的认知。

例如:在《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一课的教学中,在分析其此时期文化繁盛原因题时,我便先让同学们说出中国在此同时期所处的时代,即:春秋战国,由此,则亦引出“百家争鸣”的标志词。面对此处于同一时期、文化发展状况亦趋近相似的中西两地,同学们对其背后的原因则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在此,我便以“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动因分析入,以使同学们参照此而去了解希腊罗马繁盛的古典文化背后的原因。如:在经济方面,春秋战国的生产力依托“铁犁牛耕”的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文化便在温饱基础上衍生而来;相似地,古希腊罗马依托优越的半岛位置,农业、渔业、手工业、工商业血等的繁荣,促进了繁荣文化的衍生。除此,在政治层面上,春秋战国正处诸侯纷争林立、旧制度瓦解与新制度渐确立的社会动荡时期,各诸侯国君为在斗争中取得霸主地位而竞相招贤纳士,促进了不同思想学说与学术氛围的活跃;相似地,古希腊罗马早期的民主政治制度给思想文化提供了孕育的温床......如此,同学们不仅能够轻易地理解到古希腊罗马文化繁荣的原因,还能够促进对春秋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初步形成中外历史对比的宏观思维。

2.中外历史发展历程的相似性对比

除却上述微观性的对特定历史事件或阶段的解读,过渡至宏观层面,则应是对学生“历史发展历程和趋势”此宏观性历史意识的培养。中外历史由于其建构主体——处于不同地域中的人,及其发展在本质上的相通性,而必具有在发展历程上的相似性,因而中外历史发展历程的相似性对比命题则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例如:初中历史教材对世界历史部分的排列采取了“古代(亚非文明、欧洲文明)——封建时代(欧洲、亚洲国家)——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趣)——现代”此逻辑化的顺序。再前溯中国历史:史前——封建(夏商周至明清)——近代(早期探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个性、抗日战争等)——现代。由此,我们则可知道:中外历史从始至今的发展皆惊人地遵循着相似的规律,而这源于“人”的思想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规律。通过此,同学们在了解世界历史发展历程的同时,形成宏观的中外世界历史发展规律意识与思维。

3.中外历史发展变革的迥异性对比

中外历史的发展的确皆遵循着史前——封建——近代——现代的规律,但中外、甚或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并非同时同步而具有快慢之分,此快慢区分则促成了各国各自需求的产生与对外探索,进而构成了建立在“封闭、开放、交往”等关键词基础上的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因此,对中外历史发展变革的迥异性对比则将使学生明晰世界历史在上述必然发展的规律之下,“规律外”的发展与探索。

例如:在《早期殖民掠夺》一课的教学中,我则先引导同学们依据本节课所属单元的属性确立了此早期殖民掠夺行为所属的“近代”历史阶段。而后则让其去阅读教材中呈现的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国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而推动发生的殖民掠夺与扩张行为情境,如: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对“无敌舰队”的覆灭与海上霸权的获得、黑奴贸易等。而后,我则让同学们将视角转移至处于同时期的中国,其依旧处于封建时期的明朝,以“八股”手段控制思想,亦依旧为闭关锁国的状态。配合着多媒体的形象化图景,我则让同学们通过想象感知着中西此在同一时期中所呈现的不同面貌,从而理解到早期殖民掠夺现象的必然行与在此之后由于此发展差异的存在而必然会导致的中西之间或武力或潜移默化渗透式的联系。

总之,在世界历史部分的教学中融入中国历史,此举所能达成的效果除却学生对世界历史的易化理解外,还能够促其宏观中外、时空历史思维的形成,这对于历史学习而言是关键性、亦是具有可持续作用的。

参考文献:

【1】邹杨. 多元史观视野下的初中世界史教学运用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

【2】陈安康.浅谈初中《世界历史》教学[J].保山师专学报,1999(01):77-78.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应对初中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
论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