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2019-09-10高引红
高引红
【摘 要】数学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学好数学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生活的需要。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仍存在着如下几点问题:部分教师存在着“教学就是让学生什么都懂”的错误观念;有的教师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不足、对新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大部分学生更习惯于接受教师直接传递过来的知识;部分学生不具备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等。基于此,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教材为例,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新教育理念改善实际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8-0213-02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扮演的多是“知识服务者”的角色,不能说这种传统理念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很多学生也在旧式的数学课堂中得到了数学发展,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忽略了对学生在学习中探索意识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从这个方面来说,旧式数学教学方法是存在着一定不足的。为弥补这种不足,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教学中,应该主动引入新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悬念问题贯彻新课标理念
新课改提出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
育[1],那么在新課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通过自身教学方法的改善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呢?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应该如何让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呢?
可以从导入环节入手,好的导入环节能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活动拉回到课堂教学中来,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运用导入环节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利于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压力,便于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利用学生的求知欲以悬念数学问题为切入点开展课堂导入活动。
如在“圆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中,笔者就利用了导入环节给学生设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我们用一条线能组成几种图形?并以大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以打开学生的数学想象思维;然后,又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个圆的图片,并询问学生:有一个数学家曾经说过圆是所有平面图形中最美的一个,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此案例中,笔者先是设置了悬念问题,此步旨在带领学生简单回顾图形知识、唤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拉近学生与本课知识学习之间的情感距离,以便于后续课堂教学的开展;然后又设置了数学问题,以问题的方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圆比其他图形美”这个疑问学习课程内容,其不仅能更好的唤起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而且利于对此课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后期
记忆。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知识融合贯彻新课标理念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教科书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但是由于篇幅等问题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其并不足以教给学生解决生活中所有关于数学问题的方法。因此,为更好贯彻并执行新课程理念标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该做好数学知识的融合。笔者认为教学中数学知识融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融合生活情境。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需要运用数学理念去解释。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生活和学习的融合,以构设生活情境的方法,唤起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如在“百分数”的教学中,就可以设置一个这样的情境:小明的妈妈经常去一家蔬菜店买蔬菜,有一次,小明妈妈买了300元的蔬菜,店主说“你经常来我们家买蔬菜,这次又买的特别多,我给你打个折吧,付给我原价的90%就可以了”。然后询问学生:小明的妈妈应该付多少元钱?
其二,融合网络资源。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应该是闭门造车,数学尤其如此,21世纪是一个各方面高速发展的时代,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就注定被时代淘汰。同样,在教学中,不会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也将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还应该合理利用网络多媒体,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相关数学概念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数青蛙”歌曲,通过数青蛙游戏,让学生猜测n只青蛙有几条腿、几张嘴等趣味问题,以此唤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问答课堂贯彻新课标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引入新思路、新理念以及新方法对教学发展的重要作用[2],并科学的利用新教育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利用问答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教育理念下,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创新的基础就是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宇宙万物浩渺广大,在浩大的宇宙中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人们去探索,而数学就是开启宇宙另一扇大门的钥匙。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利用问答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唤起小学生的质疑精神。
如在“分数乘法”知识的学习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这样的开放式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使用到分数乘法?以此让学生主动地将知识与生活进行连接,在实际教学中,为保证学生的独立思维不因教师的意识而有所改变,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思路,以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在争辩中得到知识的内化,在学习中得到能力的培养。
4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一定要培养学生具有根据课堂发展和知识要求转变思维的能力和根据问题科学质疑的精神。但是,小学生处在发展初期,各项能力还有所不足,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科学的利用新教育手段,融入新教育理念,以合理的导入方法、合适的知识融合和合格的问答引导,在逐步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同时,促进小学生各项数学能力的发展,以此实现真正的教学双赢。
【参考文献】
[1]姜云会.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考[J].吉林教育,2018(18).
[2]佚名.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